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飞行技能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2020-01-10黎兰豪崎钱俊兵
黎兰豪崎 潘 楠 钱俊兵
(昆明理工大学民航与航空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0 前言
2019 年06 月21 日,民航局运输司在《关于全面深化运输航空公司飞行训练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30 年,应全面建成支撑有力、协同高效的新时代中国特色飞行训练体系,促使飞行员研究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实施能力位于世界前列。基于此,为了培养适应民航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工程化、应用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将飞行技能类课程改革作为重点,全面提升飞行技能类课程教学质量就变得至关重要。
1 民航飞行技能构成要素
(1)基于文献的飞行技能构成要素。从现有文献中可得出,民航飞行技能主要包括飞行监控、飞行监视、信息决策、机组信息资源管理、操作控制等几个类别。[1]以操作控制为例,主要包括侧滑、俯仰失衡、操控面板、航向航速稳定控制、飞机操作稳定控制、滚转等几个部分。
(2)基于民航规章的飞行技能构成要素。从民航规章制度入手,可得出飞行员飞行技能主要包括资源获取及处理、俯仰及滚转控制、侧滑及稳定控制、失速及操纵控制、复杂天气控制、突发状况处理、监察合作、协调与卷册、工作量管理、引领与协同、自动化管理等几个部分。
2 民航飞行技能类课程教学模式现状
(1)教学体系详略不当。以往民航飞行技能类课程主要采取重点讲解技能要素含义的方式,专业学生极易进入“管中窥豹”误区。不仅无法真正了解知识点间关系,而且在飞行技能训练中也显得捉襟见肘。
(2)专业教材内容匮乏。现阶段民航飞行技能类课程教学过程中缺乏充足的教材。以CAAC(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中国民航航空局)航天教材为例,其大多面向交通运输专业学生。再加上以往教学中主要采取自编讲义结合实际航图的模式,内容系统规范性不足,给专业学生自主学习、复习提出了较大的难题。
(3)教学方法滞后单一。以往民航飞行技能类教学主要采取讲授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即在简要讲解飞行技能规范的基础上,让专业学生就实际飞行技能需求展开小组讨论,培养专业学生能力。上述教学方法仅停留在理论教学阶段,对实际飞行中具体应用缺乏清晰解读,影响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2]
(4)考核方式固化刻板。由于高校扩招,飞行技术专业学生数量大大增加。以往统一期末闭卷或开卷答题的考核方式较为刻板,无法反映专业学生整个飞行技能学习过程的学习效果,对专业学生飞行技能的综合素质也无法考证,无法充分发挥考核效果。
3 民航飞行技能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3.1 构建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
在飞行技术专业中,民航飞行技能类课程主要包括“航图”“仪表飞行程序”“空中领航”“飞行性能与计划”“航行情报学”等几门课程,为了充分满足专业学生飞行训练实际需求,在加大飞行中重要工具使用培训及模拟飞行训练力度的基础上,应摒弃以往大飞机理论教学模式,而是将以塞斯纳为代表的小飞机理论学习为依据,构建飞行技术专业基础知识体系。在初步实现学习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后,从系统性能、FAA 飞行规则等方面入手,积极推进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为专业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飞行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搭建一个民航飞行技能类课程环环相扣、资源共享,且与专业学生学习规律相符合的完整教学链条。[3]教师可以工作实践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和素养为核心,结合民航局相关行业标准,将飞行职业所需实践知识融入课程体系中。即以技能和素质培养为主线,以校内学习与国外航校飞行训练协同整合为手段,突破“航图”“仪表飞行程序”等民航飞行技能类课程间壁垒。同时主动与民航分型技能类课程教学人员合作,进行专业课程充足,由此编制新的教学大纲、讲义、教案,并制作多媒体课件,实现在线理论学习与航校训练的无缝隙对接。
3.2 建设应用型特色教学内容
在民航飞行技能类课程整合背景下,根据各课程特点,教师可以进行应用型特色教学内容的建设。以“航图”为例,“航图”与“仪表飞行程序”“飞行性能与计划”“航行情报学”共同组成了飞行技术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也是面向成人飞行员培训主要课程。
因此,在整合国外优质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学生航校训练实践需求,教师可以进行系列飞行技能类特色教材的更新完善,积极开展双语类或者全英文教学,从教材层面实现理论知识、飞行技能与国际层面飞行训练接轨。同时考虑到“航图”的运用是飞行员综合驾驶能力的重要体现,飞行技术专业学生的航图课程教学应以飞行过程中航图的整体识读、运用为重点,在了解航图中要素数值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类型航图所涉及专业知识的梳理,并有针对性的融入民航飞行技能类课程中,作为预备知识,根据专业学生现实反馈情况进行恰当调整,达到“扫盲”目的。在专业学生深入理解航图中要素的基础上,可以不同类型航图用途、制图规范、飞行阶段运用为重点,依据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原则,参考飞行员执照考试大纲归纳航图知识考点。除此之外,考虑到专业学生国外飞行训练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时可以增设杰普逊航图介绍,并编制针对飞行技术专业的航图教材,如CAAC 实际航图、基本知识介绍、杰普逊飞行实例等,每一章节安排均需与学时相匹配,便于专业学生自主学习时参考应用。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将以往中文教材进行适当调整,及时更新国外航校训练用原版英文教材、以教材英文版为参考的全英文PPT 课件,并根据课程性质及专业学生需求,进行全英文教学,或者双语教学模式,以便同步提升专业学生飞行技能、语言思维意识。
3.3 引入优质飞行导航软件
以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是民航飞行技能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目的,也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所在。[4]因此,在多元整合课程体系、创新编制应用型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能力目标,分析职业知识技能架构,引入动态专业知识学习、训练工具,为专业学生飞行技能的切实提升提供充足支持。如在引入CAAC 航图及杰普逊航图的基础上,根据以往飞行技术专业学生在飞行训练时反馈情况,可以在“仪表飞行程序”“飞行性能与计划”“空中领航”“航图”等课程中引入美国公司开发的 FLIGHT PLAN GO、JEPPFD、FLIGHT AWERE 等飞行软件,同时在“航图”“航空领航”等课程教学中恰当应用WWW.JEPPPESEN.COM、WWW.SKYVECYOR 等飞行服务网站,促使专业学生对飞行技能类课程知识点具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引入先进软件及网站的基础上,基于运用知识点能力与实践教学间紧密联系,教师可以在传统课程框架内增设基础验证性实验及综合性实验,以民航某次飞行实例为依据,进行整个飞行过程模拟,引导专业学生从飞行员视角入手,探讨从飞行前准备、起飞机场、航路飞行、到达目的地机场的航图使用方法、使用顺序,促使专业学生根据理论知识独立适度不同类别实际航图。
3.4 设置灵活的考核方式
为全面评价专业学生在飞行技能类课程中表现,教师应设置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并根据教学情况,灵活调整。[5]如教师可以将考核模式划分为平时考核、期末考核两个部分,平时考核主要是在每类飞行技能学习后,进行相关课程知识的独立考核,重点设置程序描述类题目,以便及时了解专业学生学习情况,并根据专业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教学方案的调整;在期末考核则是在各类飞行技能知识学习完毕之后,以显示航班飞行为依据,要求专业学生分小组讨论,利用专业语言,描述航班飞行过程中飞行员选择航图、使用航图、顺利从起飞机场到达目的地整个过程飞行技能应用情况。除此之外,根据民航飞行技能类课程特殊性,教师可以飞行训练实践中应用能力为考核重点,贯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选择全英文口头考核的形式,调动专业学生积极性,促使民航飞行技能类课程考核与国际航校训练接轨。在口试的基础上,也可以选择开卷测试的方式,检测专业学生对专业资料翻阅了解情况。
4 总结
综上所述,针对现阶段民航飞行技能类课程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专业学生飞行训练实际需求的现状,在整合飞行技能类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从工作实践入手,构建整体优化的民航飞行技能类课程体系。借鉴国外飞行技能类课程开展经验,引入优质飞行导航软件及课件,采用更加灵活的课程考核方式,营造国际化教学场景,为飞行技能类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