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艺术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措施

2020-01-10袁逸佳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研究生思政政治

李 燕 肖 驰 袁逸佳

(中山大学 艺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高校是新时代高精尖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高校学生规模越来越大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无论是基于本质上的要求还是基于现实的不足和急迫性,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都应该是未来高校人才培育中最应被重视并通过具体措施的贯彻落实起到立竿见影效果的重要内容。

一、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背景

(一)党和国家发展的时代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后,为了集中力量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争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党和国家根据国内外发展形势,加强了全国上下在思想政治领域的团结统一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所有工作中的重点之一,被放在了突出位置。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此之前,《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对加强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的紧迫性和严重性做了直接而明确的论述,着重指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

在2017年的一份大学生考研意愿调查中,高达75%的本科院校学生有明确的考研意向,还有20%的学生仍在考虑之中。这反映了本科生高比例、大规模考研常态化。在高校扩招之后,完成高等教育的人群规模越来越大。在社会总体学历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不管是基于个人的学术追求还是就业压力,都促使了本科生高考研率的出现,这也意味着高校研究生的数量会不断提升。按照精英人才流向社会关键岗位的现状,研究生的整体素质对社会发展将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也是新时期艺术类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刻不容缓和不容懈怠的原因。

(三)艺术类研究生的专业背景

相对而言,艺术类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为薄弱,知识面较窄,考虑问题的深度不够,思辩性相对较弱,加之思维活跃,有一定的浪漫色彩,他们容易对自己认可的东西产生崇拜心理。对艺术类研究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是他们愿意把所喜爱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和仿效的榜样,挑战是他们普遍具有强烈鲜明的个性。

此外,当代研究生都是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90后”,在知识结构上呈现出碎片化和多元化的特点,价值观和思想政治意识受网络信息影响较大。网络中一些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艺术类研究生思想混乱和迷茫,使他们对国家、集体以及个人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正确,严重影响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因此,加强艺术类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

二、艺术类研究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主体分散,缺乏主动意识

现阶段,我国的研究生管理情况因学校规模、办学能力、学科定位等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问题。一是研究生管理没有形成统一有效的机制。除少数学校形成了“学校-学院-学科”三级研究生管理体系外,大多数学校实行“学校-学院”两级管理体系,并且仍然有部分规模比较小的学校沿用的是一级管理机制[1],这使得研究生思政工作的开展质量和效果参差不齐。二是研究生管理主体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动性不够、理论认识不足。无论是几级研究生管理主体,在研究生思政工作上都呈现出“口号喊得响、行为落实少、只管大方向、不重小细节”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了思政教育出现走过场的现象。

(二)实施主体角色不清,缺少协同

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但目前,在实施主体和工作方式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第一,角色认识不清、分工不明。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思政工作的首要责任人,理应承担起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责任,但实际情况是,仍然有很多研究生导师把自己的角色只定位于传授知识者和学术研究者,认为学生的思想、心理以及道德问题并不应该由自己首要负责[2-3]。同时,研究生辅导员、党政工作人员及其他学科教师等也没有把研究生思政工作当成自己的主要职责,从而出现了该负责的没有尽到责任、该辅助的甩手放任的一团散沙的局面。第二,各教育主体各自为政,缺乏工作协同。一方面,学校党政机构和下属研究生学院或者研究生管理工作部门缺乏协作,上级没有对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进行全面持续的统筹、监督和实施,下级各工作单位也没有建立起高效的联系反馈和协作机制;另一方面,研究生导师、科任教师、辅导员、党团负责人等具体实施主体之间没有形成良性工作互动机制,没有实现“1+1>2”的效果[4]。

(三)缺乏机制约束,监督管理乏力

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作为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目前没有形成一整套切实有效的激励、监督管理及反馈机制。首先,缺乏完善的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考评机制。当前,有些高校只是把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当成一项临时性任务来抓,没有将其纳入教职工的工作考评机制中,导致教职工缺乏责任意识和紧迫感[5]。其次,没有建立起专门的工作监督机制[6]。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多数教师通常只是宣讲相关思想和政策,并未引导学生进行落实,且学校缺乏对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执行过程的全程监督,缺乏对工作的整体把控。再次,没有建立起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反馈机制,开展之前的情况调查、开展中的情况反映、开展后的情况归纳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反馈机制[7]。

(四)对工作对象了解不深,效果不佳

对当前研究生群体的时代特点、思想趋向、心理活动缺乏了解,导致思政教育工作找不到重点,成效不佳。首先,这一代研究生重学历、轻学术,功利性色彩强。研究生考研意愿调查显示,有81%的学生读研是为了给学历加码,为找好工作镀金,呈现出浮躁功利的学习动机。其次,这一代研究生的学术诚信度和个人道德水平问题较为严重[8]。当前存在着大量的论文抄袭、造假现象,并且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觉得理所当然。再次,当前社会上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和腐朽观念都或多或少地会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9]。

三、增强艺术类研究生思政教育实效的方法与对策

(一)加强党委领导,完善机构设置

要想让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有计划、有秩序、有成效地开展,长效的管理机制必须建立起来。

一方面,明确和加强学校党委在工作上的领导作用。我国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是为社会主义发展培养人才的,因此,研究生思政教育必须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同时推进党政齐抓共管。鉴于研究生大部分都是党员以及预备党员,各高校应该继续建立完善以班为单位的党支部组织,让研究生思政教育政策和精神能够自上而下、逐层落实到每个部门和每个人。

另一方面,完善现有研究生管理机构设置,设立专门的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部门和岗位。各个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发展阶段设置以下工作机构:对于研究生数量大、专业多、有国家重点学科任务的高校,建立“学校-学院-学科”三级管理体系;对于大多数研究生人数和专业数量足够的高校,建立“学校-学院”的管理体系,并设立向三级管理体系发展的具体计划和目标;对于研究生人数少和专业规模小的高校,按照一级管理模式实施管理。无论是几级管理体系,都应该在党委的领导下成立专门的研究生思政教育管理部门,分划专人专管。

(二)明确思政职责分工,加强工作协作

一方面,建立职能清晰、分工明确的研究生思政教育队伍。首先,强化导师首要责任制,明确导师教书育人的全面职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好老师的要求标准,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读研期间的主要责任人,不仅承担着专业知识传授、学术研究指导的重任,也必须承担起树人育人、关爱学生成长的重任。研究生导师不仅要重学术,更要重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艺术类研究生尤其要如此。其次,加强研究生辅导员及党政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他们是导师之外和研究生接触最多的教职工群体,因此,在开展研究生思政工作时,可以建立专、兼职工作制度,选聘选用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强、关爱学生的工作人员辅助导师开展教育工作。再次,发挥研究生骨干的积极作用。可以在研究生学生会、班干部、研究生党员中选出优秀的研究生骨干,负责思政工作的贯彻落实。作为同学、同龄人,他们能够产生更为直接有效的作用。

另一方面,完善思政教育工作协同机制。一要促进思政教育工作和党团建工作相互联系。党团建工作机制本身就是关于思想政治的工作形式,在落实思政工作时,应该发挥高校现有的党组织活动、党员座谈会、党员思想感悟与汇报等形式的积极作用。二要加强学校、学院及各工作部门的协同支持。研究生思政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各教育主体和各院系部门要相互联系、相互支持、通力协作,从而实现“1+1>2”的效果。

(三)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

除了专门的思政教育课,应该增加隐性的,贯穿于通识课、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内容,做好其他课程中的思政协同教育,“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第二课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同时,针对研究生课外活动少、人文素养欠缺的特点,应多组织革命历史文化遗址参观、人文学科知识讲座、野外素质拓展等活动,通过近距离接触、亲身体验的实践形式加强研究生在思想政治上的理解和认同。

(四)建立评估机制,优化监督管理

一是建立思政教育工作评估体系。对思政工作负责人、研究生导师以及其他肩负着思政教育工作重任的人进行定期的工作评估,把思政教育工作的评估结果作为工作评判、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重要指标,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促使教职工主动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工作自觉性,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让思政教育工作更为直观有效。

二是建立思政教育工作监督管理和反馈机制。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学院和负责思政教育的各个部门要对现有工作方式、工作过程、工作成效进行适时监督,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预防性措施,对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改正和反馈,对优秀的工作方式进行总结优化,对思政教育工作中出现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进行宣传。

(五)依托不同载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一是建立专门的研究生心理辅导机构。针对这一代研究生的个性特点、读研目的、就业压力及恋爱婚姻观念方面的期望和现实情况。对出现心理波动、心理问题的研究生进行及时的疏导治疗,让他们少走弯路,早日走出困境。同时,在研究生公共平台上进行健康心理知识宣传,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研究生心理讲座,引导研究生以积极正确的心态面对潜在的困难。

二是利用互联网开展网络思政。“90后”研究生是受互联网影响极深的一代人,思政教育工作要适应网络化工作新常态,积极创建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平台。首先,通过微信、QQ或思政类APP拓展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实时思政,提升管理便捷度。其次,通过互联网来优化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呈现形式,让思政工作更直观,更容易被研究生所认可和接受。再次,利用互联网建立起更为科学的思政工作管理体系、信息管理制度以及评分系统,让学校管理者、导师、辅导员以及研究生对思政教育工作有更清晰的认识。

三是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建设。在党委党支部、研究生学生会、班集体等的组织下,积极开展校园内外的研究生活动,通过青年马克思论坛、民主生活会、党建团建活动、学术交流会等来加强研究生的政治思想意识和学术能力。同时,通过“三下乡”、校外志愿者服务、到企业单位实习挂职等方式,加强研究生对生活的了解和对专业实践的认识,从而提升责任感和上进心。

猜你喜欢

研究生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