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0-01-11于丽萍
于丽萍
(吉林省通化县第七中学 吉林通化 134100)
引言
阅读,实际上是接受文字信息的一种思维过程,阅读过程主要是指经过大脑联想和利用已掌握知识,推理和判断以及分析阅读信息的思维过程。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好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积累与整合、发展与创新、运用与拓展,这些内容和阅读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而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目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促使学生扎实掌握阅读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开展自主阅读,提升阅读有效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为引导者,学生为主体。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实际情况,开展自主阅读教学,使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阅读,获得新的感悟,更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在该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自主阅读环境,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受到学生思维能力和知识层面的限制,部分学生在自主阅读时若没有教师的指引和启发,会影响到阅读效果,因此教师需要适当的给予学生指引,指引学生思考和研究,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提升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讲解“热爱生命”时,教师可以先指引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生命的哲学,使学生明白要珍惜时间和热爱生命。紧接着,教师可以开展一个讨论活动:在显示生活中如何热爱生命?如何把热爱生命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在问题引导下,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指引,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指引学生自主阅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热爱生命的观念,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一些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相距较远,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内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引入一些网络资源,把网络资源和教学内容进行充分融合;或者是可以把课文文字转变成为图片,指引学生观察图片,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2]。在多媒体设备的支撑下,学生通过观看图片、视频资料,在多种感官刺激下可以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更加深入感受课文内容,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包身工”时,由于部分学生没有见到过这样的工人,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把当时的生活时代背景、包身工辛苦的生活播放给学生,然后指引学生阅读课文。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包身工的不容易,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可以关心社会和身边的人、事,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能力。
三、向课外阅读延伸,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想要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教师不应仅仅依靠课堂阅读教学,还需要适当指引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是,针对高中学生来讲,学业较为繁重,很少有课余时间阅读书籍,因此教师在学生课堂阅读学习时应多给予学生一些激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可以喜欢上阅读,积极主动的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新的体验,并使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形式记录阅读感悟,如评鉴赏析、笔记等,进而提升语文素养[3]。
例如,在讲解完“我与地坛”后,教师可以指引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推荐给学生“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我与地坛”,所以在阅读“秋天的怀念”时可以很好的理解其中蕴藏的思想情感,感受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和爱,以及感受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部分学生在接触史铁生的文章后,对史铁生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理,开始积极主动的整理和收集更多史铁生的作品。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小讲座,以便于学生分享自己阅读的心得和想法。通过这样的课外阅读延伸,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开阔学生视野,进而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阅读教学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目前,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始终带有功利性的特点,教师把提升学生成绩作为重要内容,把阅读技巧一味的灌输给学生,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创新自身教学理念和模式,利用多种形式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语文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