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邵征洋运用保和丸治疗小儿食积所致诸病经验

2020-01-11林成雷邵征洋蔡超丽林婷婷

浙江中医杂志 2020年10期
关键词:保和丸食积中焦

林成雷 邵征洋 蔡超丽 林婷婷

1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2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3

食积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疾病,主要因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导致气滞引发,主要表现为不思乳食、食而不化、嗳气酸腐等,也被称为积滞[1]。现代家长对孩子多宠溺,在饮食方面常欠合理控制,使小儿食积的发病率出现日益增加的趋势。如《幼科发挥》论述道“脾胃虚弱,百病蜂起”,小儿食积常成为其他疾病形成的基础。邵征洋主任中医师系浙江省名中医,对于儿童脾系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对治疗食积所致诸病颇有心得。笔者有幸随邵师跟诊学习,总结如下。

1 食积病因分析

首先,明代幼科医家万全提出了小儿“脾常不足”的学说,小儿脾常不足,胃肠娇嫩,常易被饮食、情志等外因所伤,导致脾胃运化失司。《颅囟经·脉法》有载:“凡孩子3岁以下,呼为纯阳。”小儿阳气充足,因而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这也对脾胃功能提出更高要求,更易伤于乳食,积于中焦[2]。其次,《黄帝内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在当代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形势下,许多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担心生长发育不好,过度给予高营养、高蛋白食物,而鲜有关注其所带来之负面影响。不当的喂养方式导致饮食质或量的失衡,进而脾胃受损。其三,独生子女多受宠溺,若稍不遂其意,便哭闹发脾气;加之孩子学习精神压力大,常易肝气郁结而致病。正如《黄帝内经》云“土得木而达”。脾胃的功能发挥和肝的疏泄功能存在密切关系[3]。若气滞郁结,肝失调达,则影响脾的健运功能,进一步加重食积。

2 食积病机阐释

2.1 食积化热:饮食积于中焦,阻塞气机,久滞而化热。原因有二,其一,小儿为纯阳之体,食积易从阳化热;其二,现代儿童多好甜腻烹炸之物则更易生热。如《仁斋小儿方论·积》对此论述如下:“亦有伤乳伤食而身体热者……伤积之明验,人未识也。”食积化热多表现为体温升高,或腹部肤热等,部分患儿同时存在其他热证,主要如口臭便秘、面红耳赤等。

2.2 食积生痰:《医宗金鉴》有载:“食积生痰热熏蒸。”可见,前人已认识到食积易生痰浊。食积生痰多因饮食停滞脾胃,水谷不化反酿痰浊;或食积日久,郁而化热,灼津为痰[4]。痰浊上贮娇脏,壅塞气道,发为咳嗽;亦或痰阻气滞,上犯清窍,发为抽动。

2.3 食积气滞:《临证指南医案》云:“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胃之气有序升降是实现水谷消化与输布的必要条件。若饮食过度,消化不及而积于中焦,则脾胃之气升降失调。脾气停滞不能升清,则化为便溏、泄泻;胃气滞碍不能降浊,则见痞满、腹胀等。

3 保和丸方药解析

保和丸首载于《丹溪心法·积聚痞块》,具有消食化滞、理气和胃的功效。其消导之力较为平和,可确保不伤正气,适合小儿服用。原方由山楂、神曲、茯苓、陈皮、半夏、连翘、莱菔子7味药物组成。其中山楂、神曲、莱菔子三药共用,可消各种食物积滞;佐以半夏、陈皮行气化滞;茯苓健脾和中,取消补兼施之意;再入宣透清热之连翘,清解郁热,使全方有升有降,有消有散。诸药共用,食积得化,胃气得和,诸症可愈。

4 所致诸病治疗经验

4.1 食积与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属于“不寐病”的范围,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浅,夜间易醒等。根据五行学说,心为脾之母,脾为心之子,脾胃化生津血上养心神。如若食积中焦,脾失运化,清气无法上供心神,则致心神不宁而见夜寐不安等症。再者,心胃二经相互交通,胃之食积郁热易循经上扰心神,使心烦失眠更甚。如《黄帝内经》对此论述道:“胃不和则卧不安。”

邵师认为,食积引起的睡眠障碍,多为心脾积热型,应以清热化积之法安其本,兼顾清心安神,如此标本兼顾,则脾胃得和,心神可安。临证上常用保和丸合导赤散加减治之。导赤散在《小儿药证直诀》中主治小儿心热,原方组成包括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淡竹叶,其中因木通有毒,故临证应用较少。随证加减:改方中茯苓为茯神,以强宁心安神之功;加功效平和之钩藤,以资清热平肝、息风定惊之功;加夜交藤以助养血安神之力;若腹满较甚不得安眠者,加厚朴、枳壳等;中焦积热、口气较重者,加蒲公英、石菖蒲等;夜间汗出明显者,则加煅龙骨等。

4.2 食积与便秘:《黄帝内经》称便秘为“脾约”,《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中分析了便秘的机理:“小儿大便不通者,脏腑有热,乘于大肠故也。”据此可看出便秘与大肠传导功能障碍存在密切关系。《古今医鉴·闭结》曾曰:“若饥饱失节……耗散真阴,津液亏少,故大便燥结。”提示饮食不节乃导致“大便燥结”的重要因素。

邵师认为,治疗食积所致便秘时,可分两型对证治之。食积为有形之邪,易阻气机,因此偏于气滞者,应治以消食导滞、理气通腑之法,临证上以保和丸打底,合用承气汤类方。承气汤类方的基本病机在于胃热内结,燥实气滞,其可泄热救阴、承顺胃气。合用承气汤类方时,邵师常加入玄参、麦冬等药物以护津液。小儿食积易从阳化热,郁热下移大肠,热灼伤阴,传导失司,发为便秘。因而偏于郁热者,以消食导滞、清热润肠为治,临证上常用保和丸合麻子仁丸加减。麻子仁丸润肠与泻下并驱,下而不伤正。考虑儿童用药的特殊性,用药剂量常从小取之,以效为度。加味:加生白术以强健脾润肠之功;脘腹胀满明显者,加陈皮通畅脾胃之气;肠燥津亏者,合增液汤以强增液润燥之效。

4.3 食积与咳嗽:小儿食积咳嗽多以夜间或黎明阵发性咳嗽、咳吐黄色黏痰为主要特点,并伴有腹胀、口臭、便秘等一系列食积症状。食积咳嗽的概念最早出现于《脉因证治》:“食滞中焦,不能运化,成痰成饮,痰火上升,则咳嗽之症作矣。”小儿脾之运化功能偏弱,加之饮食积滞,脾运失司,精微不化反生痰浊,痰阻气机,随气机上逆犯肺,肺气上逆而咳[5]。

邵师认为,“食积伤脾,痰浊内生”乃食积咳嗽最基本之病机。正所谓“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当以健脾消食、宣肺化痰为法,既清中焦之痰食,又降上逆之肺气,以达标本同治之功。临证上常以保和丸为基本方,配合燥湿化痰之二陈汤进行治疗。二陈汤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半夏、陈皮、炙甘草、茯苓、生姜、乌梅组成,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为化痰之基本方。加味:咳嗽明显者,加桔梗、浙贝母等;腹胀者,加入厚朴、木香等;大便溏者,加炒苍术等;大便干燥者,加入火麻仁、百合等。

4.4 食积与抽动障碍:儿童抽动障碍,以头面部、四肢躯干频发而不受自主控制的运动性抽动及发声抽动为主要特点。本病未在中医古籍中有过专门记载,根据其临床特点,可归于中医学“慢惊风”“抽搐”等范围。明代《普济方·婴孩一切痫门·风痫》中曾对其发病机理进行论述:“食痫,因乳食过多,伤动脾与胃,或食停中脘,内生痰热,气逆上冲,为之者曰食痫。”可见,前人早已提出食积可发为抽动,并解释其发病机制。食积内停,痰浊内生,痰郁化热,热盛生风,气逆上冲,痰气互结蒙蔽心神,发为抽动。

邵师认为,由食积所致抽动者,临床上可分为两型治之。一为气郁化火型,治以清热化积,平肝顺气,临证上常用保和丸合泻青丸加减治之。泻青丸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全方由当归、龙胆草、川芎、栀子、川大黄、羌活、防风组成,对治疗小儿肝经火郁、惊风搐搦颇有疗效。二为脾虚痰聚型,治以消积健脾、化痰平肝。临证上多选用保和丸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后者为治疗风痰的代表方。方中陈皮、半夏、茯苓、白术、甘草健脾化湿、理气化痰;天麻息风定惊;再入少量全蝎,以强息风止痉之效。加味:症见反复吸鼻、清嗓者,可合六味汤疏风祛痰利咽;心气不足,精神恍惚,时有不自主动作者,可加浮小麦、益智仁、大枣等;舌苔厚腻者,加石菖蒲、佩兰等化湿醒脾。

5 验案举例

患儿,女,3岁。主诉:便秘2周。家长代诉患儿2周前出现大便秘结,呈颗粒状便,3~4日1行,伴口臭,偶感腹胀,食欲欠振,夜寐不安,入睡困难,睡中辗转反侧,出汗可,小便无殊,舌红、苔白厚,脉数。西医诊断为便秘,中医诊断为便秘病,证属乳食积滞型。治以消食导滞,清热安神。处方如下:生山楂、鸡内金各10g,陈皮、茯神、炒白芍、火麻仁、钩藤、石菖蒲、蒲公英各6g,姜半夏、连翘各3g。7剂。水煎,每日1剂,分2次口服。用药1周后复诊,大便转润,1~2日1行,排便顺畅,胃纳、口臭及夜寐情况较前改善。予原方基础上加淡竹叶、制玉竹各6g,继服7剂。大便通调,舌净纳可,夜可安睡。停药1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猜你喜欢

保和丸食积中焦
保和丸中连翘的作用撷菁
畅通中焦选对药
李生财论治湿阻中焦型慢性胃炎经验
食积的危害性及防治的必要性
小儿夜间湿咳多食积
“怪病不治治中焦”肾阴亏虚也会诱发喉痹、失眠
保和丸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返流性咽喉炎80例
小儿推拿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四十四)——小儿食积莫担心
食积病证治汇补❋
运用吴鞠通寒湿理论治疗中焦寒湿证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