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贵州理工学院为例
2020-01-10王姣
王 姣
(贵州理工学院理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7)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向好,但大学生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对于职业的选择是很多大学生感到迷茫的事情,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的系统学习和实践,能够帮助大学生毕业后更好地进行人职匹配,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找到获得职业成功和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就目前教育现状来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才能更好的发挥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育人作用。
1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队伍的专业性有待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不仅需要教育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学科背景,还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具备良好的实操指导技能。国外很多高校都设有专门的职业生涯服务中心,并且配备了完善的指导队伍体系,设中心主任、职业规划师、职业咨询师、就业顾问等职位,全部人员均经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咨询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培训,均具有相关职业指导协会颁发的职业指导资格证书,[1]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国内很多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机构及队伍建设都相对落后,比如贵州理工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职能涵盖在就业指导中心里,并且没有设置专门的指导人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分配到各招生学院辅导员进行授课。辅导员本身专业背景不一,并且大多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性差别较大,他们虽然对学生管理相关工作比较熟悉,但平时较少接触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和实践,特别是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前景和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把握不足,[2]虽经过短期培训,但掌握程度不高,直接影响教育效果。
(2)教育形式单一,脱离社会需求,对学生的实际帮助作用不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综合性工作,既要对学生普及相关理论知识,又要教会同学们如何运用理论方法和具体实践去认识自己、了解职业世界,形成适合自己的就业理念,从而提高本人与职业的匹配度,明确职业方向。同时,职业生涯规划也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不断的复盘、更新,尤其是针对大一新生来说,他们对于职业没有清晰的认识,经过短期学习无法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一层不变的规划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缺乏实际意义。而就目前来说,仍然有很多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形式单一,以纯理论授课为主,且仅在大一开设短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比如贵州理工学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仅在大一下学期开设四周课程,课程讲授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授课水平参差不齐,基本上是照本宣科,脱离社会需求实际,对社会发展动向及职业发展趋势把握不足,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此无法引导同学们将自己的职业目标同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使得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现实性和可行性。但大多应付了事,没有得到专业的指导,大一学生是难以做出可行性规划,规划书即使每年都在更新,但依然是随心所欲,未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际意义发挥明显不强,仅作为一门一般课程,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3)大学生在职业规划教育中主体性发挥不足。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认识自己、了解职业世界,形成适合自己的就业理念,从而提高本人与职业的匹配度,明确职业方向。归根结底,学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在教师理论讲解和现实分析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主动对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做出选择。由于师资队伍、教学形式、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原因,导致目前大学生在职业规划教育中的主体性发挥仍然不足。步入大学之前学生对于职业几乎是没有什么概念,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少,很难真正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未来职业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抱着“大学就是放松”的心态,对未来个体的发展缺乏危机意识及动力,对自我认识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定位缺乏思考,同时部分学生在中学时期仅仅专注于课本理论知识,以考试成绩为主,对于社会就业等方面的信息把握不足,对自己高考填报的专业不甚了解,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难以提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影响教育成效。很多学生仅仅把职业生涯规划当成一门普通的学分课,学习目的只是拿到学分,因此并未真正基于自身条件及社会发展考虑职业生涯规划,参与度和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足,严重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
2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改善对策
(1)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虽然是大学生本人,但由于大学生对相关知识较为缺乏,要制定出合理可行的规划并非易事,这就需要有一支专业水平扎实的师资队伍。短时间内无法做到类似于国外设置专门的职业生涯服务中心,但可以优化现有资源的配置。一方面整合校内资源,联合招就处相关工作人员、招生学院辅导员、专业班主任、专业任课教师等多方面资源共同参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项专项工作,并对负责此项专项工作的教师进行定期的专门培训,使他们具备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激励并尽量提供条件支持他们报考相关职业证书;另一方面,聘请校外职业生涯规划专家、学者以及学校合作的企业人员等,通过组织讲座、搭建平台、校企合作等方式,为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打好辅助,促进与社会接轨。通过学校教育和校外资源的联合,能够做到专兼互补、与时俱进,使得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校内开展的同时又更加贴近社会实际,从而更好地发挥出现实作用。
(2)完善系统化课程教育体系。目前很多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然是以理论授课为主,单纯的理论灌输对学生作出合理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意义不大。首先课程的设置应当分年级分阶段,大学生每个阶段面临的实际问题以及学生本人的情况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学时期,根据年级或者阶段性特征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3]其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要重视共性问题,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问题,每个人的职业性格和特征都不尽相同,共性问题及理论问题可以集中授课解决,但对于学生出现的个性问题需要加强一对一指导,让个性鲜明的同学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职业性格优势;最后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事半功倍,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需要考虑学生的参与程度,尤其是理论课程的设计上,授课中需加强理论相关的案例分析,多结合授课对象的专业特征以及时代发展的背景和趋势。
(3)构建实用化教育平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教育方式上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逐步构建一些实用化的教育平台。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提供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但这些理论和方法如果不运用,就变成纯粹的理论而终将被学生遗忘,让理论知识平台化,构建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网络测评体系,针对每一位同学得出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指导方案,才能让理论发挥出实际功效,学生可根据方案并结合自身情况调整或实施规划;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实践才能让同学们真正去了解职业世界,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实践活动,利用教学和就业基地、社团实践活动、学业导师制、校企合作、中外合资办学等方式和平台,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及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工作效能,毕业后才能尽快满足职业需求并且快速适应职业发展。
3 结语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综合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社会、学校、教师队伍、学生的共同努力。学校提高重视程度、转变教育理念、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深入开展社会联动,教师队伍提升教育水平和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学生为本,充分展现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主体性,才能让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挥出应有的育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