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学生管理的角度浅析当代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2020-01-10朱向炜崔超鹏

科教导刊 2020年32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规章制度责任感

朱向炜 崔超鹏

(淮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安徽·淮北 235000)

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是现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工作中要切实的把大学生作为其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主体,从学生个体出发,通过其自身思想和行动上的转变从而意识到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增强其自我约束力,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1]

1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内涵和现状

1.1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内涵

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即大学生依靠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它包括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等能力。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提高其综合能力,能够满足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提高其学习能力、与他人交往的能力、自我约束力及其社会责任意识等等,为其能够满足社会需要、提高其社会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

(1)组织纪律性差。学生们对于规章制度的约束力认识不全面,有的学生非常清楚学校的相应规章制度,但是仍然会抱有侥幸心理去违反;有的学生任性而为,做事全凭心情,高兴就做不高兴就不做,视规章制度为一纸空谈;也有同学虽然清楚规章制度的相关规定,但是由于自我约束力差,管不住自己,也会出现违反规定的行为。

(2)自我管理的目标性差。首先,学习目标不明确,部分学生学习抱有得过且过的思想,只是想拿毕业文凭,而针对于专业知识到底学会了多少?会运用多少?以后工作中需要用到哪些知识和能力,自己还有哪些不足?这些问题并没有仔细认真地想过,这就导致出现学习的主动性差、上课不认真等现象;其次,时间管理目标性差,大学生日常的课余时间比中学要多很多,有的学生会合理的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到图书馆看书、到教室上自习、参加一些技能比赛等等来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但是有个别学生躲在宿舍玩游戏、睡觉,整天沉迷于自己的世界,晚上打游戏,白天上课睡觉,形成恶性循环;再次,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不明确,很多学生对于大学毕业以后要做什么并没有切合实际的考虑过,是要考研继续读书?还是找一份工作踏入职场锻炼自己?找工作的话是找相对稳定一些的职业还是自己创业,是找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还是找其他方面的工作?对于这些问题处于迷茫的状态,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也会出现学习主动性差、课余时间利用率低、人际交往能力差等问题。

(3)社会责任感缺乏。当代大学生大部分富有正义感,热心帮助他人;自强不息,努力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荣誉感。然而,也不乏存在社会责任感弱化、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重对金钱的追求轻对个人价值的体现、重个人理想轻社会理想、重个人得失轻社会责任等现象,这与大学生成长的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学校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学的教育也侧重于知识理论的教授而忽略了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因此社会责任感教育也成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课程。[2]

2 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1)从学生层面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以期培养和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主题班会、专题讨论、个人谈话等方式进行细致耐心的讲解,先是增强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认同感,进而增强其对自身情绪、思想、行为的管理能力。例如:新生刚入学的适应性教育,对大学与中学学习模式的变化、生活方式的转变、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课外活动参与的重要性等方面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介绍,有利于新生快速的融入大学生活;又如:开展各式各样的学术科技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明确专业定位、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并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还有利于学生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提高学习主动性。

(2)从班级、学生管理层面出发,制定严格的班级、宿舍规章制度,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规章制度中要明确奖惩措施,有奖励就有惩罚,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宿舍、自我管理中的积极性。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通过详细、规范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一个外在的约束,并且在执行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统一,所有学生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样使学生能够认同班级制度的公正性,增强其自觉遵守的意识,从而培养其自我管理能力。[3]

(3)从家庭教育层面出发,要重视家庭教育,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所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教育的主要战场,正如卢梭所说,人类教育始于他出生的时候,他在能够说话和倾听他人之前就已经接受了教育。父母的言行成为孩子模仿的示范,因此父母的言行在孩童时期的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家中的独生子,成长过程中免不了被娇惯,甚至有的学生上大学之前连一双袜子都没洗过、连到银行取钱都不会,听起来可能有些不可置信但确是发生在我们学生中间的真实例子。这就导致学生生活能力差,做事以自己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人际交往能力差等问题。因此,家长要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力,自我控制力等能力。[4]

3 要把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与社会责任感教育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社会责任教育长期贯穿于学生的受教育过程中,从小学时期的启蒙教育,例如:三八妇女节为母亲做一件事,国庆节写下对祖国的祝福、课文中的雷锋叔叔等等,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中学时期,传统文化教育、抗战英雄事迹讲述、爱国主义教育等等,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学生明白责任和义务的关系,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进入大学阶段,不仅要保证理论课堂不放松,尤其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方面要多加引导,还要充分利用社会实践的形式,使学生对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有切身的体会,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更加明确自身在家庭、集体乃至国家中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帮助其提高自身的自我管理能力。[5-6]

杨静在《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研究》一文中表示,为了切实了解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于2015 年对西安市的数十所高校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了文科、理科以及艺术类的学生,学生范围涵盖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总体的社会责任感还是积极向上的,大部分学生富有朝气,珍惜大学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对社会具有奉献精神,尤其是学生党员,觉悟高,愿意为他人付出,社会正义感强烈,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愿意对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缺乏自我认知能力,不清楚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家庭责任教育缺乏,一部分学生还认为自己是个孩子,没有承担起在家庭中的责任,感恩意识缺乏;社会主人翁意识淡薄,遇到困难容易从个人层面考虑问题,个人意识倾向严重等等方面。

把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两者结合起来,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教育形式多元化,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在加强传统道德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班级活动、主题教育、团课、党课等方式不断深化,结合新媒体时代新形势,创新教学模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意识,以达到提高自我约束力的目的。其次,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鼓励学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大学生由于自身思想和心理发育还不成熟,社会经验尚浅,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对自身各方面都有清晰的认识,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大学生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生活和学习中享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关爱的同时,应该联想到回馈、责任和义务。有个别的大学生对母校、对曾经教育过自己的老师、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组织或个人缺乏感恩之心。再次,加强大学生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帮助他们学会排解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行为管理上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培养其自我管控能力,磨炼意志,坚定目标,能够为了目标的实现坚持不懈,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抵挡得住外界的干扰,做到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行为。[7]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规章制度责任感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中央企业规章制度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中国民主促进会规章制度制定条例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浅谈提高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墙化”更需“强化”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制度建设:培养媒体责任意识的重要基石——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为例
你是否有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