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新的质量改进程序的探讨(一)
——评审人员的困惑

2020-01-10侯西亭赵明香

上海质量 2019年12期
关键词:制粒课题成果

◆侯西亭 赵明香 / 文

(作者单位:西安市质量协会、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编者按

从1978年在北京内燃机总厂成立的中国第一个QC小组至今,这项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已逾四十年。常言道,四十而不惑。但随着时代的发展,QC小组成果评审人员却遇到了困惑。《一种新的质量改进程序的探讨》,是对新时代下如何改进QC小组成果评审程序、进一步促进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思考和探讨。文章分三篇,第一篇通过实际案例解析了评审人员困惑从何而来;第二篇通过对当下QC小组活动程序对象分类,指出了针对挑战性或预防性问题没有适宜活动程序的问题;第三篇是针对挑战性或预防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渐进性改进程序。我们认为,三篇文章并非系统性论述,但却是在调研和实践基础上对推进QC小组活动的创新性思考。据相关报道,日本科技联为指导QC小组活动获取更加广泛的成效,近几年已提出并开始研究“施策实施型”和“未然防止型”,它们是区别原有的“问题解决型”和“课题达成型”的另外一种指导QC小组选题和活动程序的类型。我国QC小组活动选题和活动程序工作的与时俱进,也是必然的。本期刊登第一篇。欢迎更多的读者来稿参加探讨,共同推进我国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蓬勃开展。

在各级QC小组成果发表会上,主办方都会强调评审人员要做到“三公”,即公开、公正、公平。但实际情况是,仅有不加隐蔽(公开)、没有偏私(公正)是不够的,如若不能随着事物的发展和新事物的出现,正确地把握评审原则,准确地理解QC小组成果评审的实质及其内在价值,要想真正做到“三公”,尤其是做到“公平”,那是很困难的。这是因为公平的含义是处理事情合情合理,即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公平的实质是科学发展。

早在2010年就有设计单位向我们提出:“当下的三种QC小组活动程序不适用于我们的有些选题。”说实在的,我们还真没当回事,甚至认为那是她对活动程序理解不够造成的。可第二年、第三年,不仅设计单位,有些工厂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由此触发了我们的深入思考和必要的研究。

为了方便表述它的思想和方法,且让读者易于理解和把握,我们从实际已经发生的、与《问题解决型课题成果发表评审表》要求不一致的QC小组成果评审出发并提出问题,简述新的质量改进实际所遵循的活动程序,诉说评审人员的困惑。

一、实际应用新的质量改进程序成果案例

注1:下述成果案例中使用的“原因分析”、“确定主要原因”等,是因为当下QC小组整理成果时没有适合于它们活动的步骤名称,因此只能套用现有的“问题解决型”步骤名称。

注2:所谓“实际应用的”,是指从各步骤的标题看,是“问题解决型”,但从实际内容看是应用了新的质量改进程序。

下面两个成果,请对照《问题解决型课题成果发表评审表》(见《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表B.2),看看应该怎样进行评审。

例1:

1.课题:降低高压变频器室冷却设备工程造价

2.现状调查:(略)

3.设定目标:降低高压变频器室冷却设备工程造价10%。

4.原因分析(图1)

5.确定主要原因(略)

注:通过市场调查、比对和试验等方法,该小组确定了两个主要原因:重新计算房间冷负荷、重新选择冷却方式。

6.制定对策(略)

注:针对两个主要原因,按5W1H制定对策表,包括对策、目标、措施、地点、人员和完成日期。

7.对策实施(略)

注:按照对策表的要求,通过周密的对引风机室/给水泵室冷负荷,包括变频设备散热量、维护结构传热量、照明设备散热量和室内人员散热量的重新计算和对设想的五种选择冷却方式大量的调查研究以及对比试验,获得了充分的数据,经过精确计算之后,变频器室冷负荷值可以选用低于初步设计的数值,同时选择风道开放式冷却+空调密闭冷却组合,最终结果使高压变频器室冷却设备工程造价降低10%成为现实。

8.效果检查(略)

注:实际工程造价降低12.8%。

9.制定巩固措施(略)

10.总结和下一步打算(略)

例2:

课题:缩短B产品制粒时间

单位:西安某中成药制药公司

1.选题理由(略)

注:B产品由于制粒时间长而影响了向市场的及时、充足供应。

2.现状调查(略)

注:选择课题后又生产了三批,制粒时间均为20小时。该课题未找出症结,但给出了B产品如何缩短制粒时间的设想——采用干燥法制粒。

3.设定目标(略)

图1

图2

注:B产品制粒时间由20小时(规范要求)缩短至≤6小时。

4.原因分析(图2)

5.确定主要原因(略)

注:对带有“△”的原因通过现场测量、试验及调查分析判定为是“○”还是“×”,所有的“○”就是主要原因。

6.制定对策(略)

注:依据这些“○”,按5W1H制定对策表,包括目标、措施、地点、人员和完成日期。

7.对策实施(略)

注:在所有可以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多次调整参数,完成由原来的湿法制粒到现在的干燥制粒的工艺转变,使课题目标得以实现。

8.效果检查

(1)采取措施后试制了三批,制粒时间缩短至5小时,其颗粒含量、水分、外观和性状均符合标准要求。

(2)湿法制粒每批成本=2186.63元(计算略);

干燥制粒每批成本=452.96元;

活动前后每批节约=1733.67元。

(3)利用液态物料作为润滑粘合剂,可大量节约乙醇,并且增加了生产操作的安全性(乙醇为易燃品)。

(4)物料在干燥过程中受热时间短,减少了颗粒有效成分的流失,且颗粒水分均匀稳定,避免了湿法制出的颗粒在胶囊保存过程中容易结块潮解的问题。

(5)制粒干燥一体化,降低了劳动强度。

(6)操作工人由三人,降低为两人。

9.制定巩固措施(略)

注:巩固期效果:又生产了三批,均符合课题目标要求。

10.总结和下一步打算(略)

二、两个案例应用的改进途径与“问题解决型”的明显差异

上述案例应用的改进途径,其关键是寻找能达到目标的新手段/新措施,而不是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仔细辨别可以看出,两个成果:

1.“4.原因分析”与当下的“问题解决型课题—原因分析”要求大不相同,它们不是要把导致问题出现的人的不符合行为和物的不符合状态分析到树图上去(“追求原因型”),而是要找出能达成目标的各种手段/措施(即“追求对策型”),其逻辑思维方式如图3。

2.“5.确定主要原因”与当下的“问题解决型—确定主要原因”要求也大不相同,它们不是从众多的原因中通过现场测量、试验及调查分析去确认影响最大的几个主要原因,而是通过比较、现场测量、试验及调查分析选择可行的手段/措施。

3.“7.对策实施”与当下的“问题解决型”程序中的“对策实施”要求也大不相同,它们不是在传统“原因分析”和“确定主要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对策实施”去消除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而是要通过“对策实施”实现所选择的可行的手段/措施。

三、两个案例实际采用的新质量改进程序(图4)

四、评审人员的困惑

《质量管理小组理论与方法》关于评审技巧一节明确要求:对QC小组成果的评审,要在掌握评审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不同课题成果的实际,对其在活动程序和应用统计技术两大方面进行评审。

1.上述成果案例符合QC小组的定义

它们都是“由生产、服务及管理等工作岗位的员工自愿结合……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团队”所取得的成果,且“遵循策划……开展适宜的活动”,并“正确、恰当地应用统计方法……并作出结论”(见《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3.1,0.2 c,e),所以它们当然都是QC小组成果。这一点毋庸置疑。

图3

图4

⒉ 关于总体评审内容中缺少原因分析

以下楷体字见《质量管理小组基础知识》P111。

1.总体评价

无论是在活动现场还是在QC小组成果发表会上……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包括以下5个主要方面:

(1)成果类型。指明小组本次活动选择课题的类型。这是QC小组本次活动的基本出发点,是决定小组本次课题的活动程序的根本依据……

(2)目标值完成情况……

(3)程序、方法应用情况……

(4)有无推广意义……(5)改进之处……

对照“评审内容”,上述课题案例(2)、(4)、(5)没有问题,也许能给满分。而对照(1),上述课题案例则会出现完全的“不符合”,因为它们不符合当下我们认定的三种活动(改进)程序中的任何一种,因而可能会给零分。

对照(3),那问题更大,《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表B.2问题解决型课题成果发表评审表中“原因分析”一项:

① 针对问题或问题症结分析原因,因果关系要明确、清楚;

② 原因分析到可直接采取对策的程度;

③ 主要原因从末端因素中选取;

④ 对所有末端因素逐一确认,将末端因素对问题或问题症结的影响程度作为判定主要原因的依据;

⑤ 工具运用正确、适宜。

作为总体评审内容,(3)程序、方法应用情况的主要部分①~⑤,都是针对“原因”进行评审的,而上述课题案例中根本就没有“原因”这一说。也就是说,上述课题案例的事实,与评分准则的要求完全不对应,甚至可以说格格不入,所以很可能会给零分。

⒊类似课题能否应用创新型课题活动程序

我们在研究并介绍这一种新的质量改进程序时,也有人提出,这一类课题可以应用创新型课题程序开展活动:

(1)如若这一种说法成立,对照《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表B.3创新型课题成果发表评审表,也会有诸多的不符合,如“课题”,它就不是研究什么新技术、新工艺、新技能等;再如,对照其4.2、4.1提出方案中的“a)”“b)”两条,没有哪一条是符合的,因而也不可能给出客观、公正的评审结果。

(2)能针对问题,使用“目的手段/措施”树图找出解决的办法,为什么非要曲道设定各种方案解决问题呢?我们不是常说,能用简单的统计工具就不要用复杂的吗!

⒋ 评审人员的困惑

针对上述情况,评审人员不禁疑惑:对照“评审内容”,(2)、(4)、(5)没有问题,也许能给满分;而对照(1)、(3)只能给零分,那么到底应不应该承认它们是QC小组(改进)成果呢?若是,又应该怎样评审呢?

有些评审人员直言:QC小组课题完成了预期的目标,甚至成效还很显著,且遵照了PDCA循环活动程序,仅因为与当下的评审程序有差异,就给予彻底否定,这有悖评审的初衷和职责呀!

也有些评审人员说,这个世界永远处于变和不变之中。正因为“不变”,我们需要有确定的东西;正因为有“变”,所以需要质疑。变和不变同时存在,纠缠在一起。我们的很多思考都是从怀疑开始的,正因为对常识有怀疑、对确信事物有怀疑,才能给思考提供一种持久的动力,帮助我们一步步向根本追问:我们当下的QC小组活动程序是否还有发展的空间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近几年,日资/合资企业已有这一类成果参加发表会,评审人员经提问获知其过程“颇有道理”,但对照评分标准,也只能“忍痛割爱”。

五、QC小组的呼声

从成果完成的目标来看,效果明显;从整个过程来看,各步骤科学严谨且小组付出了很多,但由于其中几个步骤被人为认定为不符合,因而评分很低,QC小组成员抱怨甚多。

基于上述问题,有些单位向上级推荐优秀成果时,不会推荐此类成果去发表,影响了QC小组成员开展活动的积极性。而由于没有获得公正的评审,QC小组也有意避开了此类选题,影响了改进的目的、效果和效益。

本文所探讨的,与当下已有的QC小组活动三种改进程序没有任何矛盾,更没有任何抵触之处,充其量只不过是遗失或补缺,拓宽了小组选题的领域,新增了一种适合新的选题的活动程序,希望能引起对QC小组活动的积极讨论,甚至是激烈的争辩,使我们在不同声音碰撞中探求出一条适合于QC小组活动持续改进的新路子,指导我们的QC小组在更加广阔的领域获得更加突出的成效。

猜你喜欢

制粒课题成果
配加生石灰的两段式圆筒铁矿制粒行为研究
验收成果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工大成果
日粮制粒温度和添加益生素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性能的影响
青蒿鳖甲颗粒一步制粒工艺的优化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头孢氨苄片剂生产工艺的研究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