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现阶段就业问题的促进性研究
2020-01-10丁炳文
丁炳文
(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 710600)
对比国外教育水平较发达的国家来说,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统一招生制度的建立,高校对本校学生提供了就业指导方面的服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市场规律高校的就业制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根据对人才的供需关系,大学生与就业单位的双向选择就业模式开始实行。该模式将大学生处在了市场的最前端。随着每年大批的待就业大学生,竞争愈演愈烈,毕业的就业压力也随着不断提升。根据社会所处的现实情况,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开始制定就业指导。相应地,职业教育理论已开始被引入中国大学的就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大学也开展了一些就业指导活动。但形式、内容相对简单的就业指导,其对象基本上也仅仅是面临毕业的同学。今天,尽管在整个大学的四年中,少数高校已经开始了职业指导教育,但学生在大一开始就已经接受了工作指导,他们的才华得到了充分利用,为他们提供了广泛的职业概况规划。不过,总体上讲,目前我国高校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依然有许多问题值得探索。
1 职业教育中存在问题
1.1 职业规划理论落后
在1960年代中期,职业规划被引入欧洲和美国。引入的理论有:职业发展阶段理论,职业匹配理论和职业锚定理论。但是,所引入的理论缺乏系统和彻底的消化吸收。照搬国外理论显然是无法直接来指导我国的教育实践的。因为每个国家国情不同,就业环境也不相同。当前,职业规划教育仍在本地化探索过程中。符合中国国情的与职业规划有关的理论相对较差,职业规划的概念尚未在大学生中普及。现阶段,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研究还处在总结实践阶段,缺乏基本理论对职业生涯教育开展的有力支撑。另外,对于大多数大学生,中国仍然缺乏大规模,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和数据分析。大多数国内职业考试和职业评估系统都是从国外研究成果中复制而来,这使得职业指导缺乏实证支持。针对高校学生的职业规划相关评价结果还不能给出有效的判断。
1.2 缺乏专业教师
职业生涯指导者对于大学生而言主要分两层面。第一层面由社会上的组织构成,例如目前比较流行的网上就业app,做人力资源输出的企业和做这方面研究的单位等。他们主要为公司提供咨询和培训,费用很高,大学生很难承担这么高的费用。第二个层面就是高校中所设立的就业指导部门。现阶段,大学生就业指导在很多高校被划归为对毕业生的行政管理和思政方面的工作内容。虽然就业指导部门已经在我国的各大高校纷纷设立,但其工作内容依然缺乏对大学生的指导性,主要还是发布与当年相关的就业单位招聘信息与国家、地方和区域的就业政策而已。其实对高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是一个庞大的项目,内容涉及方方面面,这就需要相当一部分具有职场规划,人才评定,心理健康咨询和优秀沟通能力的专业人才加入其中。但是现实却是我国的高校往往不具有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的相关专业人员。这种现状,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及教育的实施产生了阻碍作用。
1.3 学生缺乏主动性
对于高校学生职业规划主要是使其清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好的明白其在大学四年期间的学习重点。不确定的职业将导致他们缺乏学习动力,目标和兴趣模糊,以及学生角色投入不足。导致学科成绩不高,在他们就业时由于缺乏竞争力产生心理压力从而出现盲目择业的行为。个人条件和专业要求之间存在严重的失调,无法适应未来的发展。大学生缺少对自己主动性的职业生涯规划,结果势必给自己未来职业发展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2 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
美国是最早提出职业生涯规划的国家,在长期的发展中,现今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在实际中被普遍接受认可和大量应用,信息加工金字塔的构建就由该理论完成的,自我知识和职业知识两部分位于金字塔的底层,决策技能领域位于第二层,囊括了沟通、分析、综合、评估和执行五个步骤,不断往复循环。执行加工领域(元认知)位于金字塔的顶端,用于进行思考决策制定过程。每个个体对了解自我,学习职业知识的多少决定了是否能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根本基础和首要前提,与此同时,人的大脑在职业生涯问题的制定决策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怎样获取信息、排序编码、记忆存储和信息的利用决定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水平和有效性。
2.1 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全面深刻认识自我
对自我更为全面、更为深刻的认识,作为能否将职业生涯规划好的首要因素。大学生通过体验式课堂教学及测评工具的帮助可以初步行成部分的有关自身性格、价值观、兴趣方向及个人能力的自我认识,将这些认识不断进行深入、客观及完整的就是社会实践。
高校学生开展社会实践,通过与各种人群的交流和接触,可以产生直观感受和真实体验,包含的他人评价、结果反馈、自我情绪体验等,使大家深化性格倾向认识、不断澄清自我价值观、知晓能力水平和兴趣所在,使得自我形象和人格建立的更为清晰和深刻。通常讲来,拥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的经历和人真投入的学生,自身体验和外界评价越多,对自我的认识就变得越全面深刻。
2.2 社会实践有益于了解社会,确定合理的职业期望
社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经济和各项职业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快、越来越多,象牙塔与社会职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高校学生如果不在实践中提前接触和进入社会,那么对于国家和社会的了解就无从谈起,对现代企业用人制度和规则也无法有效认识、进一步说对现在职场规则和人情世故等也无法认识,大学四年后直接进入社会便难以适应。
学生在校期间借助社会实践深入职场,将自身所学知识加以应用,看清自身和企业岗位需求的差距,改变学生不从实际出发,好高骛远、一切想当然的就业错误思想观念,同时检查对自我认识的结果、调整职业目标,确立合理的职业期望。
2.3 社会实践提供有效的职业决策和行动指南
在职业生涯中积极决策、有效行动是最为关键的环节。通过社会实践使得大学生真切体会理想自身与现实的差距,积极思考未来发展和职业规划,通过谋划未来,并从现实出发,付诸行动,并参考实际中的反馈和评估,对自身的个人规划灵活的进行修正和调整。同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和交流沟通能力,为自身面对复杂问题能力的提升大有好处。不断加强责任感和主观能动性,加强提升“元认知”能力,对自身长久的职业生涯问题的筹划决策和判断提供帮助。
3 职业教育依托社会实践的价值分析
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相比于常规的课堂理论教育形式,使学生更加明确其教育目标和本身的价值观。“这不仅可以反映在认知能力的发展和技能的形成上,而且可以反映在情感体验,性格和态度的建立上。”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更加轻松和直观的参与自己的职业规划和思考自己的未来职业,现实意义显而易见。
3.1 提高职业教育的现实效果
目前,各高校还是主要以课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课堂教学基于理论解释和学生讨论,并且上课时间有限。除课堂形式外的其他形式教育只作为补充课堂内容。如:各类就业方面的竞赛及讲座的形式等,在形式上有了一定的创新,但其效果并不理想。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的过程,这本身对个人的教育就是最深刻的,对自身而言最能够提升能力,对教育而言,最能够产生成果的方式。将职业概念有效地应用于职业选择,角色平衡和生活发展,使一生受益。
3.2 使大学生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达到就业目的
最近几年,市场经济空前发展,就业环境竞争激烈,毕业生就业自身的心态存在高期望的普遍现象。而本身由于没有完全进入社会从而缺乏实践经验,业务能力水平还暂时处于较低层次。而学生在毕业前有充分的时间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积累丰富的经验,在就业时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本人可以更好的了解和面对社会,清楚企业单位的需求,以便使自己扬长避短,找到心仪的职业发展方向。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断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正确的求职方法,最终实现求职。
3.3 实践有助于学生个人的全面学习和进步
参与社会当中,才能更好的了解自己所处社会,在社会中实践,才能全面的学习知识,使自己全面的进步。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最快捷的平台,可以有效的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结合起来。使大学生更早的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从而在校学习期间能够更加有目的性的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使自己不断进步。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与整体的个人发展。自身在实践中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和个人能力的不断提高,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和人生规划就了然于胸了。通过不断的实践,不断的调试和升级,实现终身发展。
4 职业教育框架的构建
4.1 制定教学教师职业规划
教职工的素质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的实施以及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有关。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对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高校可以从就业指导部门和辅导员中选拔优秀的教师,进行相关的强化学习和培训,形成一支职业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各高校可以从自身各个部门中挑选专业教师,如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教师从专业的角度对职业生涯规划提供自己宝贵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指导。高校也可以借助社会资源,邀请或聘请社会上的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师进行指导,以提升校内师资力量并有优化配置的效果。在此基础之上,高校还要不断提升与校外企业的联系沟通,培训教师需要在平时多一些时间进入企业进行培训实习,了解企业文化,这样也有助于将企业的每年校内招聘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进行有效对接,这也有助于帮助本校学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高校也能及时调整自身内部的职业生涯教育的方向。
4.2 教育课程内容的制定
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就业制度还不具备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所以,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形式内容还需要大量积极的研究,发展出专业性的就业指导方式方法,以满足当下大学生所需要的课程体系。职业教育方式要不断创新,完善各年级就业指导课程内容,职业教育多样化。首先是提供与就业有关的课程。教学计划中包括与职业教育相关的课程,并且通过课堂教学,将对就业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的全面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向学生提供全面的就业教育。
4.3 使学生重视职业教育规划教育
由于我国职业规划教育发展靠后,很多大学生到临近毕业对自身马上要面临的职业问题还做不到较为深入的理解。大量学生将“上大学”视为生活中的最大目标,只有少数人将“上大学”作为未来的工作。职业的积累和准备阶段。许多人只是将职业规划与求职等同起来。但现实中,职业规划对学生的一生有着长远的影响,大多数人的一生将与自己所处的职业长期相伴,这一点需要大学生清醒的认识到。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科学合理的构建,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对在校期间自身的学生和发展,对其进入社会后的发展都意义重大。通过实践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根据所处的现实环境目标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清楚的制定发展路线,并不断从社会中收集信息。有针对性的合理规划。通过制定合理的职业计划,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将得到显着提高,他们将能够适应自己所要面对的求职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