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巧用心理效应开展绘画活动的策略分析

2020-01-10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铧尖中心幼儿园

天津教育 2020年27期
关键词:效应绘画创作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铧尖中心幼儿园 陶 娟

一、学前教育绘画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幼儿对绘画活动十分热爱,但是阻碍幼儿绘画发展的因素也有很多。幼儿独特的动作、语言,在很多情况下都包含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情。大人要完全理解和尊重幼儿的表达方式。为了不妨碍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不能用成年人的审美标准来判断幼儿。

(一)幼儿习得性无助

这种情况通常表现为缺乏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和能力行为,这种被动和消极的状态会影响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幼儿在画画前会有无力感,表现为幼儿对绘画失去自信。他们因为失败的恐惧而挣扎在尝试动手绘画的边缘,他们对于继续绘画是消极的。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绘画,幼儿说:我不会画画。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在大部分情况下,教师可以积极且热心地说服幼儿大胆挑战。在实际情况中,如果幼儿进行得比较慢,教师一般会直接用灌输的方式,手把手地教幼儿绘画,这样是不利于幼儿的发展的。例如:在学前教育中画简单的“大树”,教师先让幼儿开始绘画。有一些幼儿会表达出不会画、不想画的情绪。教师一般会直接把着幼儿的手进行绘画,或者给幼儿先画一个,让幼儿模仿着画。慢慢地,幼儿对绘画开始感兴趣,想创作自己的作品。但是,之前的无力感、失败会让幼儿没有勇气进行创作,教师没有对他传达适当的期待和鼓励,在短期内,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会受到限制,在长期内,这种无力感直接削弱了幼儿的绘画热情。

(二)幼儿动力不足

绘画活动是需要意志的活动,需要幼儿具有强烈的自我控制能力,但3~6 岁的幼儿意志薄弱。因此教师需要对幼儿提出适当的要求,如:绘画中不要走动、聊天,让重点放在他们的绘画活动上。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渴望。当幼儿的绘画有了一定的成果时,幼儿为了获得继续创作的动机,渴望得到教师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在绘画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习惯于改正缺点和问题,并倾向于批评幼儿。例如:在学前教育的绘画课程中,某个幼儿在动脑、动手创作绘画完成之后,给教师看自己的画,但是教师一味地从幼儿的画中找不足、缺点,本是希望能指出幼儿的问题,让幼儿下一次的绘画能进步,但是却浇灭了幼儿的热情,这在学前教育中并不少见,每个幼儿都期待着教师的夸奖。但是,教师忽视了当时幼儿的心理需求,严格的指导阻碍了幼儿大胆绘画的表现力和创造性。因此,肯定的评价是幼儿继续探索的动机。

(三)幼儿缺乏有效反馈

任何活动都需要反馈。对幼儿来说,及时有效的反馈,有助于其更好地了解自己,确认自己的进步,激发幼儿的热情和主动。因此,在绘画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指导幼儿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总结。这是有效提高绘画水平的一个过程。但是,在学前教育中经常能看到教师对幼儿评价,没有让幼儿感受到激励,一些模糊的评论让幼儿得不到积极的反馈。例如:在绘画结束后,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一些用心创作的幼儿,且其作品也比较优秀,十分渴望得到教师的夸赞,但是部分教师却没有用心地去评价幼儿的作品,只是用一些比较笼统的话,如“你画得不错”等来进行评价,幼儿没有感受到积极、正向的反馈,会对下一次创作失去信心和动力。

二、采用心理效应进行教学的手段

(一)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等人把选择出来的一些学生名单交给教师,同时暗示这些幼儿将来会取得很好的成果。当通过了一段时间的实验、测试后,发现名单中选中的学生不仅大大提高了学习成绩,而且在学习态度和行动上更加积极和正确。这种效应是教师对幼儿适当说一些赞扬的话,幼儿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加有热情地去创作。因此,绘画活动开始前,教师应积极地指导幼儿,让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帮助幼儿克服“画”的恐惧。教师向幼儿传达了赞扬这样的期待和鼓励,幼儿得到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挑战、大胆地试图独立绘画。当幼儿对绘画表现出恐惧时,教师应该让幼儿大胆地画,不要害怕错误。

(二)保龄球效应

保龄球的效果表明,每个人都想从别人那里得到发自内心的肯定。这个需求是所有人都有的,幼儿也是一样的。幼儿在做了一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之后,如果教师能表扬幼儿的进步和成绩,幼儿的内在成就感就会被刺激。因此,在绘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观察幼儿,及时找到幼儿的闪光点,积极肯定幼儿出色的表现,要多鼓励少批评,对幼儿绘画中的优秀部分有必要给予极大的肯定。对于幼儿绘画中的缺点,教师要找对方法,使幼儿能够主动倾听,并在不打击幼儿积极性的前提下使其改正。当幼儿画得特别慢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期望,同时要注意语言,不能让幼儿变得急躁,从而影响其绘画。

(三)反馈效应

对幼儿来说,他人的评价和反馈就像一面镜子。教师需要尊重幼儿的绘图成果,并给予最现实的反馈。首先,教师要明确表示对幼儿的赞扬,用一些比较明确的语言,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部分比较抽象的反馈语言不应该作为赞扬。通过特定语言和态度的确认,可以让幼儿知道自己哪里画得不错,可以继续发扬,哪里比较有创造性,进而使幼儿在下一次绘画中更愿意主动思考进行绘画。其次,教师的反馈要及时。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即使不能当场对绘画进行评价,评价的反馈工作也需要在可利用的时间内进行,要注意间隔时间不能太长。比如,幼儿在上午绘画完成的作品,教师可以在下午的课前对幼儿进行反馈,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结语

艺术是幼儿感性地认识世界的方法,是幼儿表达对世界理解的另一种语言。在绘画活动中,幼儿要保持愉快的心情,有丰富的体验,绘画学习成果要明显。教师作为幼儿的领路人,必须洞察幼儿在绘画的各个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利用心理效应使绘画活动变得生动、多彩。教师不需要有意识地使用各种各样的心理效果,而是在整个过程中融入。将心理效应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让幼儿在创作积极性不受打击的前提下,能够创作出表达内心的作品,进而使学前教育的绘画活动更好地进行下去。

猜你喜欢

效应绘画创作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一墙之隔》创作谈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创作随笔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