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青少年信息素养教育路径探析
——以山东省图书馆青少年社会实践为例

2020-01-09

图书馆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青少年图书馆素养

韩 雷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 济南 250100)

1 青少年信息素养

1.1 信息素养

1974 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Zurkowski 首次提出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解释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能。随后,各国图书馆界专家学者对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相应的阐释。从信息素养概念的提出到今天已经过去40余年,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更新变革,信息素养的内涵也在不断拓展,但其核心意旨不变。概括来讲,信息素养就是具备信息意识,掌握信息获取技术与手段,能够进行信息处理并用于指导实践的能力。

1.2 提升青少年信息素养的意义和途径

基于网络互联和大数据的信息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大爆炸时代。青少年社会阅历浅,对纷繁复杂的各种信息缺少分辨能力,处于知识储备、心理塑造的关键时期。目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侧重青少年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信息分析与辨别能力,有利于青少年拓展优化知识结构、提升理性思辨能力,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接受终身教育奠定基础。因此,应将青少年信息素养同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的教育放在同等重要地位。

当前,青少年信息素养教育没有受到普遍重视,提升信息素养的途径基本上就是其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主要包括:家长、老师的言传身教和知识教育;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的宣传报道;网络搜索引擎、学习网站及音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服务;青少年间的横向信息交流互动;以及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在内的公共机构开展的社会教育。以上渠道构成青少年主要的信息获取来源,其中家庭、学校对青少年信息素养教育作用较大。

2 公共图书馆开展青少年信息素养教育现状

国际图联主席格洛里亚·佩雷斯·萨尔梅隆在2019 年最新版《发展与信息获取》(简称DA21)序言中指出“信息获取将有助于人们寻求更好的生活”,呼吁图书馆要抓住机遇开展信息素养教育[1]。国内图书馆学者吴建中在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图书馆员笔谈中指出,信息素养教育是图书馆参与和融入社会的一个重要抓手[2]。如今国内外发展环境对图书馆推进信息素养教育很有利,要抓住这一机遇,提高图书馆服务在社会发展中的能见度和影响力。

与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对称的是,我国公共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相关研究和实践都不甚理想。针对公共图书馆开展青少年信息素养教育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更少。笔者于2019年11月以中国知网为检索平台,以“主题”为检索路径,构建检索表达式为“图书馆”and“青少年信息素养”or“图书馆”and“青少年信息素质”,对近11 年(2009-2019)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共检索有效文献26 篇(实际检索出27 篇,其中一篇重复),其中普通期刊论文23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3篇。其中仅一篇提到利用社会实践面向青少年开展知识讲座,从而利用图书馆的优势培养道德素质。

在实践中,我国信息素养教育主要集中在高校,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相对迟缓[3]。公共图书馆开展青少年信息素养教育尚处于摸索阶段,业界尚未形成系统、完备的信息教育课程。其影响力也较弱,据部分区域调查,只有28.3%的未成年人非常同意通过图书馆获取信息,22.7%的未成年人不太同意和很不同意通过图书馆获取信息[4]。对比发达国家,我们还有很多提升空间。国外青少年信息素养培养的实施是学校与图书馆合作完成的,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将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培养视为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5]。政府给予政策保障,图书馆成立专门青少年信息素养教育委员会,开发研制系统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在全社会形成一整套利于公共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体系。

从广义上看,公共图书馆开展的日常文献及信息服务,本身有助于公众(包括青少年在内)提升信息素养,但就信息素养教育来说,日常服务具有泛在化、随意性、片面性及被动性等缺陷,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素养教育职能。实现这一职能,为公众提供更优质全面的信息素养教育,需要公共图书馆制定更为系统化、专业化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而青少年社会实践集中于寒暑假,便于开展系统性的信息素养教育,具有技术资源、法律制度、社会需求等多方面优势,形式更加灵活,甚至可以根据对象年龄和认知能力对活动内容进行“私人订制”,是图书馆发挥信息素养教育职能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山东省图书馆青少年社会实践为案例,探析公共图书馆在社会实践中开展青少年信息素养教育的可行性。

2.1 公共图书馆开展青少年社会实践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作为全民阅读推广的重要组成,公共图书馆普遍利用寒暑假等节假日开展青少年社会实践。受众主要是6-18周岁学龄青少年,以中学生为服务重点。活动形式主要包括书刊整理上架、书刊借还等基础性的图书馆员职业体验,讲座、展览、文化赛事等阅读推广活动的志愿服务,以及参与书刊编目、导读咨询等“进阶版”实践活动。旨在帮助他们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培养阅读兴趣,以及本文重点阐述的信息素养培养;引导青少年发扬志愿者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体验图书馆员职业,推动全民阅读。

公共图书馆开展青少年社会实践工作,因其策划组织、读者参与的门槛较低,在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体系中不占有重要位置。而且,传统的青少年社会实践往往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图书馆重视程度不够,被动或半主动开展活动。应对青少年社会实践需求,图书馆推出寒暑假及日常社会实践岗位,但与图书馆阅读推广体系重点打造的文化活动相比,对青少年社会实践工作认识不足。二是活动形式单一,青少年参与热情不高。以整理书架、协助借还书为主,忽略青少年信息获取能力培养。三是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育。对青少年能力培养缺少清晰定位和科学规划,忽略青少年接受程度,主题不突出。

2.2 公共图书馆具备开展青少年信息素养教育的条件

2.2.1 公共图书馆具有社会教育职能

公共图书馆具有的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等职能赋予了公共图书馆开展社会实践的能力,提升青少年信息素养的职责。2017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也明确规定: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开展面向少年儿童的阅读指导和社会教育活动,并为学校开展有关课外活动提供支持。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将社会实践摆在青少年信息素养教育的高度加以重视,负起青少年“信息导航员”的角色,帮助青少年扣好信息应用的“第一粒扣子”。

2.2.2 公共图书馆具有资源和服务优势

公共图书馆拥有海量信息资源,承载区域总书库职能,拥有一批参考咨询、计算机技术、文献学、阅读推广等领域专业人才,还广泛开展区域间的资源共享、馆际互借等工作,更加充实了文献信息资源,具备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条件。

2.2.3 青少年具有社会实践的迫切需求

当前,青少年社会实践能力受到家长及教育部门的重视,学校每学期都对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有相应的学时要求。如上海市教委2019 年推出的《上海市初中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工作实施办法》规定:初中阶段社会实践中社会考察、公益劳动、职业体验不低于248课时,平均每学期不少于41课时[6]。

3 公共图书馆利用社会实践提升青少年信息素养的路径

信息涵盖范围广泛,信息素养也是一项综合的社会能力。在针对青少年信息素养提升的社会实践项目设计时,不可盲目扩大信息素养外延,致使活动内容走向娱乐化或说教化误区。应坚守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和社会教育职能,深入研究青少年接受能力和心理发展阶段,紧密围绕培养青少年信息意识和信息获取、处理及应用能力展开。综合技能性、趣味性和形式多样化,做到契合青少年需求与兴趣,在活动内容上避免学术化和知识灌输。山东省图书馆自2017 年底,利用中小学寒暑假举办青少年社会实践(信息素养专题),每期时长2-3 天,为保证活动效果每期招收学员不超过50人。设置内容和流程包括:岗前信息能力培训、学员分组、分配信息课题任务、图书馆职业体验、馆内参观讲解、团队自由完成信息课题、课题成果汇报等。利用网络平台组织报名,岗位往往供不应求。

3.1 培养“四个能力”

山东省图书馆利用社会实践开展青少年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注重“四个能力”的培养,围绕信息素养“四个能力”有侧重地安排活动具体环节。

3.1.1 信息意识能力

在社会实践中,引导青少年树立信息意识,充分认识信息的重要价值,增强信息应用的主动意识。遵守信息伦理道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传播信息健康、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不传播歪曲、虚假或未经证实的敏感信息,不利用传播歪曲、虚假信息谋取不正当利益。

3.1.2 信息获取能力

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网络交互、网上购物、在线教育蓬勃发展,但也存在网络使用娱乐化、简单化的问题。帮助青少年梳理信息获取渠道,引导其拓展信息获取渠道,特别是利用信息工具进行有效信息检索的能力。初步了解关键词设置技巧、搜索引擎及高级搜索功能、专门数据库使用等。掌握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基本使用技巧,了解图书内容、形式、体裁和用途等基础知识。

3.1.3 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处理能力对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利用图书馆分析工具和手段,对海量无序信息进行有效分析,鉴别真伪、去粗取精,得出对本人或团队有价值的知识性、规律性信息,也是创造新信息的能力。

3.1.4 信息应用与交流能力

基于信息的可传递性,引导青少年对准确、有效信息进行应用,促进其成长和认知世界的能力。包括在社会实践中就已掌握信息面向外界进行有效信息输出的能力,如:日常交流、演讲朗诵、辩论等多种表现形式。

3.2 具体方法

在青少年社会实践中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应统筹考虑培养信息意识、信息检索能力、信息分析处理能力、信息应用能力等各方面,对社会实践项目设置、馆藏资源利用、师资配备进行有效配置。创新活动形式,激发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兴趣,激发信息素养潜能。因社会实践时间限制,图书馆应建立系统化信息素养教育体系,鼓励青少年持续参与,获取更深入、全面的信息素养教育。

3.2.1 图书馆职业体验

常规的社会实践是带领青少年进入读者服务窗口部门,通过协助读者进行图书检索、操作自助借还设备,图书整理、上架及其他日常工作,参与一线读者服务。在此基础上,可根据社会实践时长,有针对性地增加图书情报加工全流程体验环节,避免职业体验简单化、体力劳动化,帮助青少年全面、系统了解现代公共图书馆职能性质、运行服务模式和社会效益。引导青少年树立公共服务意识,从图书馆了解公共机构乃至社会的运行规则,同时也有助于公共图书馆在青少年及家长中形成良好口碑。这一过程往往涉及图书馆借阅服务、资源采访、技术支持、综合行政等多部门,应做好统筹协调和资源调配,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实践体验。

3.2.2 图书分类及著录规则

通过掌握图书分类及著录规则,引导青少年了解人类知识、信息的分类与管理规则。重点培训青少年掌握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分类法”)等图书馆应用基本技能。从索书号——图书的唯一身份识别代码入手,由工作人员直观形象地为孩子们现场讲授中图分类法和图书分类上架规则,并设置图书检索趣味性互动环节,进行图书检索竞赛。山东省图书馆在实践中设置:一本书的身份证号——学会利用中图分类法进行图书检索环节,直观形象地展示中图分类法规则下索书号的构成,为孩子们将来利用大学图书馆、每个城市的公共图书馆以及终身学习,提前掌握基本的信息检索技能。如:济南人张三,身份证号:370102 20020621 462X(37 山东,01 济南,02 历下区,20020621出生日期);小说《一句顶一万句》,索书号:I247.57/7013(I 文学,2 中国,4 小说,7 当代作品,57 中长篇小说,7013 此书专有字段)。在此基础上,从每组选派两名学员到中文图书外借部参与找书竞赛,用时较少的组进行适当奖励,效果良好。

3.2.3 案例分析法

在青少年信息处理能力培养环节,可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特定信息进行真伪鉴别和来源考证。如:在应试写作、文学创作中经常出现“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形式的杜撰名人言论现象以支撑作者观点,网络上也出现很多关于此类现象的诙谐演绎。而鲁迅先生是青少年熟悉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可就该“名言”引导青少年进行真假鉴定,培养青少年信息处理能力和求真精神。

案例分析法应用实例。网络上有言:“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说:‘教育不论在学校,学校之外,还有许多机关,第一是图书馆’”。本着严谨求证的精神,笔者利用网络搜索引擎对该“名言”进行求证,未发现明确可信出处。改用某搜索引擎镜像图书检索,显示辽宁人民出版社名家谈教育系列蔡元培先生著《蔡元培谈教育》一书可能收录该“名言”,但未检出全文。笔者随后在山东省图书馆官网进行馆藏检索,找到《蔡元培谈教育》纸本图书。其原文为:“教育并不专在学校,学校以外,还有许多的机关。第一是图书馆”[7],出自蔡元培先生1921 年所作《何谓文化》。案例分析的过程,衔接紧凑而实用性强,还可就青少年关心的社会现象、问题,从信息能力提升角度设置融入青少年社会实践中。

3.2.4 结构化研讨

结构化研讨是国家行政学院探索出的一套基于“问题—原因—对策”的“问题导向”式集体研讨方法。由催化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采用相关的团队学习工具,引导学员围绕某一主题多角度、分层次开展讨论的方法[8]。在青少年社会实践中引入结构化研讨模式,针对青少年身边某一具有普遍性的矛盾或问题,引导其进行信息收集与观点提炼,运用团体列名法(聚焦问题)、鱼骨图法(分析原因)、头脑风暴法(提升对策)、“四副眼镜”法(检视对策)等多种信息分析方法。能够针对特定问题诊断分析、查找原因、分析对策,有效发现个人信息或认知盲区,使研讨更加有趣、有效,具有学学相长、推动创新的作用。山东省图书馆在青少年社会实践中,曾设置“爷爷奶奶经常被忽悠买高价保健品。怎么破?”“如何让中学时代过得舒坦?----潜台词:小孩儿有点累!怎么破?”等议题,根据分组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利用结构化研讨的具体方法进行信息和知识加工,就身边的社会问题分析产生原因、提出合理化对策。该方法对馆员引导能力要求较高,催化师应提前进行专门的系统性学习,才能保证活动现场研讨氛围和效果。

3.2.5 信息技术应用讲座

在社会实践环节,结合图书馆优质资源,有针对性、深入浅出设置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或讲座。山东省图书馆面向低龄青少年开展计算机基本使用技能、触屏读报机、网络聊天交互软件等培训;面向青年开展网络搜索引擎、论文期刊数据库使用技巧培训,了解不同全文数据库的收录范围、文献类型和检索方法,掌握如何利用“主题索引”“关键词索引”等进行文献内容查找。作为青少年信息素养教育的第一责任人,社会实践中相关讲座鼓励家长参与,以使家长明确青少年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培养策略等。另外,应使信息素养教育相关讲座常态化、系列化,在周末开展系列讲座,使社会实践结束后,青少年可得到持续的信息素养教育。

3.2.6 引入专业志愿服务

在社会实践中引入专业志愿服务,能有效拓展资源及师资队伍,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实现社会实践效益最大化。山东省图书馆在社会实践中设置读书朗诵专题讲座和互动环节,邀请全省读书朗诵大赛获奖的播音主持专业院校的学生担任志愿者,利用所学专长为青少年授课,讲解发音、阅读与朗诵技巧,鼓励青少年勇于表达和展现自我,培养信息交流和互动能力,更好地发挥专业志愿服务优势。通过构建专业志愿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搭建法律、心理咨询、朗诵等专业志愿者服务平台,最大限度挖掘社会力量,使青少年在趣味中完成信息素养能力培养。

3.2.7 设置开放式任务

为青少年分组并分配开放式课题任务,鼓励青少年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利用前期所学信息检索与处理技巧,通过头脑风暴、结构化研讨等信息分析手段,共同完成课题的信息检索、提炼与课题成果汇报。山东省图书馆曾在青少年暑期社会实践中设置开放式任务“其他能让台下观众鼓掌半分钟的好议题”,引导学员结合自身专长爱好,进行信息收集与整合完成汇报作品。实践证明:经过合理引导,该方法能很好地激发青少年创造力和潜能,避免条条框框局限,孩子们通过演讲、情景剧、脱口秀、PPT 演示等多种形式进行成果汇报,取得预期效果。

4 结语

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作用愈加凸显,信息素养在未来社会也将受到更多关注。2019 年11月由中图学会发起的“首届图书馆对公众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研讨班”,标志着信息素养教育在图书馆领域已引起重视。公共图书馆应以此为契机,积极回应社会需要,发挥资源和专业平台优势,利用青少年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和实践,培养信息素养教育人才,更好地发挥社会教育职能。

猜你喜欢

青少年图书馆素养
青少年发明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图书馆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去图书馆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