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兽医结合诊治猪传染性胃肠炎
2020-01-11曹秀
曹 秀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华家岭镇畜牧兽医站,743305)
猪传染性肠胃炎是由猪传染性肠胃炎病毒(TGEV)感染引起的一种以腹泻、呕吐为主要症状的高度接触性、传染性肠道疾病,严重损害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危害养猪业的发展。 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经验,临床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疗效显著。 现将本病诊治要点总结如下,以供参阅。
1 流行特点
1.1 TGEV 可以感染各个年龄阶段的猪,但由于年龄不同,对该种病毒的抵抗能力不同,其中对7日龄以下的哺乳仔猪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发病后病死率高达100%。 通常随着猪日龄的升高,该种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呈现下降趋势。
1.2 患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健康猪接触到被患猪污染的水源或饲料后,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该种疾病。 饲养管理不到位、气候寒冷、猪舍卫生条件不良,饲养密度大以及转群不合理、长途运输、引种不当等应激因素均可导致该种疾病传播。
1.3 本病多发于寒冷的冬季和早春时节。 猪场中一旦出现该种疾病,将会在较短时间内向整个猪群传播。 同时,本病还可以和很多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发生混合感染,致使死亡率更高。
2 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仔猪为12~24h, 大猪则2~4d。 断奶仔猪、育肥猪和成年猪也能染此病,症状轻微,一般可以自愈,但会影响生长发育,形成僵猪。 仔猪发病急、病程短、传染迅速,患病猪出现呕吐症状,体温升高到39℃以上,精神萎靡不振,吃乳量下降,呕吐症状出现后,在较短时间内出现腹泻症状,粪便呈灰白色或灰黄色,随后粪便逐渐变稀,呈水样腹泻物喷薄而出。 随着腹泻症状加剧,病猪逐渐消瘦,饮水欲望增加,眼球凹陷,出现明显的脱水症状。 刚出生的哺乳仔猪发病1~2d,因全身机体衰竭而死。
3 病理变化
将病死猪解剖之后,可以发现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胃部和肠道,主要表现为急性肠炎,从胃到直肠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卡他性炎症病变。 仔猪胃肠道膨胀严重,胃底粘膜出血;小肠充血膨大,肠壁变薄透亮,肠管充气内包有黄绿色或灰白色液体,含气泡和凝乳块,肠粘膜充血,呈卡他性炎症;肠系膜淋巴肿胀,淋巴管没有乳糜。 其他脏器肉眼未见显著病变。
4 诊断
根据疾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以对病情做出初步诊断。 确诊还需要进一步做好实验室诊断工作:采集病死猪的典型胃肠道病变组织进行常规涂片镜检,未发现被染色的致病菌存在。 将采集到的病料粉碎之后经过双抗处理,离心处理15 min 取上层清液,和猪传染性肠胃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荧光抗体进行荧光免疫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被猪传染性肠胃炎荧光抗体染色的细胞呈现特异性荧光病变,其他2 种病毒并没有出现典型病变,由此可以确诊为猪传染性肠胃炎。
5 中西医结合治疗
猪传染性肠胃炎主要以抗病毒、预防继发感染、强化补液为主要治疗原则,选择使用中西药联合治疗手段进行对症治疗。
5.1 西药治疗 使用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5%的碳酸氢钠注射液100 ml+ 维生素C注射液10 ml+维生素B1注射液10 ml,混合后静脉注射,1 次/d,连续使用5 d 为一个疗程,对患病猪进行补液。 同时对患病猪肌肉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使用剂量2 mg/kg 体重,2 次/d,连续使用3d 为一个疗程。 在另一侧肌肉注射病毒唑注射液,每头猪注射200mg,2 次/d,连续使用3d为1 个疗程。
5.2 中药治疗 选用具有抗病毒消炎、 涩肠止泻功能的中药组方:白头翁120g、陈皮100g、半夏50g、黄连 50g、黄柏 100g、板蓝根 150g、枳壳 70g、乌梅 80g、诃子 80g、甘草 60g,水煎 2 次,合并后过滤剩下1000ml 药液,上述中药剂量为10 头哺乳仔猪1d 的用量,30 日龄以内(以上)的仔猪,分别灌服 30ml/ 头、50ml/ 头,2 次 /d,连续使用 3d为一个疗程。
6 防控措施
一方面,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禁止从疫区和患病养殖场引进种猪,必须引进种猪时,应做好引种地产地检疫工作。 加强猪群管理,做好圈舍卫生消毒工作,及时清除猪舍内的粪便和污染物,对猪舍地面、墙壁以及饲养用具,采用消毒药剂进行严格消毒;冬春季节确保猪舍保温性能良好,强化猪舍通风,合理搭配饲料,避免突然更换饲料,确保饲料营养价值全面,同时,在该种疾病流行高峰期,需要在饲料中增加多种维生素、矿物质,以提高猪群的身体抵抗能力。 另一方面,结合当地疫病流行特点,制定严格的疫苗免疫程序,选择使用猪传染性肠胃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母猪在产前30 d,肌注4ml/头;25 kg 以下的仔猪,肌注 1ml/ 头;25~40 kg 的猪,肌注 2 ml/头;50kg 以上的猪,肌注 4ml/头。 做好猪群免疫接种工作能够有效防控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