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的效果
2020-01-09饶华
饶华
在临床上,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为一种常见疾病,使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治疗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联合LC 治疗是当前主要的两组方式[1]。当前,在处理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方面的成功率逐步提升,其创伤也不断缩小。这两种方法虽然在治疗中会获取有效效果,但还不容易被患者接受,存在较大争议。所以,需要在临床上加以数据论证,证明不同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2]。在本文中,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共收治7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具体研究如下。
1 临床数据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数据资料
医院收治了7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其收治时间为2017年12月—2018年12月。这些患者予以奇偶法的形式划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
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23例,最小年龄43 岁,最大年龄70 岁,平均(52.32±2.13)岁。胆总管直径最短0.86 cm,最长为2.3 cm,平均(1.14±0.02)cm。胆总管结石直径最短为0.3 cm,最长为2.0 cm,平均(0.89±1.8)cm。
观察组:男性11例,女性24例,最小年龄42 岁,最大年龄71 岁,平均(52.33±2.12)岁。胆总管直径最短0.85 cm,最长为2.4 cm,平均(1.15±0.03)cm。胆总管结石直径最短为0.4 cm,最长为2.1 cm,平均(0.88±1.7)cm。
纳入标准:(1)了解本研究内容,自愿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肾肝脏患者;(2)病案资料不全;(3)精神疾病患者。
在上述各个资料比对分析后,未发现统计学研究意义的存在,即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ERCP、EST 与LC 联合治疗[3]。该方法的具体操作为:患者的体位需保持左侧卧位,并在手术前期,给予患者局部麻醉。完成该工作后,置入十二指肠镜,使其能够达到十二指肠降部[4]。期间,要完成十二指肠乳头标记工作,并在胆总管内插入造影导管,注入造影剂,保证能确定好胆管结石的位置、数量和大小等。在胆总管内,为其插入切开刀,切开括约肌,主要的切开方向为11~12 点方向,其标准是按照患者的结石直径、乳头的扩张程度作为标准,促使切开长度更为合适。这时候,取出结石,确定好造影、结石是否被完全清除[5]。完成手术后,需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详细观察,如:患者血、尿淀粉酶、腹部变化等,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也需详细观察。在完成手术一周后,执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6]。
观察组:LCBDE 联合LC 治疗。首先执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该手术方法参照对照组。在完成该手术后,需要解剖胆囊三角,游离出胆囊管。如果发现患者的胆囊管比较粗,需要给予缝线结扎,利用生物夹夹闭,但注意期间不能将其切断[7]。
1.3 效果判定标准
观察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后的成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数据信息均采取SPSS 17.0 版本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用率(%)的形式表示,行χ2检验,数值判定标准为P <0.05,证明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观察组:手术成功人数为30例,成功率为85.71%;对照组:手术成功人数为20例,成功率为57.14%。χ2=7.0000,P=0.0081。经过比对可以发现,两组呈现P <0.05 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分析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分析
如表1 所示,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观察组的指标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对分析后能发现统计学的研究意义,为P <0.05。
3 讨论
临床上,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为外科的常见疾病,在治疗中多采取手术方法[8]。随着近几年医学技术的不断成熟,腹腔镜微创技术被广泛应用,在临床上得到推广。ERCP、EST 与LC联合治疗为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内镜逆行胆囊管造影与LC联合治疗,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主要微创术[9]。尤其是在近几年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下,其饮食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人们的营养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胆石症的发病效率,其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基于相关的资料报道显示,发现我国的胆囊结石患者中,成人发病率达到16.5%,其中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在19%以上[10]。
所以说,引进微创技术,并在微创技术逐渐完善的条件下将腹腔镜联合取石术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和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比较分析,其发挥的优势十分明显,存在的安全性更高。使用LCBDE 联合LC 治疗可以结合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效果十分显著[11]。近几年,LCBDE 联合LC 治疗方法在国内被很多学者认可,该手术方式可以实现一次性治疗,能够有效解决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在手术方面会充分发现其优势,能降低总有的手术时间,降低患者的手术费用,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该方法是在腹腔镜胆总管来检查,基于T 管引流手术基础来执行一期缝合胆总管,其发挥的优势十分显著[12-13]。LCBDE 联合LC 治疗能够基于纤维胆道镜查看患者的病变位置,达到整体的精准操作,实现了一次性的胆囊切除和清除。ERCP、EST 与LC 联合治疗虽然不需要放置T 管,患者痛苦降低,能有效保护患者的生理功能和解剖结构,但适合应用在高危、高龄阶段的患者。所以说,不同手术方式的使用,需结合患者实际选择,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其价值,促使手术成功率的提升。
综上所述,使用LCBDE 联合LC 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获取的临床效果准确,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其肝损伤风险也不会增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该手术更为经济,适合大部分患者接受。所以,在临床上对其有效探究和应用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