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分析美学视域下冯内古特《五号屠场》论析

2020-01-10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战争现实世界

刘 洋

(黑河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黑龙江大学 文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创作的长篇小说《五号屠场》以其后现代的创作风格揭露了战争的残酷。《五号屠场》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将真实的战争世界与异域的科幻世界组合在一部小说的不同叙事场景中,构建了一个新奇的叙述空间视野,塑造了一个饱受战争摧残的个体精神世界,在不断反思战争的危机中推动小说的情节有序发展,运用象征手法,塑造了内倾性的人物精神形象,揭示了战争对人们心理产生的创伤。本文从精神分析的视角切入,阐述冯内古特《五号屠场》叙事艺术及创作意图。

精神分析学说由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开创,后来演化为精神分析批评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现实世界是作为人的精神世界的外化而存在,而想象的、幻想的王国却是一个避难所。艺术家如同具有精神病特质的人那样,逃避现实的危机,在想象的世界里寻求庇护。作家的潜意识愿望通过梦、艺术、文学获得假想与现实的补偿。冯内古特的小说作品《五号屠场》的叙事既是作者本人精神的外化,又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寄托了作者主观思想与对待世界与战争的观点,是作者潜意识的外现与表达。

一、精神分析视角下的创伤理论与叙事

皮埃尔·珍妮特、威廉·詹姆斯和弗洛伊德在实践中发现,精神崩溃的原因为病人在现实生活中都曾遭遇强烈的心理刺激,或者经受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弗洛伊德指出,如果人们经历了重大威胁生命的事件,就会出现许多不同寻常的反应,而这些反常反应被统称为创伤性神经症。20 世纪末,越南战争结束后,退伍老兵的心理问题受到重视,创伤理论开始在美国趋于繁荣,创伤理论应用在文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研究以及道德、文化等领域。

《五号屠场》中体现的反战思想、种族冲突以及不同文化和社会的剧变杂糅在一起,冯内古特将自传与虚构的故事加以解构,并进行了片段式的叙事与想象构思,构成了新时代的隐喻与象征。冯内古特的创伤性心理记忆体现在他所创作的人物毕利身上,毕利的人物特质与内涵是作者思想的外化与表达。在《五号屠场》和冯内古特的记忆里,美军对德国德累斯顿连番轰炸不仅仅局限在当时的空间与时间节点里,这样的心理创伤伴随着不同时期的生活始终,从战争开始,一直延续到战争结束。战场上的士兵回归到普通的生活场景中,看似平静的外表却掩盖不了心灵的创伤,那些曾经在战场上历历在目的恐怖、伤残的情形,时常在梦境中重复,他们经常会从梦中惊醒。那些战争带来的心理创伤需要在战后较长的时间里进行弥合与调节。

文学作品是作家精神世界的折射,在战争阴影下生活的冯内古特,写出的作品也充满了悲观情绪,读者在他的作品中能看到极尽真实的残酷的战争场面,看到人性的卑劣,并感受到生活对冯内古特的心理折磨。他的作品中充斥着对现实世界的悲观情绪,人生是一场悲剧,生存是一场希绪弗斯似的悖论,所以学者们将冯内古特看作悲观主义的代表,冯内古特本人也在多部作品中叙写了内心的创伤。“在任何情况下不能参加大屠杀,听到屠杀敌人不应当感到得意和高兴。”[1]207冯内古特在小说情节里叙述了在战后的美国、战时的德国以及幻觉里的特拉法玛多星球三个场景的时空旅行里,小说主人公毕利因为经历了战争的创伤,感受到不可思议的时间错乱,无意识地在头脑中不断重演自己的生活经历。毕利的战后心理创伤症状尤其明显,他经常在为患者看病的时候昏然入睡,记不清自己的年龄和所处的年代,听见消防队的警报器误以为是世界大战爆发的另一个开端。毕利不肯与妻子瓦伦西亚谈论有关战争的经历,所有的战争回忆都被毕利有意识地回避。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论》一书中认为:“一种经验如果在极短的时间内使人的心灵受到高度刺激,以致人们难以用正常的途径谋求适应,从而使心灵的有效能力分配遭受永久性的扰乱,这种经验便是创伤的。”[2]217《五号屠场》里冯内古特对毕利在战争、灾难、大屠杀下的心灵创伤进行描写,许多学者将这一类叙事称为“文化创伤叙事”。冯内古特亲历的战争事件对他的内在精神世界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和影响,形成了战争创伤。作者试图将生活的经历转化为创作的动力,但却迟迟未能动笔,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遗忘。在一次对冯内古特的访谈中,作者说对德累斯顿轰炸事件的细节记忆比较模糊,冯内古特小说中的主人公毕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历了德累斯顿大轰炸,在这次战争中侥幸生还。毕利作为军人退伍之后,得以在一所验光配镜学校学习。结婚后,他被诊断为患上严重的精神疾病。毕利的时间痉挛症使其在精神错乱的过程中失去了对时间与空间的判断,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间里穿梭。精神失常和跳跃与毕利在德累斯顿大轰炸战争中惨痛的经历相关。每当毕利努力回忆战争,他的潜意识便对其思维进行过分的干扰,使毕利在回忆战争的情形时总是出现断断续续的片段性的内容,毕利在情节叙事中开始了时间旅行,最后毕利终于回忆起了导致心灵创伤的原因。

二、创伤叙事的精神疗愈与拯救功能

精神分析学家们认为,文学艺术具有精神治疗的功能,通过文学艺术的创作可以补偿人的现实世界的缺失,通过原型与象征的介入能够治疗人的心理疾病以及时代导致的神经症。依托人类学、神话学、哲学、宗教学等学科知识,文学创作过程能对人的心理有着自我调节平衡的作用。冯内古特在《五号屠场》这部作品中通过再现历史现实,在写作中试图找到疗愈的途径,弥合心理创伤,同时运用大量的意象、重复的象征、幽默与讽刺的手法对精神创伤进行疗愈。

创伤叙事是解构虚构与非虚构、想象与真实之间的文类界限的重要阵地,在后现代以表现战争为主题的文学艺术作品中表现得尤为凸显。战争创伤带来的一系列心理问题表现在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意识流叙事中,表现为焦虑、不安、过度关注自我意识,表现为人格的心理缺失等。小说运用了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将毕利的战争经历、战后生活以及在被叫作541 号的大众星上的诸多事件运用非线性时空交错的叙事模式进行阐述,很多批评家将毕利的时间旅行归结为作者对小说形式上的创新或是对美国社会荒诞和混乱的嘲讽。在小说的叙事中,当心理创伤在生活中逐渐以非理性的状态显现,在毕利的精神世界就构建了一个全知全能的异域世界,即特拉法玛多星球,外星球世界为毕利提供了一个补偿现实世界苦痛的记忆以及逃离现实的途径,看似不合理的情节,却构成了合理的叙事内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毕利为了逃离现实世界战争带来的心灵创伤,试图在迷狂与自欺中寻求精神的解脱之路,这条路引领他构建了一个外星球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毕利的心灵主体世界得到拯救,而毕利在外星球所经历的种种荒诞、滑稽的事件,补偿了现实世界的心理创伤。在文本叙事中,读者也能看到冯内古特作为作者的全知视野,“炮弹在树梢上像巨雷似的轰隆隆地爆炸,扔下了如雨般的钢刀、针尖和刀片。当炮弹爆炸时,镀铜的小块铅片在树林里交叉乱舞,飕飕地飞过天空,闪电般的速度超过音速。许多人被击毙或负了伤。就这么回事。”[3]战争中的死亡在作者的视域里成为“就这么回事”,在小说叙述中,作者找到了疗愈战争创伤的有效手段,超脱现实世界,不再沉溺于战争的回忆与苦痛。

结语

冯内古特是20 世纪60 年代美国黑色幽默创作风格的代表作家之一,善于运用幽默的手法反映人生的无常、社会的困境,令读者在大笑之余反思现实世界的困顿与无奈。《五号屠场》中黑色幽默的表现手法,让读者看到了作者在历史事件中亲历的创伤心理的释怀。弗洛伊德在《论幽默》中指出,幽默是一种精神上的胜利,是自我证实自身不可侵犯的胜利。幽默令人不再屈从于生活的痛苦,不被精神的困顿所灼伤。因此,可以说,能够以幽默的姿态生存于这世上的人,也必将是能够战胜死亡恐惧的人。《五号屠场》运用黑色幽默的手法激发读者对现实世界战争的反思,实现了文学文本对历史文本的再现与创作,隐喻了美国变革转型时期的精神状态。

猜你喜欢

战争现实世界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漫画:现实背后(下)
被风吹“偏”的战争
他们的战争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