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疥癣和绦虫病混合感染诊疗分析
2020-01-10高建新
高建新
(武陟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武陟454950)
绵羊疥癣病的病原为螨虫,绦虫病的病原为绦虫,由于寄生区域的不同(螨虫寄生于绵羊皮肤表层,绦虫寄生于绵羊体内),故而两种病症经常在同一时间共同暴发。由于两种疾病均为寄生虫感染,且混合感染概率较大,发现临床症状时,病羊数量必然不少,故而探析综合诊断和防治措施很有必要。作为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绵羊养殖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其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如何有效应对大规模传染病。本文对绵羊疥癣和绦虫病混合感染的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实验室解剖分析等进行了介绍,并提出绵羊疥癣和绦虫病混合感染的综合防治方法,希望广大养殖户严格遵守,避免或尽量降低损失。
1 绵羊疥癣和绦虫病混合感染的综合诊断分析
1.1 临床症状
河南省武陟县某绵羊养殖大户采用轮放和散养的方式,共养殖绵羊700只,2020年4月下旬,发现少数绵羊出现脱毛、皮肤瘙痒现象,与此同时还伴有腹泻等症状。最初,养殖人员认为是更换了放牧地区(病发前40 d左右)而导致的水土不服,并未在意。然而随着患病羊只的数量不断增多,且症状愈发加重,养殖户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请兽医站的兽医前来检查,最终确诊为疥癣和绦虫病的混合感染。
疥癣和绦虫病属于寄生虫感染,从感染到症状出现的过程相对其他病症较为缓慢。通常情况下,绵羊身体表面毛发较多的地方不适合疥虫生存,往往从羊毛较少处出现皮癣病,进而向其他毛发旺盛的区域扩散,最终造成毛发大面积脱落,皮肤奇痒。此阶段的表征为:病羊不断摩擦皮肤较少或裸露处。之后,患病处羊毛逐渐稀疏甚至完全脱落,出现极其细小的红色斑点。此斑点会逐渐扩大并出现肿胀,其内含有一定的积液。当泡状物表皮无法承受压力而破裂之后,将会在绵羊皮肤表面出现创伤。受此影响,绵羊的进食欲望明显下降,饮水量也会逐渐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皮肤表面患病部位将会形成结痂,并呈现褶皱状态,不利于再生毛发。
受绦虫感染影响,病羊将会在一段时期内持续不断地腹泻,并伴有较为严重的呕吐现象,特别是在刚进食不久。如果采用外力刺激病羊的腰腹部(如养殖人员用手轻轻触碰),病羊将会产生较为强烈的疼痛感。少部分病情严重的绵羊将会出现与结膜炎、脑膜炎等较为类似的症状,精神状态严重下降。上述养殖场的700 只绵羊中,有25只因为未能得到及时救治,最终死亡。
1.2 病理学变化和实验室解剖分析
将其中的5只死亡病羊送至实验室解剖,得出其病理学变化如下:
第一,除了身体表面症状之外,其内脏器官多呈现衰竭状态,此为导致病羊死亡的直接原因。
第二,体质量下降极为严重,毛发完全失去光泽,存在较为明显的贫血、内出血等症状。经过分析发现,病羊的血液无法凝固,致使呼吸能力下降得极为严重,心肌活力大减。
第三,将病羊的淋巴组织切开后,发现切面十分浑浊;胆囊肿胀程度远超正常水平,但胆汁分泌量极少。对肠管等处切割后发现,绦虫成虫已经造成严重侵蚀,数量庞大,最长的绦虫体长超过半米。
第四,为了对羊群病症的直接原因进行确诊,需要采集具有明显病变特征的淋巴组织,制片之后,通过镜检方式予以确认。经过一系列操作之后,发现组织中存在大量的疥螨虫体,同时在病羊的粪便中发现大量莫尼茨绦虫虫卵,结合上述症状,最终确认病羊为疥癣和绦虫混合感染。
2 综合防治方法
由于是混合感染,且疥癣为皮肤表层感染、绦虫为体内寄生感染,故而诊治过程必须分别进行。
首先,将病羊皮肤表层患病处的毛发剪除,之后采用肥皂水等(水温应该适中)对患病处进行清洗。对于结痂、皮肤表层杂质等应该采用较轻的力道,予以“撕除”。
其次,选用植物油,用大火烧开备用;将1 kg狼毒,200 g硫黄,50 g白胡椒,研成粉末后,按照每千克植物油60 g粉末进行配比,之后将其均匀涂抹在病羊皮肤表面的患病处,每天2~3次,持续半个月左右,即可完全灭杀寄生在绵羊皮肤表层的疥癣螨虫。
与此同时进行的还有针对体内寄生绦虫的治疗。一般情况下,可以选用伊维菌素注射液,具体使用量应该根据病羊体质量来决定,不超过每千克0.2 mg。此种方式采用皮下组织注射,第1次注射之后,务必保持7 d的间隔时间,注射第2 次,待其完全生效后,即可完全灭杀寄生于体内的绦虫。如果病羊腹泻症状较为严重,说明绦虫已经成长至非常成熟的阶段,如上文所述的病羊,其肠道内几乎充满绦虫,严重影响病羊的消化系统。在伊维菌素效果不佳时,可以选用丙硫咪挫片,按照每千克体质量20 mg的剂量喂食病羊,连续5 d,每天1次,并注射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3 小结
综上所述,绵羊疥癣和绦虫病均为寄生虫感染,两种病症的病原在自然界中较为常见。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负责人员必须重视羊圈的清洁工作,隔绝各类细菌与羊群接触,为绵羊创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此外,以“早发现、早上报、早治疗”为核心原则,不应存在任何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