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育肥小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2020-01-11朱建邦

河南畜牧兽医 2020年9期
关键词:黄染体病出血点

朱建邦

(柘荣县富溪镇畜牧兽医站,福建 柘荣355300)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人畜(猪、牛、羊、猫等)共患传染病。生猪临床上常以高热、贫血、黄疸为主要特征,猪群中多数呈隐性感染,该病多在应激的条件下发生,如气温骤变、猪舍通风与保温设施不完善、饲养管理不好、饲料更换频繁、转栏或患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圆环病毒病等传染病时,猪群机体抗病力下降而容易诱发该病。由于猪附红细胞体病在养猪生产中普遍存在,有研究表明,该病感染率超过90%,给养猪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1 发病情况

某养猪户,生猪存栏265头,于2019年6月12日,畜主求诊,主诉该猪场1幢2栏40 kg左右的育肥小猪出现精神萎顿,其中21头小猪陆续出现食欲不振,站立困难、喜卧,体温40~42 ℃,稽留热,体表主要特征是皮肤发红,结膜发黄发炎,尿少而呈黄色。经了解,已免疫注射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及猪圆环病毒病等疫苗;其发病的小猪用青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注射,药物用后症状出现改善,但停药体温再次升高,又出现上述症状,病程10 d以上,治疗效果不明显。

2 临床症状

病小猪出现腹泻,粪便呈深黄色或黄色,黏稠、腥臭,呼吸急促,部分小猪甚至出现腹式呼吸;大部分的猪只皮肤(尤其是耳部、鼻端、腹部皮肤)潮红,可视黏膜发黄。发病后期,病小猪的耳、颈下、肢下、腹部等部位皮肤红紫,指压不褪色。慢性病小猪则有体温略升高及便秘的症状。在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大部分患病小猪于发病后2~4 d 死亡,耐过的小猪表现消瘦,其饲料利用率降低,生长发育迟缓,随着病情的加重,病程延长的最后成为僵猪。

3 剖检变化

剖检5 头病小猪,病变主要表现为血液凝固不良;全身肌肉色淡,皮下脂肪黄染,水肿;淋巴结肿大,切面外翻;2 头病死猪,心包积液,眼结膜黄染,心外膜和心脏冠状沟脂肪出血和黄染;脾脏肿大、边缘不整齐,并且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或出血斑;2 头病死猪的肝脏呈土黄色和肿大,表面有可见针尖状的灰白色坏死灶,胆汁浓稠,胆囊肿大;心肌苍白松软。1 头病死猪的肾脏肿大,表面有针尖状出血点;肠道内有出血点和出血斑,肺有肉变样。

4 实验室诊断

4.1 鲜血压片镜检

采集病小猪血液1滴于载玻片上,用等量生理盐水稀释,盖上盖玻片,在高倍镜下观察,可见有椭圆形、球形、点状小体附着在红细胞表面,大量红血球变形,呈齿轮状、星状或不规则形状。

4.2 血涂片染色检查

规范操作采集病猪血液涂片,用姬姆萨氏染色于油镜下观察,可见红细胞表面有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呈淡紫色或紫红色的虫体。

4.3 其他病原检测

采集2份病猪的肺脏、淋巴结和脾脏送检,对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及猪圆环病毒病等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细菌分离为阴性。

5 诊断结果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等综合诊断,最后确诊该户的育肥小猪群感染了附红细胞体。

6 防治措施

6.1 隔离饲养

要求该养殖户将健康猪与发病育肥小猪分开饲养,病猪隔离并栏;对死亡的猪进行焚烧、化制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6.2 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猪舍内外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1 d消毒1次,及时清理粪便等污物;同时,做好灭蚊防鼠防猫等工作。

6.3 药物预防治疗

三氮眯5 ~10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溶液,分点肌肉注射,1次/d,连用3 d。

金霉素15 mg/kg,口服或肌注或静注,连用7 d。

采取以上措施后,猪群在10 d后病情得到控制,有的逐渐恢复健康。

7 小结

猪附红细胞体病主要通过血液和吸血昆虫来传播,常发生于天气多变的夏季或多雨的季节,在此季节中,要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搞好消灭吸血昆虫等传播媒介的工作。在免疫注射或疾病注射治疗时,要注意注射针头、器械的消毒,做到一猪一针。

猪群若感染附红细胞体,将会是终身带虫,若猪群受到某些应激因素影响,抵抗力则下降,很容易导致亚临床感染的猪群发病,甚至引起母猪流产或死亡。在夏秋季节,指导散养户或小规模场的猪群强化管理,尽量减少或消除应激因素,提高猪群机体抵抗力。

猜你喜欢

黄染体病出血点
猪黄脂病的原因分析及鉴别预防
肉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阴黄证1例
识别宝宝生病信号
不同消毒液对手术室塑胶地板黄染的影响
Mutually Beneficial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