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治
2020-01-10李晓红
李晓红
(邓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邓州 474150)
1 临床症状
猪蓝耳病主要侵袭生殖和呼吸系统,主要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仔猪断奶前高死亡率、育成猪的呼吸道疾病三大症状。经产和初产母猪多表现为高热(40~41 ℃)、精神沉郁、厌食、呼吸困难,少数母猪(1%~5%)耳朵、乳头、外阴、腹部、尾部发绀,以耳尖最为常见。出现这些症状后,大量怀孕母猪流产或早产,产下木乃伊胎、死胎和病弱仔猪,死产率可达80%~100%。早产母猪分娩不顺,少奶或无奶。未断奶仔猪死亡率很高,可达80%以上。临床症状与日龄有关,早产的仔猪出生时或数天内死亡。大多数新生仔猪出现呼吸困难(腹式呼吸)、肌肉震颤、后躯麻痹、共济失调、打喷嚏、嗜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断奶仔猪感染后大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肺炎症状,有些下痢、关节炎、皮肤有斑点。育肥猪体温可升高至41 ℃左右,食欲明显减少或废绝,多数全身发红,呼吸加快,咳嗽明显,个别病猪流少量黏鼻液。无继发感染的病猪死亡率较低。种公猪发病时症状轻微,持续时间短,但精液品质下降,死精增多。
2 治疗措施
2.1 发病初期治疗
转移因子+猪瘟高免血清各1针;头孢噻呋钠+黄芪多糖+氨基比林1针。如果有继发感染可以用磺胺六甲氧嘧啶针剂注射。
2.2 发病中期治疗
植物血凝素1 支,500 ml 葡萄糖水1 瓶,耳根静脉输液。输液结束后,头孢噻呋钠4 支+黄芪多糖+氨基比林+维生素C,再加500 ml葡萄糖水1瓶输液。
2.3 发病后期治疗(不吃,不喝,浑身发紫)
先用500 ml 葡萄糖水1 瓶,耳根静脉输液,不添加任何药物,30 min 至1 h 后,再加500 ml 葡萄糖水1 瓶,加转移因子1 支耳根静脉输液。头孢噻呋钠4 支+黄芪多糖+氨基比林+维生素C,再加500 ml葡萄糖水1瓶输液。
2.4 分娩母猪的治疗
母猪分娩前20 d 连用数天水杨酸钠或阿司匹林等抗炎性药物,以减少流产。母猪分娩前后各一周喂服氟甲砜霉素或支原净+金霉素,以减少细菌性继发感染。对初生仔猪可补给电解质、葡萄糖,对仔猪断奶前后、转群等,按预防量适当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阿莫西林、金霉素、土霉素等抗菌药物。
3 综合预防措施
把好猪只引入关,加强检疫,杜绝引种及购买仔猪时从疫区带入病毒。育肥猪坚持“全进全出”,猪出栏后猪舍彻底消毒。
加强猪只的饲养管理。加强环境消毒和带猪消毒,严格消毒制度,每2 周全场大消毒一次,每周1~2 次带猪消毒,及时清除并无害化处理猪的粪、尿,做好灭鼠工作,保持饲养用具和猪舍的清洁,降低饲养密度,通风、降温,改善猪舍环境。调整日粮,对病猪饲喂高能量饲料、青绿饲料,提高维生素含量5%~10%(其中维生素E 含量可提高100%,生物素含量可提高50%),提高矿物质含量5%~10%(Fe、Ca、I、Se、Mn),注意氨基酸平衡。
密切注意猪群变化,发现母猪有流产、死胎,仔猪有呼吸道症状,公猪有嗜睡、食欲不振等症状时,进行必要的兽医检查,做出科学诊断,便于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尸体。养猪场(户)要及时通过深埋、焚烧等无害化方法处理死胎、死猪,严格控制病猪的流动,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防止猪群流动。发病期间停止猪只出售,停止从外地购猪,隔离治疗病猪,场内健康猪群应努力做到停止或少移动,减少疫病传播机会。
及时接种疫苗。一般情况下,未免疫母猪所产仔猪可用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乳油剂灭活苗在12日龄时首免1~2 头份,30 日龄二免1 头份;已免疫母猪所产仔猪25~35日龄接种灭活苗1头份;后备母猪和哺乳母猪均在配种前半月至1个月免疫1头份。另外,已发现感染蓝耳病猪只的猪场,开展紧急免疫工作。从疫病检测实验室和检测结果来看,蓝耳病疫情中常同时伴有猪瘟发生,有蓝耳病存在的地方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明显下降。因此,要加强猪瘟的免疫工作,定期开展免疫抗体监测,根据免疫抗体消长规律和免疫程序及时免疫,规模饲养场户要按照免疫程序及时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时要保证质量,可适当增加剂量,注意接种消毒,防止免疫失败或人为传播疫源。另外,根据各场实际,积极做好口蹄疫、猪气喘病、猪伪狂犬病等的免疫工作。规模饲养场建议使用猪蓝耳病疫苗对全部母猪和公猪进行免疫,基础免疫进行2次,间隔3周,以后每隔5个月免疫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