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见证》

2020-01-11郭静,马昌豹

中国记者 2019年12期
关键词:导向性故事性亲历者

【作者体会】

郭静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高级记者

40集系列报道《见证》,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2018年推出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特别报道。于2018年5月11日(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40周年纪念日)首播,每周播出5集,播出跨度长达2个月。

“40年40人”的报道形态看似并不新鲜,如何实现突破、做出新意?我们一开始就确立了这样几条原则:

1、这是一部改革开放40年的口述史,而不是一个40年40人的英雄谱。

报道没有停留在以往这类报道聚焦重大事件当事人、重要关头亲历者的角度,而是将普通人的经历、故事、心路历程巧妙纳入,是《见证》让很多人产生共情和共鸣的秘诀所在。

2、既重故事性,也重思想性;既还原历史,更立足当下,即要赋予史实性新闻更准确独特的时代视角。

如何正确看待、客观评价历史,是这类史实性新闻报道的难点。采写中,强调在材料选取、细节挖掘和语态表达上,既充分尊重时代背景,将所有人放在改革开放的历史篇章中去还原、评价,又自始至终、有意识地用当下眼光回望、思考。在见证、记录的同时,注重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并将这种思考贯穿在字里行间。

3、立足媒体融合,追求声音的专业呈现,在多平台分发中发挥音频的独特性。

《见证》的播音语态颇有特点。采用了一种若即若离,沉浸历史又能跳脱到现实的新的观察视角和语态。这样的声音表达赋予节目更深厚的思想性,也给故事更多的增量信息,因此更耐听,也更有回味。

此外,40集《见证》均是专业录音师制作,其对音响细节的衔接、处理,音乐的选择、铺垫,都达到了国内音频制作的最高水准。

专家点评

马昌豹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理论研究室副主任

在纪念改革开放40年周年之际,中国之声策划的40集特别报道《见证》获得了成功。类似报道策划很多,《见证》取胜的关键是什么?

选人是报道成功最重要的环节。40集40人代表40年各个领域的精英和成就,不仅要体现代表性,更要体现导向性;不仅回顾40年来的改革实践,抓住40年来中国巨大变化的主线,更要挖掘改革开放40年形成的伟大的时代精神,何其难。经过精心选择的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各领域“40人”,既有胡福明、严金昌、李谷一等多位“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也有一批重大事件的亲历者、重大政策的推动者,更有参与、见证了改革开放进程的普通人。

视角是报道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报道叙述视角体现的是故事性和导向性,《见证》重心不在于人物本身,而在于以“见证者”的视角,展现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以及创造这一历史奇迹的非凡勇气和智慧。

作品对历史事件的判断、对采访素材的驾驭、对重要问题的把控以及音频制作的专业水准,体现了采制者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高超的专业水平。

猜你喜欢

导向性故事性亲历者
任务导向性训练与冰、酸剌激促进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康复的研究进展
初心如磐
触发与激活:影像艺术叙事理论的机制建构*
任务导向性训练在脑瘫患儿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小说叙事如何充满故事性
论新闻记者如何把握好新闻导向性
散文的“故事性”
汶川地震 十年十人
探究故事性儿歌对学龄前儿童身心成长的促进作用
创作谈: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