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不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手术的临床效果
2020-01-09冯建国
冯建国
肺癌是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与生活习惯、环境、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速度较快[1-2]。肺癌根治术是临床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其中电视胸腔镜下手术因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成为常用术式,以往临床多在三孔胸腔镜下实施,但因手术创伤会导致患者出现免疫抑制,增加肿瘤复发、转移和感染性炎症等不良现象发生几率[3-4]。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放弃辅助操作孔,仅保留一个操作孔,可防止损伤患者胸壁神经与周围组织,使术后疼痛感减轻,效果突出[5]。为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单孔与三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手术的临床效果。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就诊于本院的60例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三孔组女12例,男18例;年龄31~72 岁,平均年龄(51.28±4.26)岁;TNM 分期:Ⅰ期18例,Ⅱ期12例;病理分型:腺癌10例,鳞癌20例。单孔组女11例,男19例;年龄29~69 岁,平均年龄(51.25±4.23)岁;TNM 分期:Ⅰ期17例,Ⅱ期13例;病理分型:腺癌8例,鳞癌22例。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经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癌;TNM分期为Ⅰ-Ⅱ期;签署知情同意书;无交流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和意识障碍。(2)排除标准:中央型肺癌;胸腔镜治疗禁忌症;脑部器质性疾病;既往有严重外伤史、胸部手术史;远处转移。
1.3 方法
两组手术均在双腔气管插管麻醉下实施,术中取健侧卧位,用棉垫垫于腋下,取健侧单侧通气。单孔组使用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手术治疗:于腋中线第5 肋间做一切口,长度约4 cm,在切口处放置保护套,胸腔镜下实施淋巴结清扫术和肺叶切除术。术中用腹腔镜夹(hemlock)夹闭肺静、动脉,使用超声刀离断、结扎,常规留置引流管于切口处,关闭切口。三孔组行三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手术治疗:分别在腋前线第4 肋间、腋中线第7 肋间、腋后线第6 肋间做切口,长度为4.0 cm、1.5~2.0 cm、2.0 cm,三者分别作为操作孔、观察孔、副操作孔。将保护套经腋前线切口置入,套管针(trocar)经腋中线置入。其余操作同单孔组。两组术后均常规使用自控静脉镇痛泵止痛,术后第2 d 停用,若患者双肺腹胀良好且引流量低于100 mL,可将引流管拔出。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手术用时、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失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1 d 疼痛程度等围术期指标。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疼痛程度评估,分值为0~10 分,分值越高则疼痛程度越重。(2)分别采集两组术前、术后3 d 外周静脉血5 mL,抗凝,离心取上清液,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免疫功能:CD4+、CD3+、CD4+/CD8+。(3)比较两组术后胸腔积液、肺不张、皮下气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围术期指标
单孔组手术用时长于三孔组,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于三孔组,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评分低于三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孔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与三孔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免疫功能
单孔组术前免疫功能各指标水平与三孔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 d,单孔组CD4+、CD3+、CD4+/CD8+高于三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3 并发症
单孔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三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肺癌为临床致死首要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等特点,对于有条件手术的患者临床多行肺癌根治术治疗。手术可将肿瘤病灶切除,降低癌细胞转移、扩散、浸润风险,以挽救患者生命[6-8]。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是临床治疗肺癌患者的常用微创术式,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可降低手术创伤、保障手术疗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9-10]。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
表2 两组免疫功能对比()
表2 两组免疫功能对比()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例(%)]
肺癌根治术为侵入性操作,手术创伤、麻醉及应激反应均会导致患者出现程度不一的免疫抑制,降低患者免疫功能,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复[11]。本研究中,单孔组CD4+、CD3+、CD4+/CD8+高于三孔组,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于三孔组,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评分三孔组;单孔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三孔组相当,提示单孔与三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手术治疗效果、安全性相当,但单孔胸腔镜下术可更好的减轻术后疼痛,对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减少术后引流量,术后恢复快。单孔胸腔镜下手术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防止患者因害怕疼痛而排斥咳嗽、排痰,进而减少术后肺部感染等发生,为患者病情恢复提供有利条件,缩短住院时间[12-13]。与三孔胸腔镜相比,单孔胸腔镜下手术中仅有1个切口,且切口多选择胸壁胸大肌旁缘或下缘肌肉较少位置的肋间,能防止破坏患者胸背部肌肉、神经,减少手术切口位置肌肉与神经的破坏;同时术中未使用套管针,能避免硬质套管针对骨膜与肋间神经形成卡压,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利用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增强体质,促进患者病情恢复[14-17]。由于疼痛减轻,患者可更有效的咳嗽咳痰,将肺部渗血和分泌物充分排尽,还能减轻免疫抑制,利于机体对定植菌或外来菌的防御,为患者术后早期病情恢复提供有利条件。本研究中,单孔组手术用时长于三孔组,究其原因在于单孔胸腔镜下手术操作器械均由同一个切口置入,相互干扰,会对操作造成影响而延长手术时间。
综上所述,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手术治疗肺癌效果、安全性与三孔胸腔镜下手术相当,但其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减少术后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