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创新素养培育路径探究

2020-01-10罗玉婷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品格创造性创新能力

罗玉婷

(湖南科技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1]12随着我们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创新成为时代发展的代名词。2017年,十九大报告把建设创新型国家写进党的奋斗目标。创新成为一个民族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一个国家发展的见证。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关键。而对大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是建造创新大厦的基石。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创新素养既是我们对顺应时代发展的回应,也是迎接人工智能挑战的重要战略。

一、大学生创新素养的内涵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从1997年开始就进行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的专题研究。2005年,OECD专门发布《核心素养的界定与遴选:行动纲要》,明确提出创新是一个人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国际上对创新素养的定义有著名的“4P”观点,分别是创造性过程(Process)、创造性产品(Product)、创造性个人(Person)和创造性环境(Place)[2]。这一观点主要强调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重要性。在我国,林崇德教授曾提出“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的观点[3]。可见,创新素养的核心其实是对个人创造性的培养。归纳已有研究对创新素养的界定,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品格,即大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是指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树立新时代创新思维,促使其掌握和具备能够独立自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并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品格。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是创造性的基础和前提,创新能力是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内在智力品质[4],创新品格则是保障大学生实现创新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

二、人工智能时代对大学生创新素养的影响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机、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强烈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人工智能加速发展。2017年,人工智能战胜了围棋世界冠军柯洁而全面进入大众视野。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机器人的成功确实大放异彩,令人惊叹,科技进步让我们每个人为之激动。但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对个体的影响也逐渐显现。

(一)人工智能弱化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体现在个体对周遭事物的好奇心上。好奇心是实现创新的源头。人工智能开启了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便捷通道,促使他们在知识公开化环境中,学会利用先进技术实现知识共享;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人工智能的便捷削弱了大学生探索知识的好奇心和兴趣。目前,类型齐全的网站、APP和微信公众号不断涌现,让人眼花缭乱。学生利用这些工具,各类知识和信息可以“信手拈来”,随意阅读。简单的信息获取方式和海量的信息供给极大削弱了大学生主动探索世界的主动性和兴趣。

(二)人工智能限制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主要表现为个体通过不同视角进行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不可否认,人工智能为大学生打开了世界之窗,拓宽了视野;但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为学生的大多数问题都提供了看似正确的“答案”,大学生通过简单的搜索即可破解相关问题,其思考和思维发散的空间不断缩小。此外,时时更新的碎片化信息导致大学生对很多知识浅尝辄止,不愿深究,不主动思考。长期依赖于网络和人工智能,容易让大学生掉入懒于思考的陷阱。

(三)人工智能削弱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造力是通过长期的学习、练习和实践产生的,并非固有的心理特质[5]。也就是说,即使在儿童时期进行了创造性培养,如果随着年龄增长而没有不断地巩固和维持训练,那么这种创造性的潜质和能力很可能下降甚至遗失。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让大学生坐在家里就能享受日常生活服务,如购物、订餐、娱乐,疫情期间更是实现了全民网络授课。享受着机器人提供的方便可靠的智能服务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沉迷网络而荒废学业。与其他大多数能力一样,创造性也符合用进废退的原则[5]。当前,机器人逐渐参与到商业、医疗、教育、娱乐等领域,代替人们进行创新训练,从而实现不断更新,不断完善;而部分大学生“坐享其成”,不主动思考,久而久之,创新能力就会逐渐退化。

(四)人工智能扭曲大学生创新品格

人是创新创造过程的主体。积极的个人品格是促使创新创造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作为非智力因素,创新品格包括勤奋热情、坚定自信、锲而不舍、乐观奉献、理性包容和合作关爱等[6]。人工智能时代,快捷的智能工具让大学生沉迷于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忘记“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真正含义;碎片化信息的即时推送导致大学生在享受短暂阅读的快感之后没有形成长期独立思考的习惯;网络言论自由的同时,网络言论失范给大学生价值信念的树立带来误导;互联网拓宽大学生交流边界的同时,导致大学生出现面对面交流的障碍;人工智能充分营造个体自由空间的同时,缩小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场域,导致大学生缺乏相互合作的意识。

三、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创新素养培育路径

在国外,有研究调查显示创造力行为只有30%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7]。这就意味着创造力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并且创新素养的培育需要一定的过程。由此,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

(一)开发特色人工智能

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使一个人能长久地专注、坚持一件事靠的是吸引力。孔子曾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学生是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未来人工智能的主要开发者、使用者和享受者。首先,高校在宣传人工智能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突出其特色,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有益思考。例如,在2020年疫情期间,不少高校通过人工智能在线完成了教学、答辩、面试等工作,这能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平台的探索兴趣。其次,高校应利用人工智能营造创新性学习氛围。高校可利用人工智能的教学设备、交流平台和教学模式等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大学生对人工智能运用的敏感度和熟悉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活力。

(二)营造多元学习氛围

个体的多元文化经验对其创造性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5]。大学校园是多元文化、多元人才、多元知识的聚集地。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日新月异。首先,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当代网络的发展,更好地利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大学生带入多元学习氛围,打破以前学习中的固有边界。其次,大学学习不应是单一化的学习,而应该使大学生在广泛汲取技术知识的同时参与智能课堂、思考智能技术、操作智能平台。回归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本位,启发自我思考,才有可能使其“无中生有”,开拓创新,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创新思维,在时代发展潮流中站稳脚跟。

(三)提供创新实践平台

不可否认的是人自身带着创造潜质,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潜质会突然间爆发。各高校应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能,促使大学生在人工智能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首先,开放校园人工智能交流平台,共享人工智能课程,组织人工智能创新主题活动,为学生提供开放的知识和技术支持,利用网络、大数据、“AI”技术创造创新氛围,让大学生真实参与到创新创造的讨论和学习中。其次,结合各自专业特点,模拟真实的创新情景,提升大学生实际创新能力。例如,不定期开展人工智能创新比赛,在线收集学生创新创意,将出色的创新想法公之于众,并组织学生团队将创意付诸实践,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

(四)加强大学生创新品格塑造

创新品格既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能力,但它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学校教育和科研实践中培养形成的[6]。创新品格是人工智能时代必不可少的优秀品质。因此,各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品格的塑造,例如,各高校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具体来说,可鼓励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增强特色。人工智能时代多学科相互交织与渗透,单靠个体力量很难完成繁杂而又具有较强挑战性的工作。各高校要组织大学生相互合作,通过团队成员集思广益努力完成创新挑战。此外,各高校还要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心和意志,不断进取,顽强奋斗。

结语

2020年是我国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重要时间节点。在我国奋力探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重中之重。在人工智能时代培育具有创新素养的当代大学生是时代发展的诉求、职场供需的结果。高校应从长远角度规划未来大学生的发展,改变当代大学生培养模式,培育大学生创新创造素养,使其为未来做好准备。

猜你喜欢

品格创造性创新能力
浅谈创造性审査意见答复的切入点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