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索
——以探究王昭君文学形象及其文化内涵教学为例

2020-01-09

课外语文 2020年6期
关键词:王昭君昭君群文

谢 丹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黑龙江 大庆 163000)

一、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概念辨析

(一)群文阅读的特征

群文阅读应该是短时间的阅读。笔者理想中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一节课既完成阅读,也完成议题的思考与探究。当然如果文本过多,或文本难度较大,可以扩充时间到两节课。

群文阅读材料的构成,一定是有目的的安排。这个目的就应该是群文阅读的核心议题。教师要用一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完成多个学习任务。议题应该是开放的、思辨的,能激发出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表达的渴望。

(二)群文阅读与单篇阅读的比较

群文阅读与单篇阅读并没有优劣之分,各有优势,适用不同的教学目的。

1.适用教学目的的不同

单篇教学的课文主要是语文教育专家或教材的编写者选编的读物,这些文章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字词、完整的句子、正确的句法、典型的体裁特征、典型的主旨表达。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就比较重视文本的意义。群文阅读中所选用的文本,是教师和学生根据自己的语文程度和兴趣选择的文本,文本一般是相对完整的,保有了作者个人的观点、写作风格、写作技巧。而这些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比较中完善思维体系。

2.课堂的主导地位不同

在单篇精度中,一般是以师生对话逐层展开教育的,在问与答中引导出标准答案和统一模式。老师定出教学目标,学生达成教学目标,这样的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主导,或归纳或演绎,比较高效地完成某一个知识点、方法、情感的获得。

群文阅读,是学生主动设计讨论话题,自己说出自己的感受,没有固定答案,重在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是“闲谈”的风格。学生在课堂中起到了主导作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提供的是不同的策略、方法,帮助学生探究出更有意义的、生成性的能力。

3.教学评价的角度不同

单篇精读最后评价考核的内容应该是相关的知识、技能,教师的问题设计会围绕文本内容产生,在老师那里多半是有参考答案的。

群文阅读的评价考核内容是学生在阅读中从不同层面对文本的理解,是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表达,是学生思维的提升与发展,是解决真实情境时所具备的关键品质和核心能力。

二、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实践探索

笔者选择了8 篇有关昭君出塞的文本组成群文阅读。分别是东晋葛洪《西京杂记》(节选)、南朝范晔《后汉书·南匈奴列传》(节选)、唐杜甫《咏怀古迹》、北宋欧阳修《明妃曲和王介甫作》(其二)、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删减)、明汪循《明妃》、神话传说《明妃出生》(节选)、朱大可《王昭君高歌欢乐颂》。这8 篇文章跨越7 个时代、8 种文体。

笔者确定了任务群学习的核心问题“谁为昭君定妆容”,目标是让学生感知、梳理昭君形象,探究复杂形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获得鉴赏文学形象规律性启示。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教学分为课前任务群驱动自学,课上情境带动探究,课后评估相随三个步骤。

课前任务一:阅读群文,感知、鉴赏不同的昭君形象,发现作者情感态度、观点,通过学习微课描写人物形象的手法,完成自读表格。

课上环节一:为王昭君进行女性文学人物分组,考查学生对昭君形象的理解能力。

A.刘兰芝(《孔雀东南飞》)、琵琶女(《琵琶行》)、祥林嫂(《祝福》)、王昭君(?)

B.“氓”的“妻子”卫女(《氓》)、窦娥(《窦娥冤》)、蘩渏(《雷雨》)、王昭君(?)

C.花木兰(《木兰辞》)、穆桂英(《杨门女将》)、刘和珍(《记念刘和珍君》)、王昭君(?)

课上环节二:探究复杂、多义的王昭君形象的成因,也就是笔者的核心问题谁为昭君定妆容。

学生仅能从知人论世的层面剖析形象,笔者采用假设推论法和摘取同一文化方向下的诗歌组,引导学生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剖析昭君形象。

(1)对思乡恋国母题的吟咏

追问1:如果杜甫一生顺达,从未离开过家乡是不是就不会去写哀怨、思乡的昭君?

选择不同时代,不同际遇的作者的诗文:“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道里悠长”东汉蔡邕《怨旷思维歌》;“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归无来日”唐李白《王昭君》;“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唐卢照邻《昭君怨》;“未央宫殿知何处?目送征鸿南去”宋秦观《调笑令·昭君》;“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宋王安石《明妃曲》;“冢中骨已寒,上有汉宫草”清沈初《王昭君辞》。

昭君一个弱女子远离文明富庶的汉宫,远嫁到气候酷寒、黄沙飞扬、习俗迥异的塞外匈奴,古人嫁女到邻村尚悲切不已,所以昭君的思乡恋国就是人之常情了。这样的昭君是历代文人作家经久不衰的创作题材。

(2)士大夫爱国情怀和忧患意识

追问1:如果欧阳修没有生活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是不是不会用昭君出塞讽喻政治了呢?

选择不同时代,不同际遇的士大夫的作品:“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唐胡曾《汉宫》;“地下前年骨,谁为辅佐臣”唐戎昱《咏史》;“静得胡尘唯妾身,汉家文武合羞死”宋释智圆《昭君辞》;“自是君王先错计,爱将耳目寄他人”宋徐均《王昭君》;“画工误妾何足算,世有妨贤病国人”明魏偁《王昭君》;“汉主曾闻杀画师,画师何足定妍媸”清刘献廷《王昭君二首》。

古代知识分子以道义为己任,他们的诗文有针砭时弊的作用,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和自省,只不过国家越危机时,这种爱国和忧患意识就越强烈。

(3)以和为贵的民族关系处理原则

很多人物是具有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的,那么,老百姓眼中昭君是什么形象?为什么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是爱国的、英雄的形象呢?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们中华民族始终坚持“以和为贵”。

课上环节三:无论是哀怨的昭君,还是抗争的昭君,还是爱国的昭君,她们生命中有什么共性的东西,打动着无数文人墨客?

无论是哀怨的昭君还是抗争的昭君,我们看到的是昭君自由生命意识的外现和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追求。康德说“美即自由”,无论是美女远嫁的悲剧之美,还是牺牲自我,安邦定国、崇高之美,或是抗争命运、追求自由的生命之美,正是这些熠熠生辉的美感,才使得昭君从大汉走向大漠,从大漠走向历史,从历史走向文学,从文学走向永恒。

你此时再看昭君时,她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形象了。她是作者情感的高度共鸣,她是时代声音的竭力呼唤,她是民族文化的晶莹浪花,她是生命意识的审美关照。

猜你喜欢

王昭君昭君群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昭君
昭君
昭君戏中王昭君与刘文龙故事合流现象研究
浅论王昭君诗词中“怨”的艺术特征
群文活动
明妃王昭君
《王昭君变文》与唐咸安公主关系论考
昭君别院
长歌一曲昭君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