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辨读写提升艺术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策略与实践

2020-01-10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2期
关键词:哈姆莱特里科夫批判性

(青岛艺术学校 山东·青岛 266100)

“批判性思维”以理性和开放性为核心,强调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是一种追求合理、公正、创新的思维方式与技能。“思辨读写”是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批判性思维”所产生的新的读写理念,强调独立自主的阅读,以个体的人生经验和体验介入文本;强调阅读过程中的质疑与对话,寻求文本、逻辑和情理的统一;强调在经过质疑、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确立最合理的判断、观点与结论。

1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

当今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处在开放式的互联网环境里,信息繁杂,其中包括海量的经不起推敲的信息、甚至是扭曲事实和价值观的信息,如果我们缺乏判断能力,只是海绵式接收,不去甄别判断信息的好坏真假,人就会变得盲从,甚至会被错误信息所左右,导致不良后果。

语文新课程标准和语文核心素养均指出,需要在教学中加大学生在认知、判断、价值观等方面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力度。语文学界及新编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中提倡“整本书阅读”的共识与课时安排,目的也正是想通过多读书培养学生形成阅读能力、思考能力,通过思辨读写的训练与实践提升学生的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

2 艺术生群体的特点

本文所指“艺术生”是指以艺术类高等院校(或专业)为高考目标的高中生。他们文化课成绩往往相对低一些,但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优势;他们读书量少,大半时间用于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升、小部分时间用于文化课学习,但脑瓜灵光思维活跃;他们涉世不深,但也常常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思想。这些艺术生未来很可能成长为影视歌舞明星、广电主持等艺术行业的领军人物,其思想观念会通过各类媒介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影响面大而广泛。

所以,语文教师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批判性思维,结合“思辨读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质疑追问、理性分析、合理论证、逻辑建构等方面的训练,提升他们客观公正认识世界的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3 提升艺术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策略与实践

3.1 以智慧启迪智慧,学思融合,厚实学生思想内蕴

要使学生具有深刻的思想,则必须先要有深刻的思想作指引。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指出,“语文课应是一种精神的漫游,应该是好玩的有趣的。”在课堂上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自我激励和发现,实现师生、生生之间思想的碰撞和交锋,引介、诠释大师名言,打开学生思路,就是一种启迪学生智慧的很好,诸如,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伏尔泰的“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保卫你说话的权利”,尼采的“生命僵死之处,必有法则堆积”,拜伦的“我宁愿永远孤独,也不愿用我的自由思想,去换一个国王的宝座”,培根的“人即心灵,心灵即知识,一个人知道些什么,他就是什么……”等等,于静默滋润中启迪学生,于潜移默化间增强素养。

3.2 抓取有思辨价值的教材文本,以读引写,提升思辨能力

以教材文本为训练思辨能力的依托,选取有思辨价值的篇目,从以下几原则出发进行梳理抓取:一是文质兼美,经典佳作;二是适合学习,经典范例;三是具有思辨色彩,利于启迪学生质疑求证。从教材出发,有助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师先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教材文本,获取独特体验后,再从不同维度观照文本,依据教材设计多功能的写作训练,以读引写,从而促进艺术生理解辨析能力的提升。

如,《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教学设计,我抛弃了传统的“背景分析法”,不想用沙皇俄国的相关历史背景来诠释课文,而只是把主人公别里科夫定位为一个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其形象特点和性格成因都交给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文本,思辨获得。我设计“别里科夫是不是一个正人君子”这一核心问题串连起整堂课,思辨阅读流程细化为以下几个具体问题:“分析周围人眼中的别里科夫”“分析别里科夫眼中的别里科夫”“讨论别里科夫是不是正人君子”“城里的人如何对待别里科夫,别里科夫如何对待城里的人”“分析别里科夫的性格成因”。其实“别里科夫是不是一个正人君子”是一个不必得出结论也不可能得出结论的问题,但品读赏析直接基于文本,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纯净的阅读空间,让学生更好地披文入境,这样层层分析后,最后再让学生写出“我眼中的别里科夫”。经过教师的引导和自己的独到思考,学生们对别里科夫的分析也角度各异并且人物形象血肉丰满。

其他文本的写作尝试,如《项羽之死》:若你是项羽,渡船就在眼前,写出是留是渡的选择理由;《项链》:怎样看待玛蒂尔德的十年付出?《哈姆莱特》:哈姆莱特为何要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等等。

3.3 采用多样化阅读方式,读写互促,增强鉴赏能力

3.3.1 专题阅读和整本书思辨阅读活动

立足某个主题或某部经典名著,确定如下专题研读探究步骤:“推荐书目——自主阅读——成果展示——讨论启发”。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分组读;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触引思想共鸣、思维碰撞;再带着问题深入文本,对原有探究内容进行修改完善,进而形成书面读书报告。这样小组成员、全体同学在读与写的相互促进中,鉴赏评价能力和思维品质逐步提升。

下面简要举例《哈姆莱特》思辨阅读过程。

剧本本身并不太长,要求学生在三个周内把剧本完整地读完,至少读两到三遍,第四个周讨论探究。时间放的稍微宽裕一些,是要给教师留出不断提醒督促学生全面阅读的时间,要慢下来,等一等他们,常有学生缺乏阅读的定力和耐心。第一遍自由通读;第二、三遍带问题精读、深入读,同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第四周讨论思辨。讨论思辨根据问题提出的情况决定时间长短,一般情况下讨论两至四节课足矣。讨论后写读后感或思辨性小论文或进行课本剧演出,固化成果。

学生读书后,师生提出的问题有:(1)《哈》是复仇故事,剧中有三组复仇情节,在我国也曾一度译为《王子复仇记》。《哈姆莱特》和《王子复仇记》哪种译法更好?(2)哈姆莱特犹豫迟疑拖沓,并非传统观念里的“英雄”式人物,尤其处理杀父之仇的方式,也与一般复仇人物完全不同,但却是文学史上的经典存在,其魅力在何?(3)在叔叔祈祷时(第三幕第三场),叔叔手无寸铁,时机难得,他本可以轻而易举的杀死叔叔来复仇,他为什么没这么做?

3.3.2 每周阅读课和每月读书沙龙活动

作家王开岭曾说:“读书不为别的,是让书里的那些精神光线或美学营养,照亮我们,提升我们的心灵视力,滋养和愉悦我们的人生。”阅读课内容以精编材料、一周时评为主,写摘抄或读后感,先占有,再思考,再形成自己的看法。同时,每月举办一次“读书沙龙”,把名著分为许多主题,开展“硬汉精神”“名人传记”“友爱合作”“如何对待竞争”等主题阅读活动,给学生创设自由讨论探究的平台,让学生进行广泛讨论,老师予以适当指导,实现学生的读、评、写、辩的互动,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3.3.3 比较阅读和思辨读写活动

从学生实际入手,选取相对容易操作的题目进行比较阅读。学生进行过几次尝试以后,觉得这种形式很有趣,也很喜欢。在“大仲马与金庸的比较”专题阅读中,同学们利用暑假阅读了《三剑客》《基督山伯爵》、莫洛亚的《仲马传》,阅读了陈墨先生评论金庸作品的论著16部,阅读了北大严家炎、孔庆东等人的金庸评论等,最后从八方面总结比较了大仲马和金庸异同。因为占有的材料丰富,过程充实,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大呼过瘾。

“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比较”阅读活动,对学生的启迪也很大,活动结束后,学生写道:“从小读中国的神话故事,我一直认为神是道德的楷模,是令人仰望、高高在上的,内心里对他们充满了敬畏。通过比较学习才知道,原来希腊的神更具有人情味,他们也争风吃醋,也贪小便宜,有的在道德上不如人,甚至在与人的争斗中还会被人打败!我更喜欢这样的神话故事,它们更符合常情、更具有艺术魅力。”

在《哈姆莱特》思辨阅读中,我曾布置给学生一道思考题:把哈姆莱特与乌鸡国太子作比较阅读,论述二位王子处事特点及形象特点的不同处。【也可把哈姆莱特与《笑傲江湖》中的林平之或《基督山伯爵》中的基督山伯爵等人物作比较。据个人阅读情况和兴趣而定】【按:《西游记》37回,乌鸡国太子的父王被人推入水井惨遭谋杀,母后被霸占,大好江山为仇人篡夺。哈姆莱特思想充实,敏于思考,迟于行动;乌鸡国太子完全听从别人,无自己思考,人云亦云】

研读《安娜卡列尼娜》时,同学们在同情怜悯还是该谴责安娜问题上,争论激烈。我说作家托尔斯泰对安娜的态度也是矛盾的,并提示他们把安娜和《水浒传》中的潘金莲放在一起比较。这一设想把争论引入纵深。有同学问,“追求真正的爱情”与“水性杨花”之间界限是什么?我又趁机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两个女性都背叛了自己的丈夫,都红杏出墙,而你们大多数同学却愿意同情安娜而讨厌潘金莲呢?或者换句话说,为什么读著作后,安娜给人的感觉更值得同情,而潘金莲更让人嫌恶呢?这问题进一步引发了学生更热烈的讨论。这涉及到文学背后的中西方文化传统、社会的价值取向、如何对待女性等等问题,值得探讨的东西太多了!但学生们能通过阅读动起来,深入思考和讨论,有读有写,有自我思考分析,收获是不言而喻的。

3.4 构建写作序列,以写促读,综合训练表达能力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的双翼,缺一不可,针对课时少、学生写作水平低的现状,我有意识地在读写教学实践中,分别从文章写作的内容、结构、语言表达等角度进行细化训练,构建写作序列。“微写作”是非常好的训练方式,让学生坚持每天写150字左右的片段作文,老师每天批阅,挑选优秀片段张贴示范。题目灵活多样,有“我欣赏的名人”“值得一读的书”“最有趣的话题”“时事我来评”“‘新闻周刊’点评”等,适合学情,深受学生喜欢。这种片段式文章简短易写,有感而发,不求长篇大论,不求这些艺术生的表达有多么深刻,只要有所感所悟就加以鼓励,只要有表达热情就大加表扬,班里每个学生都建立了作文素材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得意作品,写作不再是让他们备感头疼的事了。

4 研究反思

耶鲁大学校长莱文的话相当有警醒意义,他说“中国教育缺乏两个关键因素,一缺乏跨学科的广度,二缺乏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的确如此,决定青少年生命质量的,往往不是他的物质生活有多富足,而是他的精神世界有多丰饶,有多强大。它来自于独立的思考、大胆的质疑和批判性思维,能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一个人的心智走向成熟、走向独立的过程。

艺术生学习兴趣低、底子弱的现状,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课堂教学要深入浅出、要想方设法、要去芜存精、要适应学生水平特点、还要能吸引住学生,这太难了。但幸好,我们已经在路上,也希望有更多的同仁能与我们携手同行。

猜你喜欢

哈姆莱特里科夫批判性
《哈姆莱特》探究阅读
别里科夫为什么是动人的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从政体层面解析《哈姆莱特》主题思想
相约二十年
欲望还是母亲的欲望?——拉康再论《哈姆莱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