红腹锦鸡的生物学特性及饲养管理
2020-01-11刘学蕊
刘学蕊,陈 琳
(杭州动物园,浙江 杭州 310008)
红腹锦鸡,又名金鸡,为我国特产雉类,是世界上羽色最华丽的观赏鸟类之一,隶属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锦鸡属(Chrysolophus),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雄鸡羽色华丽,七彩夺目,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作为一种典型的林栖鸟类,红腹锦鸡主要分布在甘肃及陕西西南部以秦岭为核心的西南地区,主要海拔范围500~2 500 m。
近年来,由于土地沙漠化、森林面积减少、生态环境破坏以及人类干扰和威胁,红腹锦鸡数量迅速减少,已经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因此对该物种的保护刻不容缓。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红腹锦鸡的人工驯化繁殖,目前国内的人工饲养主要集中在动物园、部分珍禽场等,但红腹锦鸡养殖存在着数量少、饲养方法各异、受精率和成活率较低的问题。笔者结合在杭州动物园的饲养管理工作经历,对红腹锦鸡的生活习性、食性、生殖习性、饲养管理、常见疾病预防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为红腹锦鸡的饲养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1 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红腹锦鸡属于中型鸡类,雄鸡和雌鸡形态差别明显。雄鸡体长约100 cm,羽色华丽,头具金黄色丝状羽冠,上体除上背浓绿色外,其余为金黄色,后颈被有橙棕色而缀有黑边的扇状羽,形成披肩状,下体深红色,尾羽黑褐色,满缀以桂黄色斑点。雌鸟体长约60 cm,头顶和后颈黑褐色,上体及尾多棕褐色,下体棕黄色杂以黑斑,尾棕褐色且有黑横斑。
1.2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海拔500~2 500 m 的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林缘疏林灌丛地带,也会出现在岩石陡坡的矮树丛和丛林地带。喜欢成群活动,特别是秋冬季,有时集群多达30 余只,春、夏季亦见单独或成对活动的。性机警,胆怯怕人。听觉和视觉敏锐,稍有声响,立刻逃遁。动物园饲养的红腹锦鸡白天多在地面活动,夜间多在栖树上过夜。
1.3 食性
在野外主要以植物的叶、芽、花、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小麦、大豆、玉米、四季豆等农作物,此外也吃甲虫、蠕虫、双翅目和鳞翅目昆虫等动物性食物。杭州动物园饲养的主要是以饲喂稻谷、熟玉米粒、窝头、番茄、苹果片、青菜为主。
1.4 生殖习性
红腹锦鸡一般12月龄达到性成熟,雄鸡3月中旬开始发情,雌鸡发情晚15 d左右,交配高峰期主要集中在每天16:00~18:00。每年3~4月份进入繁殖期,4月开始产蛋,一直延续到7月下旬,野生锦鸡产蛋量为15~20枚,人工饲养条件下,平均产蛋25~30枚,蛋呈椭圆形,呈浅黄色,表面光滑无斑,蛋重约为28 g。一般隔日产蛋,也有一天产蛋或隔两日产蛋的,产蛋时间多在5:00~6:00 和19:00~20:00 左右,该段时间产蛋量占全天产蛋量的75%。产蛋期可持续11~12 周,产蛋第2 周达到高峰,可维持到第8周。
2 饲养管理
2.1 饲养方式
人工饲养红腹锦鸡可采用圈养、笼养、舍内与舍外运动场相结合的饲养方式。杭州动物园采取的是圈养方式,圈养设备简单、占地面积小。在舍内,用网孔为15~20 mm的铁丝网罩成4 m×4 m×4 m大小的空间,地面铺设5 cm厚沙土,再铺一层垫草,设置适当树木的栖木即可。如果采取笼养方式的话,笼舍应面南背北,地面干燥,排水通风良好,必须防鼠害,便于清理、消毒。一般采用内舍加外运动场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其生长和繁殖,运动场及内舍架上栖架,以适应其上架栖息,棚舍内地面铺设沙土,繁殖期要设单蛋箱,并用遮盖物把蛋箱隐蔽起来,另需放置料桶、饮水器。种鸡密度2只/平方米,商品鸡密度8只/平方米。
2.2 饲料营养
红腹锦鸡属于杂食性鸟类,人工饲养时要保持饲料多样化。以稻谷、玉米、麦子、大米为主要饲料;以番茄、苹果片、青菜、白菜、油菜、胡萝卜等为主要青绿饲料;动物性饲料主要以肉末、鸡蛋、鱼粉、黄粉虫、蝉蛹等为主;骨粉、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添加剂为补充饲料。
2.3 温湿度及光照
适宜的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红腹锦鸡的育雏温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7日龄,第1日龄育雏温度为35℃,以后每天降低0.3℃,在第7 日龄保持33℃;第二阶段8~20日龄,第8日龄温度为32℃,以后每天降低0.1℃,第20 日龄为30.7℃;第三阶段为21~30 日龄,第21 日龄温度为30℃,以后每天降低0.2℃,第30日龄为28℃,以后逐渐降至常温饲养。动物园可以通过放置水盘来调节湿度,第一周湿度应控制在75%左右,随着日龄增大逐渐降低。育雏期间,光照逐渐减少,一般前3 d采用24 h光照,以后每天减少1h,直至利用自然光照。繁殖期红腹锦鸡适宜温度为16±2 ℃,最低不能低于5 ℃。繁殖期的光照时间为14~16 h,换羽期间的光照强度不宜过强。
2.4 繁殖育雏管理
2.4.1 配对 重点要做好几方面工作,首先,做好笼舍的清理、消毒工作;第二,一般情况下以雌雄3:1的比例配对合笼饲养;第三,加强繁殖期的饲料供给,注意饲料中的蛋白质与钙磷的含量;第四,注意观察,防止鸡只之间的打斗,产卵后应及时取出消毒保存,1周内入孵。
2.4.2 孵化 一是种卵的消毒。种卵应消毒晾干后,放入蛋盘中孵化。常用消毒液有高锰酸钾溶液、漂白粉等。二是温湿度。一般温度控制在37.8 ℃左右,相对湿度为55%~56%。三是转卵和晾卵。一般每2~2.5 h 转卵一次,每天晾卵2~3 次,每次5~20 min。四是出雏。一般经过23 d 左右的孵化,幼雏就会破壳而出。如果啄壳后12 h还不能出雏的需要人工破壳协助出雏。
2.4.3 育雏 雏鸡出壳后稍加休息便可转入已消毒的育雏笼内,育雏的关键是要注意温度、饲料以及通风,育雏笼舍要便于保温、通风和消毒,还要注意防暑。育雏温度,1~7 日龄为33~35 ℃,8~20 日龄为30~32 ℃,21~30日龄为28~30 ℃,另外还要根据雏锦鸡的采食、休息及活动状态来判断温度是否适宜。应当勤换垫草,以保持舍内干燥清洁,减少患白痢和球虫病的机会。1月龄以内的幼雏较难饲养,一般可用熟鸡蛋拌粉末状混合饲料作常备饲料,适量添加动物性饲料和青绿饲料,保持经常性的清洁饮水。雏锦鸡胆小易受惊吓,管理时需耐心,同时注意观察,弱残雏应隔离饲养。
3 常见病预防
红腹锦鸡常见疫病主要有禽流感、新城疫、禽大肠杆菌病、鸡白痢、球虫病和盲肠肝炎等,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好常见疾病的防控。加强饲养管理,对于提升红腹锦鸡的抵抗力非常关键。冬季寒冷天气,应增加蛋白质的供给,同时定期进行消毒,每天更换饮水,每天打扫笼舍,保持环境卫生,饲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注意定期接种疫苗,定期驱虫。雏鸡在3 日龄可以酌情加喂土霉素、葡萄糖水溶液防治肠道传染病。在7~10日龄,用新城疫Ⅱ系滴鼻、15 日龄用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等交替使用预防白痢、球虫病等。
4 小结
动物园对于保护红腹锦鸡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动物园在红腹锦鸡饲养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难点和问题,如受制于场地限制,红腹锦鸡之间的打斗问题,游客人为因素对红腹锦鸡的影响,导致红腹锦鸡应激大,繁殖力减弱,产蛋量下降、受精率、孵化率不高等,都是下一步动物园需要解决和克服的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动物园还需要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手段,加强饲养管理、注重疫病预防、强化卫生消毒,进一步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为其生物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