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高中物理课堂的核心素养教学
2020-01-11张向红
张向红
(江西省南昌县莲塘三中 江西南昌 330200)
引言
物理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课堂教学活动中,需要围绕着四点入手,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适应自身学习发展的能力。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一、立足教材知识,培养学生物理观念
教材是教育工作开展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物理观念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加强对物理教材的利用,结合生活现象,引导学生探索物理知识,使学生学会用物理思维判断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包含物理学科的一些规律和定理,如起飞的飞机、由篮筐落下的篮球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此进行基础知识讲解,使学生在学习中物理观念与思维得到培养[1]。这样一来,不仅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可以优化学习结果,促使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例如,学习《自由落体运动》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自由落体运动,将此作为激发学生深入探究学习的动力,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物理知识,并在实践中学习中形成物理观念。在教学活动正式开始前,利用多媒体展示树叶飘落、苹果落地、雪片从天而降的景象,并对学生问道,在视频中,你们看到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点?还有哪些现象如同视频一样?然后引导学生自由讨论。当学生讨论结束后,引出自由落体运动,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思考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并意识到物理学科在生活中的存在形式,以此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
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活动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学会如何解决问题,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在以往教学中,教师会将课本知识直接告诉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独自消化吸收。对于学生来讲,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无法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同时还会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抵触情绪,无法实现高质量教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学习能力,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进行教育工作,将教材内容转化成问题,并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探究学习[2]。该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同时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欲望,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
例如,学习《重力势能》这一内容时,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前,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媒介:第一,什么是重力势能,重力势能涉及到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二,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是否有关系?第三,重力做功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是否有关?举例说明。第四,结合生活中物理现象,思考重力势能有哪些特点?在运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确定学习问题后,则为学生留出三分钟左右的自由学习时间,引导学生一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边阅读文本,对教师提出内容进行探究。当学生对此有初步的认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学习结果进行总结,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学生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补充,以此完善学生的学习思路,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知识建立的过程,从而构建科学思维,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利用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与探究学习意识的有效方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实验工具准备好,然后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操作实验,通过亲身的实践与操作,探究更加深入的知识。在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同时可以使其知识结构得到重组与完善,强化对课本知识的理解[3]。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有权利和义务参与实践活动中。实验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建独立学习空间,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创新实验操作方法,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与自信心,以此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四、知识拓展,提升学生责任意识
核心素养中科学态度与责任是教育的重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本知识进行拓展教育,让学生了解到物理学科在生活生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此激发学生的严谨学习与责任意识,使学生对学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并将此以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如夏天从冰箱里那出的啤酒瓶出“汗”、海市蜃楼现象、日食现象、先看到闪电,后看到雷等等,使学生对此产生更加直观的认识。通过知识拓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加深刻直观的认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运用专业知识为生活进步作出一些共享,以此提升学生责任意识,实现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培养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与实验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促使自身更好学习发展的品质,实现教育的目的。教育工作中,提升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并组织多种类型教育活动,为学生个性发展打下更加坚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