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轮状病毒病的防控措施
2020-01-11张鹏俊
张鹏俊
(甘肃省靖远县畜牧兽医局,730900)
猪轮状病毒病是常见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会给养殖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多见于10~80日龄仔猪,且成年猪和种猪存在着隐性感染的情况。 猪轮状病毒病发生后伴随着明显的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以及明显脱水情况,当猪受到该病毒感染的时候会容易导致大面积流行,危害较大。
1 流行病学
1.1 病原特性 猪轮状病毒病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病毒粒子呈现出70nm 直径的车轮状,该病毒在抵抗外界环境变化方面的能力较强,在耐受化学物质、温度以及pH 值方面效果较好,如温度方面可以在60℃状态下保持着30min 存活效果,而在20℃左右的温度下可以存活8 个月左右,pH 值耐受范围保持在3~9 范围之内。
1.2 致病性 猪轮状病毒病对于仔猪的危害性最大,其在侵入猪身体内部后会损害其肠壁,使得绒毛产生收缩情况,影响到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仔猪在食用乳汁之后的消化部位集中在小肠上部,因而该部位较为敏感,如果受到病毒的感染,将会产生不耐乳问题。 猪无法充分消化食用的饲料,会容易给细菌的繁殖提供一定基质,进而引发一些疾病问题,同时大肠的渗透作用还有增加,水分再吸收效果不佳。 猪轮状病毒病会导致病猪产生不同程度的腹泻问题,包含糊状、水样粪便。
1.3 发病特征 猪轮状病毒病容易在发生在寒冷早春、冬季以及晚秋季节。 如果猪群处在营养不均衡、卫生条件较差以及湿冷环境中,会容易受到大肠杆菌的影响,进而引发猪轮状病毒病。除了常见的猪群容易受到猪轮状病毒病感染之外,还会给不同动物之间带来传染,这种病毒的存在会引发一定的地方性流行病。 猪轮状病毒病潜伏期保持在12~24h 之内,幼龄动物受到感染的可能性更大,也经常会出现腹泻问题。 7~49 天龄的仔猪发病率较高,可以达到80%以上,死亡率处在20%以下。
2 临床症状
仔猪出生后保持着健康状态,但是短时间内出现食欲减退、精神不振、腹部膨胀的现象,发病初期有明显的呕吐症状,随之有腹泻情况,粪便表现为糊状、水样类型,明显增强渴欲,但饮水中途需要休息。 成年猪受到猪轮状病毒病感染之后,正常情况下在7~10 天的时间内可以自行恢复,但是如果受到并发症的影响,再加上自身抵抗力较差,会容易出现死亡情况。 对于仔猪来说,越小龄猪受到感染,发生死亡的可能性有越高。
3 防控措施
3.1 合理接种疫苗开展防控 养殖猪群活动进行中,需要积极做好接种工作,增强猪群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如使用猪轮状病毒病弱毒双价苗时,需要在妊娠母猪临产前的5 周和2 周时期分别进行接种,按照每次1ml 的剂量可以起到良好免疫效果。 同时还加以使用猪轮状病毒病油佐剂灭活苗作为接种手段,这是在母猪临产前30 天接种的,按照每次2ml 的剂量接种,还要对7 日龄、21 日龄的仔猪进行接种活动。一般情况下,接种活动进行中,注射部位在于病猪后海穴,同时还要结合猪龄的大小,针对进针深度加以科学控制。
3.2 采用合适药物加以治疗 采用对症治疗的方式,是切实有效缓解和治愈猪轮状病毒病的重要前提。 现阶段在实际处理猪轮状病毒病的过程中,还没有特异性的治疗药物加以解决,治疗活动进行中要注重控制好脱水和酸中毒的情况,针对猪体内电解质加以有效平衡,借助于抗菌药品,减少继发感染细菌现象的发生。 重点做好补液工作,通过饮服或者电解质注射的方式,可以起到良好的处理效果。 具体治疗活动进行中,可以使用灌服葛根芩连汤的方法,处方:黄芩25g、葛根 30g、黄连 15g、车前子 25g、甘草 10g、神曲20g、木香15g,配制成为药汤,采用热水煎煮方式,每天1 剂,连续灌服5 天。 这种治疗方法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结合病猪的实际病症状况,适当改变治疗方式。 当病猪热症超过湿症的情况,需要添加银花25g、蒲公英20g;当湿症超过热症的时候,需要适当添加薏苡仁20g、茯苓20g;当病猪有呕吐症状的时候,需要适当添加竹茹10g 和藿香15g。这些药物的良好搭配和使用,可以发挥清热利湿、安肠止泻的良好作用,达到治疗效果。
3.3 强化饲养管理工作 养殖管理人员要注重积极构建干净、整洁的饲养环境,切实开展消毒工作,针对养殖场内垃圾的清除工作,有效消灭好饲养环境中的病毒和细菌,提升场内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选择质量优良的饲料,给猪群提供均衡、全面的营养,促进猪群的健康生长。
4 结束语
猪轮状病毒病的存在,需要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防控手段,通过合理接种疫苗开展防控,采用合适药物加以治疗,以及强化饲养管理工作,将能够起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