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2020-01-11涂宁辉
涂宁辉
(南昌市第二十二中学 江西南昌 330038)
引言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视,同时还能提升学生文化传播发展意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价值观。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传统文化,是教育工作者面对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传统文化的价值
(一)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
中学生是我国发展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国家进步的关键。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国学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使学生对国学传统文化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并存的学科,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1]。通过国学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的结合,不仅可以更好的展示传统文化的价值,同时还能激发学生文化传承与弘扬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与文学素质。
(二)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
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成长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其未来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在教育工作中,渗透国学传统文化时,可以对学生的思想品质进行引领,使学生在积极健康的因素影响下,好好学习,使学生积极的的态度与品质。在实际教育中,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利用,借此熏陶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国学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对策
(一)加强国学经典阅读,丰富学生知识面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国学经典的拓展阅读活动,让学生在经典阅读的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借此形成良好文化素养与传统文化发展意识。国学经典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与哲学道理,对中学生学习成长具有重要影响[2]。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阅读特点等,选择适合的经典著作,并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阅读活动。通过对国学经典作品的阅读,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加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学生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交流课,引导学生在语文的视角对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中包含的道理,进行全面的交流与互动,分享学习经验及心得,以此提升阅读学习效果,提高传统文化的影响力。通过课外阅读与课堂交流活动,渗透国学传统文化,使学生文化素养与传统文化传承意识得到培养,以此推动语文教育发展。
例如,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推荐《论语》这一国学经典,并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阅读活动,将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收获的知识记录下来,为课堂讨论交流提供依据。课堂环节,则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同学们,你们读完《论语》这篇文章后,有哪些收获?学生1:我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都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生2:我了解到老师的重要性,并不是教师这一角色可以被称为老师,只有是比自身有特长的人,都可以作我的老师。就是文章中说的那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师:是的,这一经典文章中,有很多道理,这些道理不仅适用与当时的年代,在现代仍然有效,这就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是我国国家发展的瑰宝。通过课堂上的交流互动,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教育工作质量。
(二)利用教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教材是渗透国学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媒介。在中学语文教育工作中,加强对教材中国学传统文化的挖掘,借助此渗透优秀文化,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文化,感受优秀文化的魅力[3]。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加强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与研究,了解其中包含的国学知识,并思考运用哪些方式,可以在教材内容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对我国的文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主动探究其中蕴含的道理,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利用教材渗透传统文化时,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对课本知识及所学内容进行探究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文学知识,以此提升教育工作水平。
例如,进行《范进中举》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正确的学习观,让学生了解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提升自我,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发展做贡献。这一内容非常经典,对范进中举全过程出现的各中行为进行非常详细的描述,讽刺了当时政治环境。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学习与范进科举结合,让学生运用实际生活思考这范进中举这一问题,并反思自身的学习行为,是否存在更多的功利性。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及学生的反思,使学生意识到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品质,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总而言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培养学生文化传承意识与正确的价值观。课堂教学中,拓展国学经典文学阅读活动,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文学作品,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同时加强对教材内容的利用,借此渗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学素质,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