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课程思政的教学探讨
2020-01-10孙利娟
孙利娟 王 勇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计算机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教育强则国家强,人才兴则民族兴。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指明了行动方向。
近年来,网上舆论反映出一些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问题,都充分显示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青年是党和国家的未来,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那么,高等教育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广泛深入地开展课程思政,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人才,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当前,在高等教育中,课程思政教学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而培养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却刻不容缓,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一、加强教师培训,奠定坚实基础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直接推动者、实践者,是课程思政的关键环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信道、明道,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只有如此,课程思政才能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个教育教学环节,才能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一)教师群体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落实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教师群体中普遍存在这样几个问题。第一,认识不清,重视不够。不少教师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教师的事情,是辅导员、班主任的职责,作为专业课教师,只要上好自己的专业课就行了。这从根本上反映出这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教育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个部门的事,而是需要全员行动起来,形成教育合力。我们不但是要培养锻炼学生的就业技能,更要对学生的灵魂塑造负起责任,培养出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大计才能更顺利地向前推进。第二,本领缺乏,能力不足。尽管很多教师也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但由于本领相对比较缺乏,能力相对不足很难有效开展课程思政。第三,事实不清,实践不够。主要表现就是缺乏对学生思想现状的调查研究,不了解现在大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不知道该采取哪些有针对性的方法手段,也缺乏对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探索。现在,由于网络发达、自媒体兴起、社会和家庭的影响等多方面的原因,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非常复杂,思想健康方面的问题非常多,如果我们不能对此进行实事求是、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就无法掌握这些青年学生真实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也就无从谈起。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1.加强教师的教育和培训
针对以上问题,最紧迫、最重要的解决办法是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培训。为了保证课程思政教育的方向和质量,必须加强对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培训。这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管理者积极作为,重视教师的教育培训,更需要有关教育研究机构加强协同,制定科学有效的培训内容。其实,开展课程思政,本质上是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面对我们的知识、能力、素质与时代要求还不相符合的严峻现实,我们一定要强化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主动来一场‘学习的革命’”。新时代赋予了教师职责新的内涵和动力,为此,必须通过切实有效的培训学习提高教师传道的本领和能力,提高教师思想站位和精神境界,让教师坚守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初心,明白自身应该担负的使命,适应时代要求,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
2.探索规律,推广经验
尽管课程不同,课程思政教学的具体实施会有所差异,但总有一些规律可循,一些经验做法可推广,这就需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探索,总结一些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原则规律或者生动案例,供教师们借鉴与学习;也可以通过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策举措导向来引导课程思政教学的积极开展,比如开展教学大赛、打造课程思政教育品牌等,从正面积极引导。
3.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
为保障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课程思政不是做不做都可以的问题,而是必须要做,且要做好的问题。既然必须做,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就非常重要,做得好与不好、到不到位,这些要能通过科学的指标进行量化评估,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反过来促进课程教学更好地开展。
二、加强课程思政教育内容体系的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课程思政教育可以融入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共同的“精神家园”,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很多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内涵、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国理政、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对国内外重大挑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精神力量,有力凝聚了民族精神,得到了全世界中华儿女的高度认同。因此,在课程思政的教育内容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必不可少。
(二)红色革命文化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以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为内核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中外优秀文化创造的先进文化,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民众的优良品格,不仅是中国人民价值观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凝聚国家力量和社会共识的重要精神动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新时代课程思政教育中更需要发挥好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用红色基因补钙壮骨,弘扬社会正能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向前。
(三)模范的人物和先进的事迹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先进模范不能忘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雷锋、郭明义、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钱学森、邓稼先、程开甲、于敏、孙家栋、袁隆平、黄大年、罗阳、张富清、杜富国、甘祖昌、龚全珍……无数模范人物及其先进事迹在人们心中形成了强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在人民心中具有沉甸甸的分量,这种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精神力量,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应该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教育广大学生学习先进模范人物,引导他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提供有力的道德支撑。
三、知行合一,加强学生实践锻炼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注重在实践中加强磨炼、增长本领;同时还指出,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对于思政教育也是一样,学校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同时,要让学生深入社会中进行广泛的实践锻炼,让实践锻炼成为学校思政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帮助学生实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现在的青年学生普遍缺乏社会实践锻炼,对中国国情、社会现实缺乏清晰、理性、客观的认识和了解,那么要想发挥课程思政的最大效果,就应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和学习的平台与机会,让学生在锻炼中成长、成熟、成才。社会实践锻炼的方式方法非常多,不一定非要到对口专业的领域才叫实践锻炼,只要是有益于青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开阔眼界、增长才干、增进国情了解的实践都可以,甚至有目的的吃苦受累也是一种很好的实践锻炼。只有这样,青年学生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对在学校受到的教育有更深的领会和感悟,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为国家建设服务。
当然,在实践过程中,对于如何开展好课程思政,可以做一些试点,选择一些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等院校,进行全校范围内的、不同专业和不同类型课程的思政教学探索,从教师到学生,从制度到实施,从方法到手段,从考核到评价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然后进行推广应用。在推广过程中,要注意发现和树立典型,发挥他们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更好地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
四、注重发挥新技术的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课程思政教育也是一样,在新媒体技术发达的当下,要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在课程思政教育方面的优势,增强教育效果。
在新媒体时代,各种各样的海量信息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和冲击非常大,一方面学生从发达便捷的新媒体中获取了知识;另一方面,部分媒体的娱乐逐利性质以及监管方面的缺失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冲击,再加上新媒体图文并茂、声像配合、传播快速、搜索便捷等特点,青年学生很容易沉溺其中,不思进取。课程思政教育要注意到这些负面影响,采取针对性措施,剔除新媒体中的负面内容,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在网络空间开辟一片思政教育的新天地。
另外,不应忽视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对课程思政教学的影响。一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借助这些先进的技术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及时了解;另一方面,在掌握这些数据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和判断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使课程思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基础上,甚至可以更深层次地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如果是中小学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采取什么样的针对性措施去解决;如果是家庭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何种方式干预减少影响等,让新技术为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更多助力。
结语
课程思政是一个大课题,也是时代命题,是保证高等教育人才质量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强则国家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当前,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从而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