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安吉游戏”谈“幼小衔接”的几点思考

2020-01-10于芳心

科教导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安吉游戏安吉幼小

于芳心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济南 250014)

为给学前儿童营造一个利其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教育部决定自2012 年起每年的5.20—6.20 号为学前教育宣传月,发动各方力量面向全社会普及科学育儿的知识。2016 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是:“幼小协同,科学衔接”,时隔两年之后,2019 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依旧回到幼小衔接上,主题是:“科学做好入学准备”,足可见幼小衔接、入学准备一直是幼教人士关注的焦点,大家都在不断探索让幼儿平稳渡过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阶段的方式方法,本文基于当前宣传月的主题,结合安吉游戏关于小幼衔接的理念和措施,浅谈几点关于科学做好入学准备的思考,以期更好的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1 幼小衔接、入学准备的内涵剖析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大班和一年级虽然是两个学段,但基本上还处于同一个发展阶段,都处于前运算阶段,二者之间有很大的共同性。但小学和幼儿园在课程设置、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活动内容、行为规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幼儿的身心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二者之间必须有一个过渡环节,否则幼儿极容易出现适应性问题。

幼小衔接的定义众说纷纭,庞丽娟教授对其的定义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机构在教育工作上做好承续和衔接,帮助幼儿较为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缓解幼儿在过渡期内的种种不适应。”①本研究采取此定义,并将幼小衔接期定义为大班至小学一年级结束这一时间段。

幼儿园的入学准备的涵义有狭义的准备和广义的准备之分。狭义的入学准备是指对幼儿园大班幼儿进行适应小学一年级学习和生活的、有针对性的工作;广义的入学准备是指幼儿园几年的全部教育过程都有为进入小学做准备的意义。②本研究所涉及的入学准备是指要想适应小学阶段的生活,幼儿园大班幼儿所应该具备的能力和条件。

2 “幼小衔接”的现状及原因剖析

2.1 “幼小衔接”的现状

2.1.1 “小学化”和“学科化”倾向严重

我国学者华爱华教授指出,对于幼小衔接,家长群体存在一个普遍的误区,那就是认为入学准备仅仅是知识准备,片面追求认字、算术的数量,以量作为衡量入学准备好坏的标准。对学习品质的理解也仅仅窄化在知识层面,而较大程度忽略了对儿童的社会性准备、生活准备等。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如何备,备什么,仅仅重视知识准备,随之而来的就是“小学化”和“学科化”倾向严重的现象。

“小学化”“学科化”最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方面是教学内容上强调读、写、算,教学形式强调小学式的集体授课,更有甚者布置家庭作业;另一方面体现在行为规范上,按照小学生的标准来要求大班幼儿,严格规范幼儿的言行和姿势,按时上下课,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做规定的事情,不能越矩而行;再一方面体现在教学评价上,提前让幼儿适应书面或口头考试,并依据成绩对幼儿进行评价。这种种表现极容易造成幼儿超前学习,而这需要幼儿付出更多的精力与努力去学习以后可能轻而易举就能学会的知识,让他们承担起他们这个年龄本不应该有的压力。面对小学的知识,幼儿短时间内很难掌握,若一直掌握不了,幼儿就会认为自己很笨,而这种“习得性愚笨”一旦形成,随之而来的挫败感会非常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影响幼儿入学之后的适应性以及后续的学习生涯。

2.1.2 “幼小衔接”表现为幼儿园向小学单向衔接

“幼小衔接”的应然状态是幼儿园、小学共同关注、共同衔接,但实然状态确实幼儿园承担着主要组织者和引领者的角色,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活动,让幼儿提前感受小学生的生活,使其做好心理、身体、学习准备等。相比而言,小学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很少主动的去了解正处衔接期的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生硬地按照小学的要求和节奏来进行教学计划。

仅靠幼儿园一方的单向衔接导致“大班流失”的现象越发严重,到大班下学期,幼儿几乎不在幼儿园,而是去了幼小衔接班和各类辅导班,努力的在为小学做知识准备,短时间内学习强度、学习压力剧增,对幼儿身心适应力产生了极大的挑战,如果幼儿无法及时调整,那将会对其之后的小学生活产生恐惧,难以适应。

2.1.3 幼小教师衔接工作流于形式,缺乏深度合作

幼小教师衔接工作普遍采用幼儿参观小学的形式,在参观的过程中一般会由小学的哥哥姐姐带领和讲解,幼儿基本上属于走马观花式游览,只能大致了解小学的环境、上课形式等,并未真正解决幼儿对于小学生活的困惑,参观完之后的幼儿依旧一脸茫然,并未从幼儿心灵深处激发起对小学的向往,甚至有可能适得其反。

在整个参观的过程中,幼小教师一般是站在一旁,没有进行深度的交流。小学教师并没有认真询问幼儿的疑惑并为之解答,只做表面功夫的幼小衔接工作将毫无意义。

幼小教师之间各自干各自的,极容易造成“幼儿教师迷茫,小学教师无奈”的局面,部分幼儿教师迫于各方压力教授学科知识,就导致幼儿不是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小学教师就纠结与要不要“零起点”,“零起点”对于那些早已学习相关知识的学生来说是不是不公平,小学教师也无所适从,二者之间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加大了解决“小学化”现象的难度。

2.2 影响幼小衔接的原因剖析

2.2.1 幼儿园和小学存在断层现象

幼儿园和小学本就分属两个学段,在关系人、学习方式、行为规范、社会结构、期望水平、学习环境等很多方面上本就存在断层问题。就期望水平而言,幼儿园是追求幼儿快乐健康的成长,而到了小学之后,成绩就成了期望,期望发生了重大转变。承认断层是解决断层问题的前提,这个断层相当于学业生涯上的一个转弯处,弯固然存在,但我们要做的是平稳转弯,而不是急速转弯。

2.2.2 师资水平不均衡

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以及专业素养也是影响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因素。“零起点教学并不是零准备”,适当的学习准备、生活准备、社会性准备是必要的,部分幼儿教师只关注学习准备中的知识准备,教育观的偏差加剧了“小学化”现象。部分教师具备正确的观念,但却囿于自身能力,不知道如何开展学习、生活、社会性的准备,这也阻碍了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

小学教师的师资水平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有的小学老师并不认同幼儿教师工作的专业性,无视幼儿教师的前期工作,不会主动与其对接了解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一味按照小学化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这都极大的增加了幼小衔接工作的难度。

2.2.3 家长以知识学习为取向的衔接观,追逐短期教育利益

家长是开展幼小衔接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家长观念的偏狭,加剧“小学化”。家长认为多学点知识总是没错的,上了小学不至于什么都不会,美其名曰“维护学习的积极性”而提前对大班幼儿进行学科化知识的学习,究其深层次原因,是家长的功利心在驱使家长追逐短期的教育利益,而不顾幼儿的意愿。

2.2.4 社会压力:以成绩为指挥棒

很多问题归根结底是一种社会问题,家长焦虑、幼儿园被迫“小学化”、小学无法“零起点”、各种幼小衔接班屡禁不绝,究其原因最后都会追到社会层面,整个社会大环境还是以外显指标——成绩为指挥棒,高考这根指挥棒一直指挥着高中、初中、小学的教学,现在已经波及到幼儿园,在如此强大的社会压力下,家长、幼儿园、小学不得不“小学化”。

2.2.5 央视等媒体宣传,使“小学化”妖魔化

最近几年,各大媒体均在宣传杜绝“小学化”“零起点”教学以及严查各种辅导班、幼小衔接班等,是向大众及时普及了科学的观念,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同时也增加了家长群体对“小学化”的关注,了解到别人家的孩子都在通过各种途径为小学储备知识,从而更加剧了家长群体的焦虑。

3 “安吉游戏”小幼衔接的“冷”思考

安吉的幼教改革敢于向现阶段的国情、社会观念乃至文化提出挑战,凡是到访过安吉的幼教人士,几乎都会提出相同的疑问:“你们这的孩子就是这样玩吗,不学习基本的文化知识吗?”“你们怎么看待集体教学活动?”“家长不会反对孩子天天玩、不学习吗?”“你们是怎样实施幼小衔接的?”……面对这种种质疑,安吉幼教人有自己的理念和做法,安吉学前事业也曾经历过严重的“小学化”的无游戏阶段,孩子们脸上呆滞的表情依旧历历在目,因此“去小学化”是安吉幼教人坚定不移的方向。在做好入学准备上,这些做法受到学前教育界的追捧,接受鲜花的同时也不乏质疑,理性分析其理念和做法有助于“科学做好入学准备”理念的贯彻和落实。

3.1 安吉幼教人关于“幼小衔接”的理念和策略浅析

3.1.1 “小幼衔接”的理念

目前“幼小衔接”的实际情况更多的是幼儿园主动向小学靠拢,幼儿园为了能让小朋友们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而绞尽脑汁的想办法,以往做法都是幼儿园联系小学,组织幼儿参观小学“一日游”或是“半日游”、邀请小学的哥哥姐姐们讲解“小学故事”等,更有甚者开设“幼小衔接班”,专门教授小学知识。但小学似乎并未作出相应的努力,小学口号上喊着“零起点教学”,但实际上真正落实到位的少之又少,个中原因十分复杂。

而安吉幼教人一反“幼小衔接”而强调“小幼衔接”。小幼衔接强调小学的主动性,小学积极能动的对接幼儿园,克服幼小衔接的“单向性”。小学老师走进幼儿的游戏,看到了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语文、数学等知识的种种鲜活的场景,真正感受到了游戏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方式。小学从自身出发做出调整,打通小学与幼儿园的隔断,双方积极主动的共同对接,那就不存在相互衔接上的困难。打通隔断并不是不承认二者之间的差距,恰恰相反,是承认二者之间的“适当差距”,只是更多的强调幼儿园到小学要平稳过渡,而不是急剧转变。

安吉幼儿园邀请小学校长走进幼儿园,一方面是让小学校长直接感受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另一方面是找寻小学《新课标》与《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之间的共通处、连接点。小学从自身改革出发,从儿童的需求和困惑出发,共同探讨幼儿进入小学之后可能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积极配合幼儿园,将“游戏故事”搬进小学课堂,改变小学低年级的教室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放慢学习进度,同时也会考虑小学生学习的要求和规范,让幼儿平稳度过此阶段,身心都适应小学生的生活。

安吉的小学主动对接幼儿园,与幼儿园之间建立了教育目标和行为规范上的双向衔接,这对“幼小衔接”工作的科学有序的开展提供了很大的借鉴价值。

3.1.2 学习品质的培养远胜于知识技能的锻炼

《指南》中提出“学习品质”这一概念,并指出“忽视学习品质的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有害的。”单纯追求知识、技能是无法为幼儿迎接未来做好准备的,小幼衔接阶段应该重点关注于让幼儿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所必备的素质,如好奇、兴趣、自信、坚持、参与、创造以及勇于探索、尝试等。

安吉某园的幼儿在得知小学校长要来园参观并且可以回答小朋友的任何问题的消息时,立马开始了激烈的讨论,争相用自己的符号来记录自己的问题。当校长真正来访时,小朋友们一个一个有条不紊的提出着自己对于小学生生活的困惑,反倒是校长招架不住了,只能采取“小朋友们先问,待会我再一一回答”的缓兵之策。小朋友们可是都做了认真“准备”的,哪能轻易被忽悠过去,只要校长没有解答的问题,小朋友们一会儿会再进行提问,直至得到答复为止,校长回答完一个小朋友勾掉一个。在这个过程当中,大班幼儿的好奇心、专注力、逻辑思维能力、记录能力、磋商能力、创造力、积极主动性等都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种学习品质的准备远比识字、算术等知识准备重要的多。

安吉游戏特别注意学习品质的培养,重视在真游戏中发展幼儿的学习品质,强调玩中学,学中玩。安吉游戏的创始人程雪琴老师曾做过追踪调查,安吉幼儿园的幼儿上小学之后的适应性、思维的灵活度、体能、独立生活的能力等较之同龄人都要强。所以安吉幼教人认为“入学准备”备的是学习品质,而不是认识几个字或是会做几道题,只要具备了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知识和技能都是可以随着后期学习而逐步掌握的。

3.1.3 组建小幼教师共同教研体

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开展教研交流活动,探索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教育方法衔接的有效策略,小学教师开始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不以高年级的要求和标准和规范低年级的学生,制定出符合大班和一年级学生发展连续性的整体性的教育计划,提高入学之后的适应性。“共同教研体”还可以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建立合作性的专业发展团队,共同致力于“入学准备”的相关问题的解决。

3.1.4 建设“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可以当幼儿园教师,也可以当小学低年级的教师,“双师型”教师既了解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也知道小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内容,于教师自身就可以将二者融会贯通,可以对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为之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和衔接计划,有利于幼小双方的衔接。

3.1.5 建立家、校、园紧密合作的小幼衔接模式

“入学准备”绝不是仅靠一方去准备,在这些利益攸关者当中,家长的观念占据重要位置。安吉幼教人在这一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华爱华教授曾问一位安吉幼儿的家长:“只是这样玩,能学到什么?”家长的回答令华教授震惊,家长回答说:“我们的孩子在这里学到的东西太多了,孩子们在这里很开心,很幸福,老师们真了不起。”安吉的家长并不会让孩子“抢跑”,也不会一味的强迫幼儿园教授小学知识和技能,而是和幼儿园站在统一战线上,幼儿园又和小学站在统一战线上,三方合力陪伴支持幼儿成长。

建立家、校、园紧密合作的小幼衔接模式,不仅在三方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更有助于缓解社会层面上的“焦虑”,整个社会氛围都很平和,幼儿可以做他们这个阶段本应该做的事情,从而保持对生活的新鲜感和对知识的渴求欲。

3.2 安吉游戏“小幼衔接”的理性分析

通过剖析安吉幼教人的做法,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极有益的启示,但在吸收之前,理性的思考是必不可少的。安吉游戏是植根于安吉的文化土壤之中的,它究竟适不适合引入其他地方;安吉游戏是历经19 年不断摸索出来并正在发展中的实践模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到位的;安吉倾一县之力全力支持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大力支持,小学主动靠拢幼儿园,各方力量真正形成一个发展共同体去为幼儿保驾护航,其他地方是否能够形成这样的发展共同体还有待考量;安吉幼教人强调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学习品质固然具有一定的迁移性,但游戏中的专注与学习上的专注可以等同吗,幼儿可以专注的玩他自己愿意玩的游戏,但学习总是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幼儿能够像对待游戏似的对待学习吗;安吉游戏强调在游戏中学习,入学准备备的是学习品质,从而否定了集体教学的存在价值,但知识准备就真的不需要吗,这有待进一步商榷;要保证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障,但目前幼儿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齐,此现状短时间内也难以改变;中国式家长都希望子女成才,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让家长群体日益焦虑,不得不强迫孩子“抢跑”,认为只要提前学就能具备度过这个特殊时期的能力,安吉幼教人为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其获得家长支持的做法不一定具有普适性……

由来已久的幼小衔接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上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到底备什么,如何更好的立足幼儿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的视角去看待幼小衔接问题值得我们再思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注释

① 袁贵仁,庞丽娟.中国教师新百科(幼儿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

② 阎水金.学前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安吉游戏安吉幼小
提高幼小衔接工作成效的对策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儿园应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小丑拉绳
看到了什么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安吉游戏”的材料投放及其启示
“安吉游戏”背景下的教学活动
幼儿游戏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安吉博物志最美不过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