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患者需求为导向的临床护理路径对卒中后偏瘫患者主观感受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1-09李秀玲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偏瘫主观导向

李秀玲

卒中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其致残、致死率高,且70%以上存活者存在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其中以偏瘫后遗症较常见[1]。卒中后偏瘫康复缓慢,需长期巩固性治疗,但该类患者角色转变大,自理能力及社会功能差,易出现悲观情绪,不利于病情康复,临床需加强护理干预[2]。基于患者需求为导向的临床护理路径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种护理模式,其更切合患者真实需求。有研究指出,在心外科术后患者康复中应用基于患者需求为导向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显著缓解疼痛,促进患者建立良好自我行为[3]。本研究旨在观察该干预模式对卒中后偏瘫患者主观感受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1月我院卒中后偏瘫患者127例,纳入标准:明确卒中史;单侧偏瘫;患者与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有肢体功能障碍;精神异常;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将患者随机分试验组64例和对照组63例,试验组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53~78岁,平均(65.53±5.25)岁;学历:小学及以下39例,初中16例,高中及以上9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28例;年龄53~79岁,平均(65.89±5.21)岁;学历:小学及以下40例,初中14例,高中及以上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学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指导家属予以日常生活帮扶、体位护理、用药等,协助其进行适宜强度的康复训练。

1.2.2 试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基于患者需求为导向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1)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以时间为导向结合患者需求制订卒中后偏瘫干预方案。(2)方案实施。第1天:责任护士向患者积极介绍科室、病房环境、主治医师及同病房病友,消除陌生感,初步建立信任关系;协助其完成相关检查,并详细指导用药、介绍注意事项等。第2天:积极反馈已查结果,并协助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介绍康复计划、预计能达到效果等;通过病房多媒体系统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演示发病及康复治疗机制,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播放既往卒中后偏瘫康复良好患者康复过程及日常生活点滴(康复中出现的挫折及克服过程、康复后外出旅游情景等),协助其建立康复信心;责任护士积极了解不同患者内心感受、疑问,予以针对性疏导、解答。第3~7天:多媒体系统播放康复训练方法、技巧,动画演示康复训练可达到的效果,同时邀请家属陪同实施康复训练,督促执行康复内容,责任护士注意监督运动方式及运动量。第8~14天:评估平衡、步行能力及康复训练效果,指导家属学会坐位、床上负重、动作训练,为出院后指导患者实施家庭训练做好准备。第15~21天:随康复进程不断纠正、调整康复方案,抑制异常模式,强化康复信心;第22~28天:出院前完成复查,指导患者填写护理效果调查表;评估康复效果;制订出院康复方案;指导饮食、用药,强调遵医治疗重要性;协助其办理出院手续。

1.3 观察指标 (1)主观感受。两组干预前后以总体幸福感评估量表(GWB)评估主观感受,GWB 量表包括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控制、松弛与紧张 6 个因子共 33 项,其中 1,3,6,7,9,11,13,15,16 为反向评分,总分值越高提示幸福度越高[4]。(2)生活质量。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估生活质量,选取家庭角色(15分)、活动能力(30分)两方面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GWB评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GWB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GWB评分比较(分,

2.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家庭角色、活动能力评分显著提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偏瘫是卒中常见后遗症之一,亦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主观感受降低的主要因素。有研究表明,在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予以适宜护理干预,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促进病情转归。

基于患者需求为导向的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综合性的护理模式,其干预程序更标准化,且能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更切合不同患者需求,利于确保各项护理内容有效落实[6]。张艳玲等[7]研究显示,基于患者需求为导向的优质护理措施能加快老年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恢复吞咽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刘艳等[8]研究指出,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失语症状。本研究将基于患者需求导向的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结果发现,干预后两组GWB、家庭角色、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该干预模式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主观感受。生活质量是指不同文化及价值体系的个体,对与自身期望、标准、目标及所关心事物有关生存状态的主观体验[9-10]。卒中后偏瘫患者因自身角色转变大,活动能力受限,其主观体验低下,加之对疾病、治疗缺乏认知,易产生悲观情绪,影响生活质量及主观感受[11]。本研究采用基于患者需求为导向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以入院时间为轴线,从提高对疾病认知入手,逐渐转变卒中后偏瘫患者对目前状态的错误认知,促使其积极治疗,同时号召家属参与护理过程,能最大程度给予其情感支持,使其感受到仍是家庭不可缺少的成员之一,利于获得幸福感。

综上所述,基于需求为导向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及主观感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偏瘫主观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