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增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分析
2020-01-10施萍
施 萍
(中共武夷山市委党校,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学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方面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指导一直是党和政府重点推动的工作,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过程中,青年群体表现突出,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为可堪大任的一代,这得益于他们在学生时期受到了正确的思想教导和良好的价值观引导,其最终实效体现在关键时期青年一代扛得住、上得去。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受到市场化和国际化大潮的影响,其思想观念发生较大转变,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期望。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围绕理想、实践、载体、自我意识等多维度,在德育师资力量、思政课教学方法、学校党校建设、社会多元参与等方面全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政治合格、能力过硬的青年人才。
一、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
(一)教育环境和思想背景发生深刻改变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党的思想、理论作为指引。改革开放40 多年来,国家整体实力显著提升,面对的摩擦和矛盾也日渐增多,传统敌对势力和新兴分裂势力不断从意识形态上影响青年学生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比如:一些西方国家鼓吹过度民主自由和普世价值,民族分裂势力鼓吹极端主义思想,这些都对青年学生的思想状态有较大的危害,是对国家总体安全的严重挑战,我们必须坚决予以回击。因此,学校在思想教育理论实践中,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阐述爱国主义的新内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特点,创新教学方式,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二)技术革命推动思政教育理念方式转变
现代信息技术引领的技术革命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理念更贴近国际前沿,方式更加丰富多样。具体来说:一是理论式的显性式教学向显性和隐性结合的方式转变[1]。原有的思政课教学多以班级课堂教授的方式为主,社会实践体验内容很少。但现在国家经济实力增强,这为实践教学提供了物质保障,各个学校开办了多样的参观、体验式的思政课。二是互联网普及,线上的丰富教育资源开始用于思政教学,以慕课、微课、云平台为代表的思政课讲座和课程与线下课堂配合,为学生提供了多元的学习路径,更能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更能直观地、形象地将思政课的关键内容展示出来,这对提高青年学生群体政治理论素养具有积极作用。
(三)受多元文化影响学生主体观念改变
对外开放后,各类主流和个性文化互相交融,并影响着青年学子的思想观念。在对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的认知上,与上一代的中老年群体相比,青年学生的认同感极大弱化。上一辈人在青年时代信息相对封闭,以民主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等为主题的红色电影、话剧、歌曲、舞蹈,其思想教育内容比较纯正。在新时期,从中小学到大学,青年群体接受了太多的国外影视、书籍和歌曲,加之革命年代已过去较长时间,他们对革命传统文化的理解仅停留在影视作品和博物馆的实物影像,没有较为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而较为平和的生活环境容易导致学生慵懒和懈怠,加之社会负面信息和负面言论内容较易传播,网络游戏、社交、歌曲等传播的思想文化有较多的不和谐元素,如果不能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他们很容易被这些杂乱的观念思想左右[2]。一旦学生被有严重政治导向问题的思想所侵蚀,很容易对社会和国家产生抵触心理。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所在,所以在新时代思政教育必须增强适应性,以应对多元文化冲击的挑战。
二、新时期增强思政教育实效的原则
(一)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前提
党历来把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首要工作来抓,这源于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必须牢牢坚持。在革命战争时期,革命军队的思想建设是重中之重,新时代的中国,思政工作依旧是全党全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常抓不懈的工作,并且在成效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思政工作中,学校是重要前沿阵地,全国学生总量每年持续增加,课业和升学压力较大,思政教育经常会被当作副课而被忽视,使得思政工作实效不断下降。对此,必须要首先转变观念,把思政教育作为基础性、长久性的工作来抓,加大思政教育考核力度。思政教育工作是理想信念形成的重要途径,理想信念如果动摇,精神就会缺钙,会得“软骨病”[3]。思政工作必须保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文化的本质属性,深入、系统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思想理论精华,树立为国家、为人民作贡献的理想信念。
(二)通过思政教育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青年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和政治认同感,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全盘统筹考虑。如何坚定青年学生群体的民族意识和政治立场?如何进行全面有效培养?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4]方向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自身信仰不受外来文化干扰,能够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做到知行合一,恪守原则底线。此外,坚定方向正确的思政教育,能够在全社会营造优良的政治文化环境,通过生动的形式把抽象的政治理论形象地传递给青年学生,比如组织学生观看《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革命题材电影,组织演讲比赛、参观革命圣地、宣传榜样人物等方式,增强学生对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多维度增强新时期思政教育实效性
(一)建立崇高理想信念,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这是由中国独特的国情、党情、世情所决定的,无论世界政局如何变换,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绝不能改变。必须使青年学生牢固树立这样的理想信念,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动摇,增强他们对我国民族文化和政治方向的认同感。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被证明了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因此加强该理论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方法论,形成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为他们后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好理论支撑。二是结合中国和国际发展历史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不结合历史实际,那么所提的思想终归是假设,不具有现实意义。从国内历史出发来讲解革命文化和党的思想理论,就能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步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从国际发展史角度看,就能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性和优越性。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国情和社情,各国人民有权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制度道路,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国际、国内两个维度来看,这一选择都是科学的、正确的。三是结合学生主体价值观的塑造来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党为全国人民提出了遵守的价值观准则,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从道德、法律、政治三个层面,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确立了每个社会公民应当崇尚和遵守的行为准则。把价值观教育融入校风校纪、课上和课下教学内容,教师以身作则带头践行核心价值观,起到榜样作用,让思想政治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作用于学生的行为,让他们知荣辱、明事理、讲正气,共建和谐校园。
(二)丰富思政教育内涵,创新思政教育方法
当前社会思潮更加多样多元多变,而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是较为传统的方法模式[5]。教育技术的变革式发展,新理念、新思想不断涌现,促使教育教学策略和手段要不断改变,其教育内涵也要不断更新。
1.在教育内容上
继续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并且融入新时代的思想内涵。在政治理论学习上,首先要回答为什么学、怎么学、为谁学这三个最初的问题。在这期间,学校的党组织要发挥先锋带头作用,通过开展党校培训教育,将广大学生党员群体带动起来,引导他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提升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并且建立以他们为主的先进典型示范团体。其次,不断丰富学习内容。以课程教材为纲,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涵,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当前的国内外时事政治为学生作深入解读,比如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党中央是如何坚强有力地领导全国人民全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全国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如何众志成城打赢全面抗疫的阻击战;结合社会实际开展课程学习,把抽象理论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鲜活事例,帮助学生生动体会思政课的核心要义,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建立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
2.在教学方法上
首先,坚持思政教学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群体特性来制订教学方案。比如:文科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社科理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小组讨论、即兴发言、演讲、案例分析讨论等方法来增强课堂互动性;理工科学生思维逻辑性强,重实践,可以通过设计思维导图、参观思政教育基地等方式让学生对思政学习具有条理性和画面感。其次,借助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教学手段,通过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设立红色教育专区,让学生在课下也能接受红色文化熏陶。借助手机社交平台能增强和学生的互动,打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进行思想观点的碰撞、交流,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的疑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理论素养,正确引导学生。再次,心理健康不容忽视。要确保学生乐观向上,班主任、辅导员要及时关注学生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建立专业的心理教学团队,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助诊疗、心理压力释放等方式及时化解学生心理问题。
(三)创造优质高效的思政教育载体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需要载体支撑[6]。一是打造优秀的文化传播载体。把思政教育资源融入新时期的文化传播中。既要通过文化载体宣扬革命年代的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优秀文化品质,也要注重组织载体建设。党校作为集中培养学生党员、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主要组织机构,将其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能够有效增强思政教育实效。党校可以聘请各行业的先进共产党员、劳动模范、行业代表为青年学生开展政治理论讲座,着重培育学生的“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7]。二是发挥舆论导向作用。传统媒体如新闻媒体、广播电视、报纸报刊的主管部门,都应重视思想政治理论的传播和宣导。要积极探索基于网络架构的新媒体传播途径。比如:可以借鉴全国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都在使用的“学习强国”和各地方的党建APP,或者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易于学生接受的APP,要求囊括红色电影、先进榜样短视频、交流平台等模块,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打造思政教育云平台,利用慕课、微课、尔雅等平台,对国家时下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宣传,开阔学生眼界。三是教育主管部门要做好思政教育顶层设计,教什么、怎样教、让谁教,都必须有明确的标准和方向。学校要加强思政教师的监督考核和理论技能培训,促使他们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同时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到知行合一,如此才能让学生信服[8]。对思政教师的言行做好监督检查,确保他们正确看待当前政治现象和社会热点,能够坚决抵制反动的言论。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队伍纯洁才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要完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设立多样的奖惩机制,提升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结语
在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实效性,其发展和创新的路径必须与当前国内、国际的发展大局相契合,与中国的国情、社情、民情相契合,与党的思想路线方针相契合,把握原则和底线,创新方式和方法,不断助推当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