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腺肌胃炎发生原因及中兽医防治
2020-01-11华红新
华红新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金羊镇人民政府畜牧兽医工作站,733300)
鸡腺肌胃炎是一种以腺胃肿大、肌胃糜烂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 属于季节性疾病,在每年的5-9 月份为高发季节。 临床表现为病鸡精神沉郁、采食量降低、生长迟缓、消瘦、鸡群整齐度较差。
1 流行特点
鸡腺肌胃炎广泛发生于各种品种的鸡群,肉鸡、蛋鸡、种鸡等均有发生,商品肉用仔鸡多发生,本病周年均可发生,夏秋季炎热时期更宜发病。 本病的发生不分鸡群日龄,1 日龄的雏鸡至300 日龄的蛋种鸡都会发生该病,据统计在7-30日龄的商品肉鸡更宜多发。 发病的严重程度与鸡的日龄也有一定的相关,日龄越小,发病越高,症状越严重,成年鸡轻于雏鸡,蛋、种鸡呈隐性感染,临床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采食量下降,产蛋率降低。 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同群发病的病鸡和受感染鸡,通过污染的鸡舍、饲料和饮水,经消化道传播。 该病既能水平传播,又能垂直传播,临床上以水平传播为主。
2 临床症状
病鸡临床表现羽毛粗糙无光泽、 冠髯苍白、萎缩、可视粘膜苍白、腿部皮肤发干、食欲减退,饲料转化率降低,粪便中有未消化的饲料,粪便呈黄色细软条状,呈油性 “鱼肠样”或烂胡萝卜样,个别排棕红色至黑色稀便;有的病鸡嗉囊内有积液,颈部膨大;有的鸡有流泪、肿眼、甩头及呼吸道症状,大群内可听见有呼噜声。 发病中后期的病鸡精神沉郁、闭眼呆立、翅膀下垂、羽毛蓬乱不整,采食量和饮水量急剧减少;个别病鸡眼结膜浑浊不清,有的出现失明而影响采食。 病鸡渐进性消瘦,生产水平下降,鸡只生长迟缓或停滞,导致大群整齐度严重不均匀,体重不达标,体重仅为健康鸡的1/3--1/2,呈负增长趋势,最终衰竭而死。
3 剖检变化
剖检主要病变在腺胃和肌胃。 腺胃肿胀如球状,呈乳白色,腺胃乳头肿胀、出血,腺胃粘膜肿胀变厚,乳头界限融合,腺胃壁增厚、水肿,用指轻轻挤压可挤出乳状液体;肌胃内膜出血、增厚、变硬易开裂,严重的出现火山口样的溃疡甚至肌胃穿孔。 胸腺、脾脏及法氏囊等免疫器官严重萎缩;肠壁变薄、出血,肠道黏膜脱落并充满未消化的饲料;胆囊充盈呈暗绿色,胆汁外溢,嗉囊扩张,内有黑褐色粘液。
4 发病原因
4.1 种鸡通过垂直传播将病毒传递给雏鸡,如鸡网状内皮增生症,呼肠孤病毒、鸡贫血因子等造成肉鸡腺胃肿胀、肌胃角质层糜烂、法氏囊、胸腺等免疫器官萎缩,并造成鸡群的免疫抑制,导致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的继发感染,造成鸡群发病率升高。
4.2 非传染性因素饲料营养不良,尤其是饲料中生物胺,日粮原料中鱼粉、豆粕、维生素预混料、脂肪、禽肉粉和肉骨粉等保存不当,很容易被细菌分解,产生大量的生物胺,造成机体酶代谢的抑制,引起胃酸分泌过剩,诱发腺胃溃疡、肌胃糜烂。 维生素矿物质缺乏,尤其是缺乏维生素E 和维生素B12,导致生物膜脂质过氧化,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使蛋白质变性,酶和激素失活,机体免疫力下降,引起家禽代谢失常,发生肌胃粘膜黏连,肌胃糜烂。 高浓度硫酸铜对家禽胃肠粘膜可产生强烈地刺激作用,大量吸收后损害肝脏、肾脏以及神经系统,影响机体代谢,导致腺胃黏膜出血,肌胃溃疡。
5 防治措施
5.1 治疗 发病后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可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进行。 中兽医治疗以脾胃为中心,五脏同调,最终达到脏腑和谐,气血调畅,阴阳平衡则标本兼治,不易复发。 方剂一:香附10g、郁金 10g、升麻 10g、黄芪 10g、仙鹤草 10g、白术 10g、 麦芽 10g、 陈皮 10g、 丹参 10g、 莱菔子10g。 方剂二:熟附片 9g、茯苓 15g、藿香 15g、桂枝5g、干姜 3g、五加皮 9g、苍术 5g、白术 5g、佩兰 9g、神曲9g、荷叶12g。 在选用以上方剂时,同时在饲料日粮中添加氨基酸、 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 饮水中添加阿莫西林。
5.2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消毒,搞好环境卫生,降低饲养密度,保证温度,合理通风。 平衡搭配饲料营养,调整饲料粗纤维含量,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含量等,同时把好原料质量监测关,一定要预防霉菌病的发生,及时的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剂,预防霉菌毒素中毒,消除饲料霉变、营养不良等发病诱因。 增加喂料次数减少饲料在鸡舍中的停留时间,以保证饲料新鲜度同时也防止饲料变质,饲料在鸡舍内停留时间越短则腺胃发病率越低。 严格控制和检测种鸡群垂直传播的疫病,对种鸡群要净化鸡网状内皮增生症等重要垂直传染病。 选择饲养管理良好的种鸡场引进雏鸡苗,加强对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控制。 在治疗的基础上促进机体的恢复,提高生产性能。 首先,要修复腺肌胃的溃疡灶,恢复腺胃的分泌功能。 其次,要补充机体维生素,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肝脏排毒功能,促进消化腺分泌,提高饲料转化率,快速消除饲料便。 再次,控制继发感染,治疗胃肠道疾病。 最后,激活胃肠功能,激活腺胃上皮细胞,提高采食量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