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思政教育创新的思考

2020-01-10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2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工学思政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山东·青岛 266071)

0 引言

高职院校作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阵地,不论是在人才素质的提升还是对我国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在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革背景下,高职思政课程发挥着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作用,但是,我们知道思政课程内容复杂且抽象,很多学生认为其对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发挥不了实质作用,因此,很多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流于形式,这对当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教学开展是极其不利的。工学结合的教学环境就是从高职学生的未来发展特点与个人需求出发,从专业知识和企业实践的角度为载体,不断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程的认同,从而使高职思政课程更好的发挥其课程本身的意义与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1 工学结合环境下思政课程的教学原则

工学结合就是指工作与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提升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满足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工学结合背景下的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1.1 以就业指导为中心

高职思政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不仅发挥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道德观的作用,还发挥着为学生的学习、工作提供方法论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在日常的高职教思政教学中要以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目标出发,以促进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为中心,以工学结合为载体,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根本。

1.2 以满足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为根本

高职院校作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阵地,发挥着为国家建设、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作用,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也必须以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目标出发,以满足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这也就是说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开发与建设必须以工、学为中心,以工、学为内容,不断挖掘思政课程中的实践内容,创新思政课程中的实践能力。

2 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创新措施

2.1 更新教育理念

思政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思政课程不仅从思想方面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借鉴,还从行动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方法,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进一步提升人才的实践能力,我国提出了工学结合,工学结合环境下,不仅学生的学习模式有新的改变,而且高职院校的教学环境也有了新的变化,这在无形之中就对当前高校思政课程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一直以来,不论是高职院校还是学生都将思政课程的学习重点放在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上,对学生未来的职业指导与职业价值观的树立虽然也有所指导,但是,这些教育可能仅仅局限于正确的就业价值观的树立与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的指导,对于具体的企业工作思想与学生妹个体的思想指导很少涉及,这对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与职业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理念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新时代社会发展为方向,工学结合为指引,不断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理念。例如,传统的思政课程可能以理论知识为指导,这些知识不论是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还是对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工学结合环境下,这种教学理念不利于学生快速适应企业工作环境,不利于满足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如果,高职院校能够从不同专业的学生个体需求出发,结合现阶段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树立新时代背景下以工学结合为教学载体的教育理念,那么不论是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还是对满足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大有裨益。比如,高职院校中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与学前教育专业,二者都必须以思政课程为基础,但是,学生可能对于思政课程的学习需求不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学生在思政价值观的树立时可能更注重诚信、敬业精神的培养,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思想价值观的树立时更注重师德、奉献精神的培养,不仅如此,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学生来说思政课程的侧重点可能在于从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提升方面,而学前教育可能更注重方法论的培养与创新。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环境下,以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政教学内容,从而更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满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2.2 创新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不同于传统的学生实习,它更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和学生对企业工作环境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工学结合环境下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同等重要,学生的企业工作也是学习的一部分,这就对传统的思政课程教学模式提出了一定得挑战,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必须以现阶段工学结合的新背景出发,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环境下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企业精神,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双重发展是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这样不仅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模式还能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双重发展。第一,搭建良好平台,学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促进产教融合的进一步推进和开发,在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的制定与教学计划的安排上通过与企业的沟通、协商,将传统的课程教学内容与工学结合环境下企业的相关内容有效融入,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老师的相互交流实现理论知识与企业知识的融合,通过让高校的老师定期到企业工作,企业的员工到学校定期深造,这样不仅可以让高职院校的老师了解当前工学结合环境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明确教学方向和教学目标,而企业的员工通过定期到高职院校深造,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与实践经验,更好的促进课堂理论知识的提升,以便更好的运用到企业生产中。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加强与党校的联系,党校作为我国思想政治课程研究与推动的一个平台,对当前我国发展中所依据的一系列理论知识有着传播与推动的作用,高校通过与党校搭建良好的平台,让学生理论学习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这样可以实现个人与党校的双重发展。第二,开发第二课程,工学结合环境下,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除了课堂学习,积极拓展第二课程,开发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很关键,高职院校要挖掘思政课程的实践内容,通过户外课程的开设,实现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双重提升。例如,思政课程中关于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教学内容,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讲理论—实践—理论提升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让学生深刻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比如,带学生红色基地学习体验学习,但不是简单的参观学习,而是通过创设当时的情景让学生亲自体验,这样的户外课程不仅可以高效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能让学生在亲自体验中实现理论知识的创新。

2.3 最后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工学结合环境下学与行同等重要,密不可分,这就要求高职思政课程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改变传统的以学生分数为主的课程评价体系,从学生的理论知识分数、学生的课程体验、学生的实践操作、学习过程全方位的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体系,促进高职院校不断完善课程设置,提升教学能力,实现学校、个人、企业的全面发展。例如,传统的思政课程评价体系可能注重以学生学习成绩来评价思政课程教学体系,这种教学体系可能对促进学生成绩提升和老师改善教学模式有所帮助,但是,工学结合环境下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评价,如果采用过程式的评价体系,不仅对学生的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对学生的企业实践以及学生的课程体验与课后感受进行整体评价,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对学生和企业发展的作用也不言而喻此外,工学结合环境下对高职院校老师的要求也比较高,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院校的思政老师不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还必须具备企业生产、管理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实现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提升的双重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完善人才激励制度和高职院校专业老师考核制度,通过定期培训,定期考核的制度不断促进老师主动学习,自我提升,从而满足现阶段工学结合环境下对老师的新要求。例如,现阶段高职院校都有定期的学习培训学习,但是,大都以提升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教学能力的提升,这对老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工学结合环境下,学生学习知识和教学环境的改变,为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高职院校可以从当前工学结合的背景下出发,通过完善高职院校老师考核制度,拓宽高职院校考核内容,不断提高高职院校老师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从而满足现阶段我国工学结合背景下对老师的新要求。

3 结束语

高职思政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不论是对学生个人素养的提升还是对国家整体素质的提升都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国提出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推行下,高职院校必须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从而提升人才素质,满足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工学思政
盐工学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盐工学人
——沈 妉
思政课“需求侧”
盐工学人
——李 琦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