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牧骑对内蒙古地区文化认同的作用研究
2020-01-10郑杰
郑 杰
(内蒙古师范大学 民族学人类学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乌兰牧骑在实现内蒙古地区文化认同,推进内蒙古文化事业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乌兰牧骑的发展也逐渐与时代创新相结合,不断增强内蒙古各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以文化繁荣引领社会风尚,铸牢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一、乌兰牧骑的发展历程
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交通不便等因素,世代生活在内蒙古地区的草原人民不但生活水平较低,而且文化生活十分贫瘠。1957 年,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工作组的考察结果,中共内蒙古党委和政府决定建立一支小型综合文化工作队,这支工作队即乌兰牧骑。我国第一支乌兰牧骑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苏尼特右旗建立,成立之初被广大农牧民群众接受和认可。1961 年至1966 年,乌兰牧骑进入转折发展期。1961 年12 月,转折时期的乌兰牧骑因自然灾害影响发展受到重创。1962 年1 月10 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文化工作的决定》为乌兰牧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965 年至1966 年,乌兰牧骑迅速恢复,成功举办多次大型巡回演出。1985 年至1993 年,乌兰牧骑的文化事业开始走向高潮,各地区相继成立乌兰牧骑学会,使乌兰牧骑的理论研究有了更专业的学术组织。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乌兰牧骑也与时俱进,创作了更多主题新颖、独具特色的文艺作品,进一步推动了内蒙古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文化认同的定义
关于文化认同的定义,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完全统一的说法。《中华文化词典》将文化认同解释为一种肯定的文化价值判断,即文化群体或文化成员承认群内新文化或群外异文化因素的价值效用符合传统文化价值标准的认可态度与方式。它是在全球化发展迅速的今天,人们面临文化乱象和文化冲击的前提下,对不管是历史传承的优秀文化还是当今时代产生的文化的认可和赞同。该文化所代表的价值观体系和精神,能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种归属感和认同感并不狭隘地局限于对本民族、本国家文化的认可,也是对国外其他优秀文化的赞同。所以,文化认同本身不否认文化的差异性,而是承认文化的多元性和共存性。
乌兰牧骑作为蒙古族文化认同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传承蒙古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内蒙古地区的文化认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1]乌兰牧骑在发挥自身独特文化魅力的同时,自觉承担起弘扬时代精神的责任和传承优秀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通过发挥在内蒙古地区文化认同中的作用,促进了内蒙古地区的文明建设,以及文化事业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内蒙古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供了切实有力的保障,是实现各民族团结奋进、友好互助的有力条件,从而也让红色文化精神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充分发挥时代价值,展现新时代的边疆风采。
三、乌兰牧骑对内蒙古地区文化认同的推动作用
(一)在实践中前行,推进内蒙古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2017 年,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收到了来自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总书记在信中给予队员们亲切的关怀和殷切的期望,对乌兰牧骑在文化传播中的意义和价值作出了肯定。几十年的风雨兼程,内蒙古各地区的乌兰牧骑都留下了让后人赞不绝口的先进事迹,在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实现内蒙古地区文化认同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建队较早的巴林右旗乌兰牧骑擅长民族歌舞,能适应各种不同场合的演出。其编创的舞蹈《巴林蒙古女性》在第五届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大赛上荣获全国舞蹈界最高奖项——荷花奖;敖汉旗的乌兰牧骑自1966 年成立以来便积极深入广大农牧地区进行公益汇演,演出已高达300 场次,连续多年荣获多次奖励,被赤峰市其他的乌兰牧骑视为榜样,其中,儿童评剧《少年英雄赖宁》,受到了中宣部、文化部的表彰奖励。除此之外,乌兰牧骑在内蒙古文化事业的建设中也展现出不容小觑的重要力量,他们以独特的表演形式、丰富的艺术手段,在传承蒙古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彰显传统文化独具特色的时代价值,增强了蒙古族地区的人民群众对蒙古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一部部极具感染力和艺术鲜活力的文艺作品使各地区的乌兰牧骑成为推动内蒙古文化繁荣发展、实现内蒙古地区文化认同的一支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队伍。
(二)传承红色文化,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乌兰牧骑自诞生起就被赋予了鲜明的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文化事业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成功案例。“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这不仅是乌兰牧骑在文艺事业发展中的行动指南,而且是队员们在表演过程中始终追求的理想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乌兰牧骑在60 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不忘初心和使命,向广大农牧民群众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他们踏上井冈山,为当年带兵打仗的老红军以及在战场上牺牲的革命英烈家属送去慰问演出,演唱红军之歌、表演当年的革命戏剧;他们深入大庆油田,为在茫茫荒原的井架下工作的石油工人送去温馨演出,为石油工人们演唱《石油工人之歌》,这一幕幕令人感动的先进事迹,体现了乌兰牧骑“红色轻骑兵” 的鲜明特色,传承和弘扬了红色文化,让红色精神在时代的道路上熠熠闪光。
毛泽东同志曾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过:“文艺工作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内蒙古各地区的乌兰牧骑作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在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的过程中,推动了内蒙古地区民族文化事业的进步,丰富了广大游牧地区群众的业余文化艺术生活,提高了牧民们的政治觉悟,增强了内蒙古地区群众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对优秀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让乌兰牧骑精神成为辽阔草原上的一面优秀旗帜,在新时代的历史进程中续写辉煌。
(三)勇于创新,充分展现乌兰牧骑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
新时代的乌兰牧骑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思想,把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立足党的民族政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出一部部质量更高、影响力更大、民族特色更浓的民族文艺作品。在开阔各族人民眼界的同时传递优秀的蒙古族文化和中华文化,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守护好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作出了重要贡献。
艺术源于生活,生活需要艺术。新时期,内蒙古各地区的乌兰牧骑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乌兰牧骑的重要指示精神,创作出了贴近人民生活的优秀作品,如苏尼特右乌兰牧骑的新歌《马奈乌兰牧骑》、群舞《传奇贝依力格》,通辽市库伦旗乌兰牧骑的《天地安代》,二连浩特乌兰牧骑的长调民歌《清凉的杭盖》等。这些民族特色鲜明,感染力、影响力极强的新作品,切实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展现了乌兰牧骑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魅力,增强了广大牧民群众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坚持“引进来” 与“走出去” 相结合,积极同外界进行交流,不断吸收和借鉴国外其他优秀艺术表演团体的表演形式,这是乌兰牧骑从成立之初就非常注重的原则。在经济生活迅速发展的新时代,乌兰牧骑继续发扬时代精神,通过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方式,创作出更多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开始走出中国、走向国际,在国际舞台上成为中国精神的一张亮眼名片。
结语
新时代,内蒙古自治区各乌兰牧骑要继续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在作品的创作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发挥乌兰牧骑在实现内蒙古文化认同中的作用,不断促进内蒙古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还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 建设,注重同外界文化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蒙古马精神”,在合作学习的交流中,创作出更具代表性的草原文化艺术精品。在这一过程过程中,乌兰牧骑要始终坚定文化自信,实现国内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充分发挥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和独特的时代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