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管理水平提升的途径
2020-01-10刘戈
刘 戈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质量管理办公室,广东 广州 510430)
2019 年3 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文件明确把“提升学校治理水平”作为重要建设内容。如何通过提升管理水平,实现高职院校管理现代化,推动高职院校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是高职院校今后的重要工作。
一、高职院校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制度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制度,推动了学校规范化管理水平的提升。但是,从开展的情况来看,很多制度不能根据上级政策的变动进行及时修订;同时,针对国家新出台的教育方针政策,学校未能根据新情况、新要求及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二)合作机制尚需健全
目前,各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但合作更多是以学校为主要推动者,行业企业是被动地参与进来;同时,第三方评价与社会监督机制未能够深入开展。各高职院校多聘请第三方公司对人才质量进行跟踪调查评价,其他社会主体如专家、企业、校友、家长很少真正参与进来。
(三)管理模式亟待优化
各高职院校根据需要设置了各种各样的职能机构,种类齐全,表面看起来各机构部门职能明确,但是实际运作起来管理效能不高,机构臃肿,更容易出现互相扯皮推诿的情况。同时,如何深化管理模式改革,进一步推动人、财、物等管理权限向教学机构下移,下沉主体责任,也是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难题。
(四)各部门信息不能及时共享
目前,各高职院校虽然已经建立了各式各样的信息化系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效能,但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师生需要重复填报各种各样的信息,各部门的信息系统不能实现共享。如何打破信息孤岛,建立统一的大数据平台,是高职院校目前的重要工作。
二、高职院校管理水平提升的工作目标
(一)要体现现代性
目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和黄金时期。传统的管理模式很难适应新时代对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更高要求,各学校要高标准建立具有现代化的高效管理模式。因此,高职院校管理水平的现代性,主要体现在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实现“快、准”的高效管理,促进管理水平快速提升。
(二)要具有服务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高等职业教育要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体现管理职能的服务性,管理方式也要从强制转为柔性,改变以往命令式的管理方式,从服务师生的角度出发,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才能够更好地服务学校发展和师生成长,保障各方的切身利益。
(三)要实现多元性
在传统观念里,高职院校的管理主体是学校,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校大包大揽的工作方式也要发生变化。管理主体要从唯一性转为多元性,要充分调动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他们真正深入学校管理,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育人质量。
三、提升高职院校管理工作水平的路径
高职院校要坚持开放治理、共同治理和分类治理工作理念,大力精准聚焦和推进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目标治校、智慧治校等关键领域的深入改革,全力、全员、全面深入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强化章程统领,完善学校制度体系
第一,强化章程统领。强化章程在学校的“根本大法”地位,健全章程落实机制,进一步发挥章程在依法自主办学、管理运行、建设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夯实依法治校基础。
第二,完善制度体系。制定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形成完整的“决策—制定—实施—监督—反馈—决策”制度运行链,大力提高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权威性。完善教育教学、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等重点领域的基本管理制度,建立配套的实施细则、流程图、方案、管理办法等,全力促进制度实施的规范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全面周密地进行具体制度的“废改立”,积极做好按决策、执行、监督等制度进行系统分类。同时,要加大力气建立健全制度执行落实的监督检查和问责机制,确保更好地提高制度执行力。
(二)深化多元协同,完善办学运行机制
第一,优化多元参与的决策咨询治理环境。吸收职教专家、行业、知名企业代表组建学校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下设专业群发展咨询委员会,发挥其“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完善理事会章程,优化理事会人员组成,优先选择关心职业教育发展,熟悉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的专业人士。强化理事会在外部治理、资源整合、深化合作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明确理事会事务清单,健全工作机制,发挥好理事会的咨询、协商、议事、监督功能,加强理事会与新样态合作组织建设的联结。
第二,完善第三方评价与社会监督机制。聘请职教专家、企业、校友、学生家长代表组成办学质量监督小组,建立定期会议、网络评议等常态化运行机制,及时做好信息反馈与修正调适,全面确保人才培养有效满足社会需求。积极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设计并实施。强化校友会作用,不断优化校友互动平台,进一步完善校友服务工作机制,全方位健全校友支持学校改革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形成学校与校友发展共同体。以信息化手段支撑探索搭建家校联动网上平台,提升学生和家长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三)优化目标管理,完善二级管理体制
第一,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按照优化协同高效、瘦身与健身相结合的原则,引入价值评估机制,设置不同的价值评估因素,调整和优化管理服务机构。深化全员岗位聘任制改革,优化岗位设置,最大程度实现人岗匹配。引导教学机构更聚焦于专业群建设和人才培养,使教育教学资源更集中于优势专业群并发挥功效,逐步形成有利于专业群发展的院系格局。探索构建校、院(专业群)、教学团队管理体系,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互补、共建、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二,提升教学机构治理能力。深化放权增效模式改革,加大“放管服”力度,进一步推动人、财、物等管理权限向教学机构下移,下沉主体责任,实施校院两级权责清单管理,在相对成熟的教学机构落实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学校发展目标为主导,兼顾教学机构个性化发展,突出关键绩效评价,注重考核重要指标、重点突破、重大贡献,完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方案,推动教学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基层绩效改革,增强教学机构的办学积极性和能动性。保障基层办学主体地位,推动教学机构由日常教学管理单位向实体化运行的办学单位转型,以教学机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为核心完备管理制度。
(四)云化信息驱动,完善治理支持平台
第一,建设智慧校园云化治理平台。以智慧校园建设为统揽,升级数据中心,建立数据质量度量标准和监控体系,实现细粒度管理,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流通,提升服务决策的科学化,助力分析评价的精准化和校园管理的便捷化。加大数据整合与应用的师生“一表通”建设,最大程度避免师生重复填报各类信息,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助力提升学校治理效能。以个性化服务为理念,深入推进各类服务业务流程优化和再造,全面构建“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促进学校管理服务所需业务流程实现电子化审批、监控。
第二,优化内部控制体系相关平台。完善内控制度,优化内控组织架构,健全重大风险评估机制,以预算管理为主线、资金管理为中心,对关键业务流程进行再梳理与再优化。着重在业务系统中加强对权力运用和风险控制环节的开发和设计,加强内部治理和风险防范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将涉及“责权利”的核心业务活动统筹纳入信息化流程再造平台,真正全面实现流程化、精细化管理。
结语
“双高计划”项目全面实施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全面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建立现代化的治理体系,不断提升管理水平[2]。高职院校还要布好治理结构优化格局,画好治理体系改革蓝图,实现“结构明晰、制度健全、机制灵活、保障有力”,促进学校办学行为更加规范、办学活力显著增强、办学质量大幅提升,努力成为高职院校治理改革创新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