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投资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教学

2020-01-09王明涛

科教导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责任感职业道德思政

王明涛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上海 200433)

深入挖掘各学科的思政元素是立德树人、取得育人实效的基础。王启亮等(2011)认为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金融职业道德和金融职业责任;魏蓉蓉(2015)认为应将金融职业道德巧妙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使学生对金融职业道德的理解更加深刻和细致。

“投资学”是金融学专业必修课程,在该课程中开展思政教学对于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投资学”课程特点,分析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原则;挖掘相应思政元素;并给出“投资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及评价方法。

1 “投资学”课程特点及思政元素挖掘原则

1.1 “投资学”课程特点

“投资学”是以金融投资为对象,研究资本市场中资产选择、定价及市场运行规律的学科。从课程性质看,“投资学”有如下特征:

(1)自然科学特征。自然科学的主要特征是:客观性和实证性、理性和逻辑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投资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具有自然科学的特征,如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具有客观性,资本资产定价具有内在逻辑性,风险防范方法具有逻辑性与客观性。

(2)人文社会科学特征。与自然科学相比,人文社会科学具有典型的人文特质和社会品性: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基础性又有应用性。“投资学”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特征。投资决策是投资者做出的,同一条信息,不同的个人得到的信息含量不同;证券供求关系也会受到投资者情绪的影响;“投资学”中的一些理论是在对现实市场假设基础上提出的,具有相对性,这些都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典型特征。

(3)独有的特征。无需避讳,“投资学”就是教授学生如何投资、获取投资收益的学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了解投资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财富观与价值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2 “投资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原则

(1)体现科学精神和进取精神原则。“投资学”具有自然科学的特征,因此,在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时,应挖掘课程中的科学精神和进取精神元素。

(2)正确的财富观与价值观原则。由于“投资学”独有的特征,因此,在教授该课程时,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学生会很容易形成只追求个人财富的狭隘财富观;甚至会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违法交易,获取不正当收益。因此,应挖掘课程中正确的财富与价值观元素。

(3)风险意识与金融素养原则。证券投资是风险投资,因此,在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中,要特别强调投资的风险性和金融素养。

(4)优良品质、高度社会责任感原则。金融行业从业者处于国民经济核心部门,大多数都与货币、有价证券打交道,如果没有正确的财富观、价值观,就很容易被被金钱和利益所腐蚀,走向违法犯罪。因此,要着重挖掘金融行业从业者优良品质、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元素,培养学生高尚职业道德及优良品质。

2 “投资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本文以博迪等《投资学》(第9版)教材为例,根据上述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原则,举例说明“投资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1)科学精神和进取精神元素。在讲资产配置时,Markowitz的资产配置模型是重要内容。在Markowitz之前,对证券的选择都是根据收益率进行的,没有考虑风险。Markowitz开创性地提出在证券选择时,要考虑投资风险,并用数学方法描述投资收益与风险,建立了Markowitz的均值方差模型。由此他可能直接面临的是博士论文不能通过的风险,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风险意识与金融素养元素。在“投资学”课程中,有关风险意识与金融素养的元素很多。如投资有风险,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天上不会掉馅饼等。

(3)优良品质和高度社会责任感元素。一些投资者利用内部信息或制造假信息获利;一些股票分析师为了自身利益往往会对上市公司给出过分乐观的研究报告。这些都反映出金融从业人员社会责任感差、诚信缺失。作为合格的金融专业人才,一定要有法制观念,要诚实守信、有高度社会责任感。

(4)正确的财富观与价值观元素。在讲基金时,介绍“老鼠仓”事件;在讲期货时,期货投机可以使交易者一夜暴富,也可能血本无归。投资者要有正确的财富观、价值观。

(5)马克思主义及辩证思维元素。对于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对于有效市场的分析可以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市场既是有效的,又是无效的,是有效和无效的辩证关系,如果大家都认为市场是无效时,分析师及投资者会加大力度分析市场,并充分利用套利机会进行套利,结果使市场趋于有效;如果大家都认为市场是有效的,分析师及投资者会降低分析市场的力度,结果会导致市场趋于无效。

3 “投资学”课程思政教学及评价

影响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教师、教材、制度建设等,其中教师是关键,教材是基础,思政元素挖掘是先决条件,制度建设是保障。本文从教学一线角度研究课程思政的教学及效果评价。

3.1 “投资学”课程思政教学

(1)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课程思政的教学,教师是关键。要有效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实现育人目标,必须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为此,高校应加强制度建设,如对开展课程思政的课程和教师进行政策倾斜、奖励,把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纳入考核评优和职称评定中,以此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视程度和积极性。

(2)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课程思政不是生硬地在专业课中插入思政内容,而是要结合课程特点,通过教师的教学组织,巧妙地将课程思政元素自然而然融入到专业知识教学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例如,在讲Markowitz的资产配置模型时,自然就讲到Markowitz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因此,加强教师培训,使其了解掌握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原则与方法,并较好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是提高课程思政效果的必由之路。

(3)以案例为主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尽量以最新案例为主引入课程思政元素,避免空洞说教,这样有利于降低学生的逆反心理,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思想育人目的。例如,在讲到金融危机时,有研究认为(郭建伟,2015),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下滑或者沦丧是产生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所以,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培养品德高尚、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金融专业人才是防范金融危机的重要措施。

(4)业内专家进学校、进课堂。聘请金融业内专家担任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或来校举行各种类型的讲座,不但能使学生更接近实际,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也潜移默化地起到思想育人的目的。

(5)教师言传身教、带动学生。欲育人先自育,欲言教先身教。要让学生信,教师自己首先要信;让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要做到。如让学生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教师必须按时上课、下课;让学生诚实守信,教师必须严格兑现对学生的各种承诺(如平时成绩考核)等。

3.2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们认为应从其教学目的及可能出现的效果两方面设置评价指标。

“投资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具有较高金融素养、有一定开拓创新精神、有高度社会责任感、高尚职业道德节操的金融人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体现了他们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因此,本文设计如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指标。

3.2.1 上课情况指标

经常无故缺课、迟到早退的学生,一般自律性较差,进入社会后很可能社会责任感较差。因此,可以用开展课程思政前后的到课率、迟到早退率对比反映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3.2.2 主动学习情况指标

可以用下列指标反映:(1)学生座位情况。高校课堂中,如果课程思政教学受欢迎,学生往往优先选择坐在前排,后排的学生较少。反之,相反。(2)参与答疑学生数量。主动学习的学生,往往偏爱答疑,如果课程思政的教学,增加了学生参与答疑数量,说明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

3.2.3 课堂纪律指标

课堂纪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习情况。如果带有课程思政元素的专业课深受学生欢迎,在课堂上将很少有学生看手机或电脑,专心听课,反之,相反。

3.2.4 思政类指标

根据“投资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原则,从科学创新精神、财富观价值观、金融素养、社会责任感及金融职业道德规范等方面设计调查表格。在课程教学结束后,由学生填写。然后分析课程思政在育人方面的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责任感职业道德思政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浅谈提高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为目的加强中职德育工作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