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中几位信佛的女性人物形象解读

2020-01-10徐全亮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妙玉佛家王夫人

徐全亮

(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阜阳 236015)

《红楼梦》中信仰佛教的人物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的尘世中人,如惜春、妙玉、王夫人等人;另一类则是带有虚幻色彩的非尘世中人,他们往往来去无踪,飘忽不定,行为怪癖,多在梦中或非常的情境中出现,如空空道人、赖头和尚等。在此,本文单就书中那些信佛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曹雪芹所描写的几位信佛的女性人物形象,有的是贾府内的,有的是从贾府外来的,总之,她们以贾府为核心聚拢而来,出场不同步,退场也原因各异,此时的贾府成了一个彰显人物的舞台,贾府里的人和事成了舞台上的道具和引子,牵引着、陪衬着这些人物的出场、表演和谢幕。通过梳理,我们发现,《红楼梦》中几位信佛的女性,她们的身份、遭遇、年龄、人生追求各不相同,相同的是她们都与佛家产生了或真或假的关系。

一、贾府里的千金,遁入空门的贾惜春

惜春是土生土长的贾府人,贾母的孙女,贾府的第三代,也是贾府的千金,地位虽然不能跟宝玉、元春相比,但在贾府依然是主子身份。《红楼梦》中多次暗示惜春与佛家的因缘,一步步发展下去,直到抄检大观园,惜春最后的出家看似水到渠成,其实她未必真正信佛,顶多把信佛当作一种乐趣或爱好。她选择遁入空门的原因有很多:第一,她的身世背景。惜春是贾珍的胞妹,自幼失母,父亲贾敬又痴迷修道成仙,所以由贾母抚养,虽然物质丰富,但是缺乏应有的精神关怀,贾母虽然疼惜她,却有宝玉、黛玉等一众孩子,肯定不能周全。所以,对惜春来说,她和佛家的缘分与她生活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有着莫大关系。第二,周围人的影响。根据书中的叙述可知,惜春与妙玉、智能儿关系较好,与她们接触让本就孤僻的惜春有了思考佛教的机会,也为她以后遁入空门做了铺垫。第三,贾家的衰败。真正让惜春出家的不是她对佛教的信仰,而是贾家的衰败。抄检大观园让惜春失去最后的安全感和归宿感,出家实为惜春的无奈之举。惜春的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装。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1]36作者在判词中满是惋惜和同情,言辞中也充满无奈的感伤,从“可怜”一词即可看出曹雪芹对惜春出家的态度。

二、贾府里的女主人,吃斋念佛的王夫人

在《红楼梦》中,王夫人可以算是一个真正信仰佛教且身体力行的人。第一,她自觉遵守佛教的一些教规戒律的约束,平日里吃斋念佛,做过不少善事。第二,她比较礼佛敬佛。比如,妙玉来到贾府,她十分欢迎,为了表示尊重,还专门派人下帖去请妙玉。第三,她时常慈悲待人,接济弱者。刘姥姥本是贫农,因为和贾府沾了点亲戚关系,第二次来“打抽丰”时,王夫人出手就是一百两,让刘姥姥拿去置几亩田地或做小买卖,以后不再投亲靠友,可谓是帮人作长远打算,考虑周全。但就是这样天天吃斋念佛的人,身上却有着不能掩盖的劣迹,突出的表现就是金钏之死。王夫人在午睡时,听到宝玉和金钏说了两句玩笑话,打了金钏一个嘴巴,将她撵出贾府,虽然金钏百般求饶,王夫人却毫不动情,最终金钏只能以死明志。听到金钏投井自杀,王夫人却认为是一桩奇事。“一个‘奇’字表现出她们对一个奴隶生命的残忍冷漠。”[2]418可以说,金钏之死是王夫人一手造成的。同样,晴雯之死也是由王夫人所致。王夫人听信谗言,为了一己私利,最后把晴雯活活逼死。可见,王夫人的慈善是虚伪的,她信佛是为了保全自己,希望可以得到庇护,而一旦现实中的利害冲突超过她的限度,她就会痛下狠心,毫不留情。因此,信佛只是她的一层面纱,在人前遮盖自己,把自己包装成心怀慈悲的主子,撕开面纱,暴露的是祈求佛祖庇佑的世俗之情,隐藏的是一颗麻木不仁的冷酷之心。

三、官宦小姐出身,带发修行的妙玉

本为官宦小姐的妙玉,一出场就是尼姑身份,书中没有详细介绍其出家的原因,她的表现与遁入空门之人差别较大。第一,她对宝玉有男女之情。四十一回中,从折红梅花及妙玉的话中,可明确得知“妙玉心中爱宝玉殊甚”[3],而且从书中的描写来看,她并未掩饰这一点,难怪夏志清说她“即使是尼姑,也做了一场好春梦”[4]274。第二,她身上有浓郁的世俗秉性。从《红楼梦》中林之孝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妙玉是由于身体不好才入庵为尼的,而实际上妙玉一点儿也不信仰佛教,从妙玉的言谈举止便可以看出她尘世人的秉性。例如,她平日里的用度及珍贵器皿。四十一回中,写喝茶的场景,妙玉给众人喝茶的杯子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给贾母的是“一个成窑五彩小盖盅”,然后又把黛玉、宝钗外加宝玉叫到一处喝体己茶,三人用的仍然是非常别致的茶具,难怪王希廉质疑“妙玉出家人,何以有许多古玩茶器”[3]。第三,妙玉的“过洁”。贾母要刘姥姥尝尝自己杯子里的“老君眉”后,妙玉索性连成窑的杯子都不要了。第四,书中对妙玉的判词。“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1]38从判词中可见,其根本无心向佛。“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只是妙玉的洁癖,不是出于佛门的约束;青灯古殿也是一种无奈的归宿,佛家在她那里可有可无。佛家对她而言,更多的是一种身份象征,仿佛只有不染尘世的出家人才配得上妙玉与生俱来的清高,这里,作者更多是借出家来衬托妙玉的高洁品行和高傲心性。

四、满怀世俗之情,无奈寄身佛门的智能儿

《红楼梦》中,水月庵的智能儿是一个真正的尼姑,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佛家人,但她对佛教却一点儿也不敬重,而且十分讨厌自己的尼姑身份。第十五回,秦钟去水月庵和智能儿相会求欢,智能儿却说:“你想怎样?除非等我出了这牢坑,离了这些人,才依你。”[1]104这里,智能儿称水月庵为“牢坑”,可见对佛教排斥之极,更谈不上信仰了。水月庵只是智能儿暂时寄身的场所,甚至是她在内心诅咒千百遍的牢笼,一旦有机会,她定是要逃脱的。

五、以佛门中人为幌子,招摇撞骗的马道婆

马道婆也是佛家人,她是尼姑,却不做善事,干着骗钱害人的勾当。第二十五回,马道婆来到贾府,名义上是关心宝玉,实则为了骗说贾母施舍,于是,大言不惭地借用佛法说了一通,贾母便信以为真。之后,马道婆来到赵姨娘那里,作为赵姨娘的“知己”,替赵姨娘谋害宝玉和王熙凤,用尽手段敲诈赵姨娘,最后还让赵姨娘写了一张五百两的欠契。可以说,马道婆是个典型的反面人物,她唯利是图,贪得无厌,而且两面通吃,完全背离了佛家普度众生的理念,没有半点出家人应有的人生态度和慈悲心肠,成为了比世俗之人更加世俗的无耻小人。佛教俨然成为马道婆牟利的手段,曹雪芹在这里对马道婆一类人进行了无情地揭露和无声地谴责。

由以上几个信佛的女性形象可以看出,在《红楼梦》中这些所谓信佛的人,其实内心并不信佛,对佛教的理解也较浅显,只是根据个人的需要或者认识去对待佛教,更多地是在利用信佛的面纱遮掩内心不便明言的一些世俗想法。她们的形象具有几个意义:一是显示信佛的虚假。她们之中没有一个是虔诚的佛教信奉者,更有甚者,像马道婆之流,竟然明目张胆地利用礼佛的身份、信佛的幌子去行坑蒙拐骗之事,完全是一个市侩小人。曹雪芹借一幅幅内涵丰富的信佛礼佛脸谱,让我们看清了隐藏的世俗众生相。二是显示曹雪芹对佛教的不信任。曹雪芹“并不喜欢流行的佛教和道教”[4]254,他所描写的这些信佛的女性只是将佛门作为一个可以不受或者少受世俗干扰的托身之所,更多是利用信佛的身份,信佛或者出家并非内心的归宿和无悔的选择,由此,表达他对佛教的怀疑。三是显示曹雪芹内心的矛盾。齐家治国平天下本是他的人生目标,但命运让他对这种目标产生了怀疑,而对真正的人生目标,他又是困惑而茫然无措的,遂将遁入空门作为在现实中无奈失望后一个暂时的精神寄托。

猜你喜欢

妙玉佛家王夫人
妙玉那场茶事
一切容忍都是为了和谐
冰与火的性格冲突——妙玉论
大唐故王夫人墓出土墓志
冰与火的性格冲突
试论薛宝钗、薛蟠、王夫人、王熙凤对薛姨妈形象的补充
试析《红楼梦》中王夫人的善与贤
白色在中华文化信仰中的象征意义
简述梁漱溟的佛家思想
妙玉的爱情用力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