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再变老
2020-01-11□
□
我猜,你就是遭到了死神的偷袭吧。
虽然你已经感觉到死神在向你靠近,但是你选择背对着他,守在你的哨位上。
终于来了,果然是致命的一击啊。
“姐,徐勇走了。”
20日傍晚,我收到战士L发来的信息。
当时办公室里只有我一个人,所以我就痛快地哭出来,一边叫滴滴。
我处在一种既悲伤又兴奋的状态。
徐勇,You are fantastic dead!
你让我重新焕发了去现场的激情。
当我告诉老战士们我马上去宣武医院的时候,我就是这么说的。
真的,一刹那我想起,京城名人多如过江之鲫,经历了那么多次让同事去名人去世的各类现场,这次,我要去你的现场。还不用写稿儿!
我大声哭着跑着去按指纹,不然一天白干了,然后跳上网约车,堵在去医院的路上。
太平间在急诊楼外面,是单另的。夜里挺黑的,我打开手机的灯,摸了过去。果然人都在这儿踪着呢,可真不少啊。
先看到了战士W,他带着小圆帽。我们抱了抱。你们部门就是喜欢抱抱的。因为一分开就是要去好远,好久。
再往里走,看到了战士F。我说我想看看你。F领着我又往里面走了走。里面有两具遗体。黄绸包了,外面再一层白绸,隐隐可以看到当胸一个奠字。
哪个是你呢?F指着更瘦小一些的那个。
我脱口而出,“完事儿了都差不多啊。”
怎么会差不多呢。在我看来,你那一款,是一片轻灵的菊花瓣。
北京这几天已经很冷了。人越来越多,都在外面小院子里站着,大约一百多人。
来一个哭一个。有的人走得急,没带纸,有的人是带着一包纸来的,大家就匀着使。
F说,你中午吃饭的时候说过觉得冷。
“他说他冷,你知道吗?”
所以那天晚上大家都聚到这里来,给你暖一暖吧。
有一次我去新华社找他玩,刚出电梯门,就看到一个瘦瘦的男人拿着垃圾桶走过来,喝道你去哪!我本来在东张西望,搞不清他们办公室往哪边走,徐勇就这么出现了。另一只手里拿着一叠稿子和一支笔。他和我的一些自己创业的朋友很像的,就是自己蹲下来去拿抹布擦墙角那种,哪里都当是自己家里一样。
徐勇经常会拿着一叠稿子亮相,特别是在饭局上。他会迟来,手里必有一叠稿子。
有的人会说他装。真不是。你看,他真的是改稿子改死给你看了。
徐勇是新华社专特稿千年的主任,策划、执行、编辑、撰写、审签之外,格外花心力培养采写的品味。专业层面就不多说了,讣文里已经有评价。在我看来,他是一个有创见、重实际的产品经理。他说,要注重产品服务意识,要了解用户需求,满足用户需求。因此我们经常就稿件选题进行沟通。因为有他带队伍,且培养了几个可以带队伍的骨干,我会非常兴奋地在夜班后睡两三个小时又爬起来看新闻,然后和他们电话或者线上说选题,然后知道当天夜班的硬菜基本面无忧了,放心地再去睡。
徐勇自己写文章,或者是策划选题,首先是格局上的认识让人觉得好,层次更高,角度更新颖,料更新鲜,文字的干净和谋篇布局,倒是在其次,当然也是很好的。有幸,他对我说过“你会喜欢。”他还说过“就知道你会喜欢。”这一般是指,他把他策划的让小孩们写的稿件推荐给媒体。
这几天有些老战士回忆他为了启发大家写稿子甚至让写作者先沉浸入带有文化象征意义的氛围中再动笔。这是真的。对于专特稿来说,这样设计产品也是对的,否则你给用户的东西和快讯的差别在哪里呢?要提供更有价值和品位的内容。至于文从字顺,洗练精准,在徐勇来说,那是基本要求。有一次,我看到电稿里有个标题,内有“女嫌人”三个字。我就想,这要是徐勇看到了,肯定会把写稿子的发稿子的训趴下。
有人说,今天的内容生产已经是什么样了,还要新华社这样的稿子干嘛,甚至一度把新华体当作是负面典型。我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凡是拿新华体当负面的,都是文字无能者。
懒得解释。今天虽然是周日,我还是起挺早的,穿上黑西装,去送送徐勇。
这是第二次送他。上次就是送他去旧金山常驻。我从报社打车过去,堵得很,迟到了半个多小时。他都还没有来。又过了半个小时,他来了,啊,手里攥着一叠稿子,一边打电话一边走进来。一桌子人都在笑他好忙。
这次,他又是攥着稿子走了。我总觉得这事儿没完。
谁写的稿子!把他气死了!
八宝山革命公墓东大厅外,人真是很多,U Turn的阵仗。果然看到不少熟人啊。我本来在队尾,另一磁极的几位老师招呼我过去一起排队。排队的过程就变成了“说说徐勇哪里好,让人真是忘不了”的欢快的调子。
一开始我并没有听到音乐。不过我知道肯定不是常规的哀乐。再往前挪两步,音乐声如阿拉丁神灯里的巨人袅袅而出:Vincent。就是写梵高的那首抒情歌曲的室内乐版。
人太多了。必须7个一排往前赶。泪不能忍。三鞠躬之后,往右前行。我凑上去使劲儿抻着脖子往里看。你竟然使劲儿地缩在里面,滤镜脸带着坏笑。粉粉的,好可爱啊。绕过来,我依次握住你的亲人们的手:节哀。也是说给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