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东市平安区生态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0-01-11梁国平

河南畜牧兽医 2020年6期
关键词:粪污畜牧业全区

梁国平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农业农村和科技局,青海 海东 810699)

平安区位于青海省东部,海东市中心腹地,总面积769 km2,共辖3 镇5 乡,111 个行政村,总人口12.74 万人(农业人口7.08 万人),耕地面积2.04 万h㎡,种植业和畜牧业是全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全区紧紧围绕“稳猪羊、壮蛋鸡、增牛驴”的畜牧业发展思路,依托富硒资源优势,加大资金投入、技术指导、政策支持等方面扶持力度,探索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 生态畜牧业发展成效

1.1 生态畜牧业建设力度大

一是依法划定畜禽禁养区。划定禁养区面积214.38 km2,在城镇居民区、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全面禁止畜禽规模化养殖,完成了禁养区内14家养殖场关停、搬迁、转产工作,推动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二是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2017年以来,投入资金410万元,对全区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备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投资400万元,建成了有机肥加工生产线两条,年处理畜禽粪污6万t。三是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力度。建立草原生态管护机制,严格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了退牧还草工程,封育围栏草地0.67万h㎡,治理退化草地1 600 h㎡。

1.2 生态畜牧业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畜禽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通过推广有机肥加工一体化发展及畜禽粪污堆积发酵后就近还田等模式,全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目前全区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75%。二是畜禽规模化养殖程度不断提高。截至2019 年年底,全区建成通过省级认定的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46家,生态牧场6家,家庭牧场426家,存栏畜禽12.91 万头只,占全区畜禽存栏总量的49%。三是农民收入明显增加。近年来,通过发展生态畜牧业、饲草产业和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牲畜存栏量、出栏量明显提升,生态畜牧业效益显著,农民收入明显增加。截至2019年年底,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8.42亿元,比上年增长5%,其中畜牧业产值占33.84%,畜牧业总产值连续3 年增速20%以上,农民人均收入1.18 万元,同比增长9%。四是草原生态好转。对天然草场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2019年全区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为52.05%,较2018年同期平均值提高1.9个百分点。

2 生态畜牧业发展制约因素

2.1 结构性制约因素尚未改变

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百分比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畜牧业仍以传统的家庭式、分散式养殖为主,养殖效益低,环境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养殖场建设用地储备不足、养殖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等诸多因素限制生态畜牧业发展;在品牌建设方面的投入不足,缺乏在全国、省内有影响力的农产品知名品牌,对畜牧业发展带动效果不明显。

2.2 观念性制约因素短期内难以改变

部分养殖场(户)对发展生态畜牧业的认识不足,片面追求养殖效益,存在重发展、轻环保的问题,拒不履行环保义务的情况不同程度存在;畜禽散养户将粪污堆积于房前屋后,严重影响农村人居环境和群众身体健康;对畜牧业生产投入品的认识不足,随意使用抗生素和超剂量使用添加剂的问题比较突出。

2.3 种养脱节的问题突出

由于大部分规模养殖场建场较早,选址不合理,养殖场周边消纳粪污的农田配套不足,且周边农户对施用有机肥有疑虑,养殖场粪污就近还田存在困难,粪污得不到合理利用,种养结合不紧密。

3 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对策

3.1 规划引领,提升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随着全区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持续加大,畜禽养殖用地选址困难问题越发突出,除了基本农田外几乎找不出适合畜禽养殖的地块,养殖用地成为制约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综合考虑全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加快出台畜禽养殖总体规划,对畜禽养殖进行空间和区域布局,合理划定畜禽养殖区域,破解土地制约难题,促进生态畜牧业健康发展。

3.2 加强监督管理,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综合利用的总体发展思路,利用省部共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和高原富硒有机农畜产品创新区创建有利时机,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引导养殖场与周边农户签订粪污还田协议,将粪污就近还田利用,将畜禽粪污转化为可利用资源,在解决畜禽养殖污染的同时,为种植业提供优质的肥料,实现种养结合、农牧联动、生态良好的绿色循环生态农牧业发展格局。开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创建工作,充分发挥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引领作用,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严格执行环评“三同时”制度,新建养殖场环保设施与畜禽圈舍等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后投入使用,新建养殖场必须配套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耕地,督促已建养殖场进一步完善环保设施,建立粪污清运台账。建立协调沟通机制,加强部门之间信息互通,严厉打击违规关闭环保设施、偷排粪污等违法行为。

3.3 加强技术服务,提升养殖效益

加强加大人工饲草种植力度,在浅脑山地区推广燕麦、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种植,培育饲草种植、收储、加工企业和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核减天然草场载畜量,促进草原生态保护和生态畜牧业发展有机结合。大力推广奶牛、母猪人工授精技术,依托畜禽良种工程引进青海细毛羊、陶赛特、大通牦牛等优良品种,加快肉羊、牦牛、生猪改良步伐,提高畜禽单产水平。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狠抓非洲猪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3.4 加强品牌建设,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

引导养殖场加大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力度,加强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把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作为提升畜产品品牌价值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来持续推进,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加强“高原硒都”区域公用品牌和富硒农产品宣传、推介,加快培育一批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知名农产品品牌。坚持走出去,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参加省内外举办的各类农产品博览会及农产品展交会等展示展销活动,将平安区富硒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各类展销活动推向市场,补齐畜产品“走不远”的短板。

3.5 加强养殖户的思想建设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生态畜牧业发展放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引导和宣传力度,利用一切可利用的途径,宣传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必要性和优点,推动养殖户自愿走上发展生态畜牧业之路。要加强对养殖户和养殖场负责人的培训力度,指导养殖场(户)合理使用兽药和添加剂,严格遵守兽药休药期和使用规范,进一步提升科学养殖水平。加强畜产品兽药残留,以及瘦肉精、苏丹红等兽用非法添加剂的检测,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4 结语

当前,平安区生态农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生态畜牧业发展道路任重道远。只有转变观念,采取科学措施,才能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提升生态畜牧业在全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粪污畜牧业全区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映像畜牧业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畜牧业环境》征稿函
映像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