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2020-01-11宋志伟
宋志伟
(渑池县农业农村局,河南 渑池 472400)
鸡群进入产蛋期后,良好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产蛋率,减少死亡率,提高经济效益。
1 做好预产期的准备工作
1.1 及时转群
随着遗传育种工作的进展,蛋鸡的开产日龄也逐渐提早,如果转群过晚,就会增加应激,减缓生殖系统的发育。生产中一般在15~16周龄完成转群。转群时为了减少应激,饮水中应添加速溶多维,饲料中也应添加一些抗应激药物。转群后要细心管理,防止群序混乱和打斗而引起的损伤。
1.2 严格选鸡
在转入产蛋鸡舍前,对病弱鸡要区分情况处理,无治疗价值的要及时淘汰,使蛋鸡各阶段的体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尽量保证鸡群的均匀度,使其达到75%以上。
1.3 及时换料
进入预产期后,要注意育成料向产蛋料的过渡。若换料过早,高钙饲料适口性差,会使鸡采食量下降,减缓生长及生殖系统的发育;若换料过晚,机体内的钙流失过多,既会发生软骨病,也会影响蛋壳质量。正确的换料方法应该是转入产蛋舍后,保持转群前的饲料一周不变,然后可以在饲料中添加2%的贝壳粉,随着产蛋率的上升增加贝壳粉的添加量,产蛋率每增加10%,饲料中增加500 g 贝壳粉,直至达到产蛋期饲料的标准为止。
1.4 做好防疫工作
转群后养殖密度增加,一些疾病的发生率也日趋提高,对一些病毒性疾病必须进行预防免疫,不能存在侥幸心理。预防免疫应在转群后1~2 周内完成,这样才能给鸡群创造一个稳定的产蛋环境。
1.5 合理的光照
体质量不达标不要给鸡增加光照,否则会导致产蛋率上升缓慢、无高峰期和高峰期持续时间短。光照的长短要根据季节和产蛋率而定,光照一旦确定就不要减少光照。
2 做好初产期的管理
2.1 管理要围绕“三快”进行
进入产蛋期的鸡在生理上有很大的变化,在生产中出现了“三快”,即蛋重、产蛋率、体质量增长快,在产蛋期对蛋鸡的管理必须围绕这“三快”来进行。
2.2 饲料配制要合理
饲料中能量要达到2 800~2 850千卡/千克,粗蛋白要达到17.5%左右,要尽量选用适口性好的原料以增加采食量,尽量减少棉粕、菜籽粕等杂粕的使用。为了提高能量,可以在饲料中添加2%~3%的高能量蛋白或高能量油脂。为了促进肠道对维生素的吸收,改善蛋壳质量,可在饲料中添加1%~2%的鱼肝油。
2.3 预防鸡的猝死症
猝死症多发生于初开产的蛋鸡,产蛋率在20%~60%时最多,尤其在炎热的夏天,日死亡率最多可达10%。在初产期,可在每天的饮水或饲料中拌喂预防该病的药物。
2.4 改善肠道功能
初产期剧烈的生理变化及饲料的更换,常导致鸡的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吸收不良。因此,应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治疗和预防肠炎的药物,以改善肠道功能,促进吸收,使鸡群快而平稳地达到产蛋高峰期,并保持较长的产蛋高峰期。
2.5 减少应激
由于初产蛋鸡的“三快”,常常会使鸡出现“负平衡”,即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能满足需要,这样鸡只就要动用体内的能量储备,体质量减轻。生产上往往造成无高峰期或高峰期时间变短,整个鸡群体质变差,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很多鸡只容易得病。针对这一情况,要加强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在合理调整饲料的同时,要添加高能量蛋白质或高能量油脂。为减少应激,增强体质,饮水中可添加速溶多维。
3 做好产蛋高峰期的管理
3.1 供足蛋白质
鸡每产1枚蛋需蛋白质12~15 g。在产蛋率达90%时必须喂含蛋白质19%的日粮,在产蛋率达70%时应喂含蛋白质17%的日粮。一般来说,产蛋率每提高10%,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应大约提高1%。此外,当预见产蛋率上升时,要提前1周喂给较高蛋白质水平的日粮,而当产蛋率开始下降时,日粮的蛋白质水平也要推后1周降低标准。
3.2 适当补充青绿饲料
青绿饲料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叶绿素以及许多未知的营养因子,适当增喂一些青绿饲料,可提高产蛋量。
3.3 补钙
据研究,每天12:00~18:00 时给蛋鸡补钙效果较好。蛋鸡日粮中钙的含量一般要高于3%,在产蛋高峰期日粮中的钙含量可增加到4%。产蛋率在65%~80%时,日粮中钙含量应保持在3%~3.25%。在舍内或运动场上放置盛有贝壳粉、骨粉的盆让鸡自由采食。也有较好的效果。
3.4 补光
人工补光一般从蛋鸡21 周龄开始,21~24 周龄每周增加光照30 min,25 周龄以后每两周增加光照30 min,直到每天光照时间达到16 h。在产蛋最后4周,每天再增加光照1 h,直到第一个产蛋年度结束。
3.5 减少应激
蛋鸡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在鸡群达到产蛋高峰的关键时期,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应激,保持鸡群高产、稳产。
3.6 确保鸡群健康
处于产蛋高峰期的母鸡,抵抗力较弱,容易得病,必须注意环境与饲料卫生,确保鸡群健康。
3.7 控制良好的环境
如果蛋鸡进入产蛋高峰期遇到夏季高温,则应采取多种防暑降温措施,冬季则应加强保温。同时,鸡舍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70%,增加通风换气,使鸡舍内尽可能保持空气新鲜和流通。尽量减少各种应激,保持产蛋高峰期的稳定环境。
3.8 加强卫生防疫
蛋鸡的疫病要始终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各种免疫应在开产前完成。蛋鸡进入产蛋期后,特别是在产蛋高峰期,摄入的营养主要用于产蛋和增加体质量,这期间不宜进行免疫接种和驱虫。
3.9 供足清洁的饮水
蛋鸡的饮水量随产蛋率和季节变化而定。在21℃的气温环境中,产蛋率每上升1%,在每只每日饮水量约150 ml的基础上增加7%。当产蛋率达到50%时,饮水量应在200 ml 左右。此后,产蛋率每上升20%,需水量增加30~50 ml,同时要注意饮水符合卫生标准。若蛋鸡断水24 h,产蛋率会下降30%,补水后需30 d左右方能恢复生产。
3.10 慎重使用药物
在没有明显疾病的情况下一般不用药,即使用药也应特别谨慎,如用药不当会造成产蛋率下降。磺胺类、呋喃类、喹乙醇、金霉素等药物在产蛋高峰期必须禁用。
3.11 加强监控,提高鸡群质量
定期或不定期地淘汰劣质蛋鸡、病鸡和不产蛋的鸡,以减少疫病的传播,降低死亡率,增加养鸡经济效益。
4 做好产蛋后期的管理
4.1 称重
称重的目的是节约饲料,防止鸡只过肥和产蛋率下降过快。具体做法是每月定时称重,根据体质量变化来考虑采食量的增减。采食量的具体确定还须考虑季节等因素的影响。
4.2 及时淘汰病鸡、弱鸡
在饲喂或观察鸡群时,凡发现精神不好、冠白或发紫、腿不能站立等情况的鸡只应及时挑出淘汰,以防止死于笼内。
4.3 防止“早衰”
因维持产蛋高峰期的时间过长,使鸡体出现营养负平衡,体质量明显减轻,从而造成蛋鸡早期脱毛,尤其在寒冷季节脱毛更为严重。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要调整饲料的营养水平,防止“早衰”;另一方面还要加强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避免产蛋周期过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