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学习支架”的搭建
——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为例
2020-01-10柏晓丽
柏晓丽
(重庆市江北区华新实验小学校 重庆 400020)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指的是从一个单元的整体角度出发,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一篇或两篇文章带动整个单元,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
单元整体教学跟课文自主教学什么不同?
为了更好地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要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本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为例,谈谈单元整体教学中“学习支架”的搭建。
一、关于学习支架
学习支架就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求,适时适度地提供些帮助(这些帮助就是学习支架),帮助学生适时地解决学习困难,使学生向更高的水平发展[1]。
在语文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支架有识字支架、学文支架、朗读支架、书写支架等。
二、基于真实学情,搭建学习支架
教学时先要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是什么,还要分析单元要素分解到每篇课文后,学生学习的难点是什么,最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根据真实的学情来搭建学习支架。
(一)朗读支架的搭建
以一下第四单元为例。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好长句子。分析学情,一年级学生已经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顿。但在读长句子时出现了以下问题:读句子就像在读字,缺乏连贯性;停顿不恰当。主要和他们年龄小和理解能力较弱有关。
《端午粽》一课中对粽子的介绍这个自然段句子很长。学生读起来缺乏连贯性、不知道怎样停顿。深究其原因,是缺乏对句意的理解。对此,则要对内容进行分解,帮助学生理解句意。这里,先让学生找到外婆包粽子用了哪些材料,找出这些材料的特点,读好带“的”字的短语,再关注作者介绍的顺序,帮助学生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借助停顿符号正确停顿,从而读长句子。这里为学生搭建的支架就是“理解句意、词语连读,正确停顿”。
《彩虹》一课要学生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反问句。通过前两课的训练,学生读长句子时能注意词语连读、正确停顿。但对反问句语气较难把握。要引导学生关注句式“如果……那不就是……”去理解意思,感受小女孩想象的奇特,想象画面读好问句。“想象画面”就是一个读好反问句的学习支架。
(二)学文支架的搭建
以八单元为例,语文要素是借助图画阅读课文。这是继一年级上册《小蜗牛》这篇课文阅读以后,又一次出现的没有全文注音的连环画课文的阅读。学习《小蜗牛》时,主要借助图画猜字、认字,读懂课文。《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在文中并没有透露出来小壁虎的尾巴是怎样来的。除了图文结合,还要关注图画中的细节,把图画连起来看,发现小壁虎的尾巴是一点一点长出来,找到图画与课文的联系。这里帮助学生读懂故事的支架就是“借助图画,关注细节,串连图画”[2]。
三、注意支架在单元整体中的联系
单元整体教学中,在搭建学习支架时,不仅要从真实的学情出发,还要注意支架在单元整体中的联系。有的支架在这个单元的每课中都有承接,一以贯之,也会根据每课的特点有一些变化。
以一下七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语文要素有层次地分布在每一课:《文具的家》结构清晰,主要到文中寻找信息——提取信息;《一分钟》要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进行推断——联系信息;《动物王国开大会》要训练学生建立信息完整性的意识——完善信息;《小猴子下山》的要求有进一步的提高,要引导学生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再作出推断——整合信息[3]。
一年级学生学习本单元的起点是什么呢?通过前期学习,已经可以用圈画的方式提取明显信息,但信息处理能力弱,缺乏根据信息推断的方法和能力。
《文具的家》一文浅显易懂,以观察插图作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在文中准确地找到信息,借助句式“一……就……”来推断贝贝听了妈妈的话以后会怎样做。
《一分钟》一课初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怎样让学生根据文本进行推断呢?结合课后练习,可以把“要是……就……”的句式作为学习支架。借助“要是……就……”这个句式来梳理原因,再把从课文中提取的信息前后联系起来说,即前后勾连,进而作出简单推断。
《动物王国开大会》是在《一分钟》的基础上继续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如何训练学生建立信息完整性的意识呢?在提取信息的基础上,不仅用上把课文内容进行勾连这个支架,还要学生为提供一个表格支架,再引导学生将四次信息进行对比,找到重要信息,用不同颜色加以强化,进而作出正确推断。
《小猴子下山》要引导学生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再对“小猴子最后为什么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作出简单推断。为了帮助学生读懂故事内容,这里搭建的学习支架有两个:一是结合插图理清小猴子下山的路线图;二是用“猴子下山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这样的句式读懂故事内容。再在此基础上整合信息,作出简单推断,进一步落实“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推断”这个能力训练点。
在推进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搭建适合学生的学文支架,不断提升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从简单提取、联系信息到对比分析,最终达到整合信息,作出推断,从而落实本单元核心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掌握学生学习的难点,这样才能顺应学生需求,为学生构建有效的学习支架。同时还要关注学习支架在每篇课文中的承接和递进,发现其序列化、结构化的特点,让单元语文要素得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