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队随机答辩考核方式对提升整体教学质量的作用分析

2020-01-09侯立群郝冬雪李曰兵

科教导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动机教学质量考核

侯立群 曾 聪 郝冬雪 李曰兵

(东北电力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吉林·吉林 132012)

0 引言

提升授课班级整体教学质量一直是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关注的问题,其中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激励和拉动成绩差的同学积极学习。[1-7]作者从事多年教学工作,发现学习好与学习不好的学生之间的差距往往不在智商上,而在于学习动机和积极性上。学习动机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源于梦想、目标,即自己明确学习为了什么,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学习。外在动机通常源于外部约束,比如教师要求、考试、奖学金等。内在动机比较长效,而外在动机在短期内效果有时很明显。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而且学生也都处于成长中,要求每个学生都在内在动机驱使下学习显然不现实,因此需要教师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构建学生的外在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从管理心理学角度讲,团队内成员一旦形成利益共同体,每个成员就自动产生更多的责任感,因为他的行为已经不单单影响他自己,同时影响着整个团队的利益,团队整体压力必然促使他修正自己的行为。同时团队内能力强的成员,如想获得更高的利益,势必积极地帮助和推动团队内其他成员共同努力。这样在团队内部便可形成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的良性状态,从而有效提升团队的整体能力。

根据上述考虑,本文提出了团队随机答辩的考核方式,希望借此方式,为学生构建有效的外部动机,激励和促进全班学生共同进步。本文将该团队随机答辩考核方式在 2018-2019第2学期的“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了试点,并分析了团队随机答辩考核方式对提升整体教学质量的作用。

1 作业成绩评定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布置课后作业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环节,完成作业是学生必做的学习环节,作业评定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在作业评定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最主要的是作业抄袭问题。学生抄袭作业现象在每个学校都存在,这个问题虽不能说很普遍,但依然客观存在,这就导致单纯从上交的作业质量上评定作业成绩有时并不客观。另外作业评定标准模糊,这就导致作业评定对学生的约束和激励效果不明显。经过作者的明察暗访,发现存在一些交作业前临时抱佛脚抄袭他人作业的同学,这种情况导致的后果是:谁的字迹工整,谁得高分的可能性就大,这显然很不公平。而实话实说,教师单纯从作业纸面上也不好判断哪些学生是自己认真做的,哪些学生是抄袭别人的,从而很难做到客观地给出作业成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作者提出改变以往的单纯从上交作业质量上评定作业的方法,拟增设答辩环节。答辩的好处是教师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状况可以基本清楚地判断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另外答辩对学生而言也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因为答辩不可能抄袭,自己的真实水平将暴露无疑,因此学生必然高度重视。

2 团队随机答辩的提出和具体操作方法

答辩方式也存在一定操作上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班级学生人数往往较多。比如笔者同时给三个自然班讲“材料力学” 课,学生人数共计92人。若每个人都单独答辩耗时太久,教师工作量太大,操作起来存在困难。而且单独答辩方式,每个学生各自为政,单兵作战,无法体现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对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作用不大。

考虑到上述问题,作者提出了团队随机答辩的考核方式,具体操作如下:

学生自由分组,每6人一组(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答辩问题源于教师布置的所有作业题。只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并完全弄懂掌握,答辩时便能确保答辩问题都能答上。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准备答辩时有针对性,有抓手,同时又可借助答辩考核,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一举两得。

答辩时具体操作如下:首先通过抽签方式从6人小组中随机抽取答辩人,然后该答辩人通过抽签方式从候选作业题中随机抽取一道作业题,答辩老师将围绕这个作业题提问。答辩成绩范围为60分至95分,每5分一级,一共8级。最终答辩成绩的评定方式为:该随机抽取的答辩人的答辩成绩为全组成员的答辩成绩。如第一次随机抽取的答辩人申请换人答辩,则再次随机抽取第2答辩人进行答辩,但最终答辩成绩降二档,即减10分。

由于随机抽取答辩人,因此团队内每组学生如想确保得到高分,则必须保证全组每个成员都认真完成作业,并掌握作业的每道题目的知识点,这样便促使成绩好的学生主动督促和帮助成绩差的学生,同时成绩差的学生考虑到自己不学将会影响整体小组的成绩,因此也会主动学习,这就是团队利益共同体效应,最终将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由于答辩问题围绕作业题目,学生明确范围,复习则更有针对性。答辩不是主要目的,主要是想通过答辩的方式促进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并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业题随机抽取,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答辩的公平性。但答辩本身就是主观性考核,绝对公平无法达到,运气在其中也有影响,这一点需和学生沟通说明,学生会理解。

由于6人一组,所以教师的答辩工作量降低为原来的1/6,这就保证了这种考核方式的可操作性。

3 团队随机答辩的试点应用及效果分析

作者将团队随机答辩考核方式在2018-2019第2学期“材料力学”教学中进行了试点应用。试点班级共三个自然班,共92人,分15组,每组约8人。答辩时为了节省时间,采用了4组同时答辩方式。答辩过程如下:由作者的助教首先组织学生进行抽签工作,然后四组答辩人同时上黑板做题,做完后答辩教师(作者)围绕题目进行提问,四组答辩人谁先做完,就先对谁进行提问。最终根据答辩表现进行分级评分。

答辩结果:15组答辩人中有2组申请抽取第2答辩人。各答辩人表现总体上良好,与团队随机答辩前的上课提问表现及上黑板做题的情况相比,各答辩人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熟练程度明显提高,从而证明答辩方式对学生的督促和激励作用明显。由于各答辩人是随机抽取产生的,因此从一定程度上,也可说明团队随机答辩方式能较为有效地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为了进一步验证团队随机答辩对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效果,答辩完毕后,作者与每组队长进行了谈话。反馈结果是:

(1)15组中有10组队长认为这种团队随机答辩的方式能有效提高全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组内同学间相互帮助,相互监督,有些组内还相互提问,模拟答辩。这10组有个共同特点,就是组内成员间关系较好,基本为同寝室或同班内关系好的同学,这是团队合作的必要保证。

(2)15组中有3组队长认为这种团队随机答辩的方式效果一般,这3组中学习差的同学较多,大家对成绩均抱有无所谓的态度,而一两个学习好的组员也无法带动他们,最终大家就各自为政,听天由命。

(3)15组中有2组队长认为这种答辩方式不合理,不公平,有些组运气好,抽到的同学学习好,他们运气差,抽到的答辩人学习差,答辩题目都不会。这的确是个问题,但目前也没有好办法解决,这个世界上就没有绝对公平的事,作为教师,也只能尽力而为。

后续在上课过程中,作者也特意提问过各组中学习最差和学习较差的一些同学,发现学习较差的同学,团队答辩前后,进步较多;然而学习最差的学生,半数进步仍不明显,这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后续教改研究中,需给予一定的重视。

4 结论

本文针对提升授课班级整体教学质量较为棘手的问题,提出了团队随机答辩的考核方式,并在作者的“材料力学”教学过程中进行了试点应用,结果表明,团队随机答辩考核方式对多数学生而言是一种有效的外在学习动机,能有效地督促和激励成绩一般的学生主动学习,并且由于团队利益共同体效应,最终能较有效地提升了团队成员的整体学习效果(水平)。但对于极差生,该考核方式未起到明显的激励效果。作者拟在后续教学过程中继续试行团队随机答辩方式,并进行持续改进,这也是本科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

猜你喜欢

动机教学质量考核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内部考核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