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科研 不可做飘在空中的云

2020-01-10范海阔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中国农村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热带扎根杂交

文/范海阔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基础研究领域的科学家,需要把论文发表在世界顶级科学杂志上,为中华民族跻身世界科技前沿而努力探索;应用和开发研究领域的农业科学家,则更加需要解决农业农村社会发展面临的关键科技难题,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不可做飘在空中的云。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民生赖之以兴。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堪称楷模。为了实现“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理想,50多年来,他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生产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农业科研领域,遵循社会需求导向尤为重要。特别是我国热带农业生产领域,由于科研底子薄、科研人员不足等原因,从种子种苗到施肥用药以及采购加工等,需要解决的生产实际问题尤其多,因而,热带作物科技成为热带地区亟须的社会需求。早年我国热作科技领域几乎一片空白。正是有了黄宗道院士等一批扎根热作生产的科技工作者艰难探索,才有了天然橡胶北移,探索出中国在北纬18℃—24℃大面积成功植胶的模式;正是有毛祖舜等第一代热带油料作物、热带水果科研工作者从一粒一粒种子引种开始的实践,才有了今天送达百姓餐桌的丰富的果盘子、菜篮子。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是成就科研成果的最佳途径。科学研究不单纯是实验室里的创造,也是实践经验的凝结,而广袤的农业大地,恰有取之不尽的科研素材,也是科研成果产出的直接途径。可以说,农业农村生产,从农业发展规划到产业化经营,再到绿色发展,无不可以成为农业科技成果的产出摇篮。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中凸显的“专家大院”“科技小院”“博士工作站”等,都是科技工作者扎根基层、深入农村,聚焦地方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用科研创新服务乡村振兴的成功范例。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是成就优秀科技工作者成功之路。一批批优秀科技工作者从农村来,学有所成后又扎根农村,从农村中汲取知识再次做出成就。“科技小院”模式已经走向全国,让300多名研究生长期在农村、农企第一线零距离地学以致用,成长为懂农业、懂经营的科研人才。他们的成长,真实地诠释了广阔的田野是最好的授业课堂,也是最广阔的成才 舞台。

无数生动的实例启示我们,推动农业农村发展,需要把农村科技需求真正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落脚点。让学问走出书斋,散放强烈的实践之光、科技之美,科研就不会成为飘在空中的云。

猜你喜欢

热带扎根杂交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山西落叶松杂交良种逾10万亩
10 Facts You Should Know About Nanjing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韩珠卿 扎根乡村,助农增收
热带风情
热带的鸟儿
T 台热带风情秀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热带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