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20-01-09高莉苹

科教导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家庭情感

高莉苹

(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西宁 810001)

1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1)家庭教育的疏忽。家庭结构、教育方式、成员关系、家庭环境,父母的品德言行、观念习惯等因素对孩子的道德品行、处事方式、价值观念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然而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浪潮下,许多家庭背景发生了较大变化,对孩子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其一,家庭结构变异,家庭问题频出。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价值观悄然变化,社会矛盾凸显对家庭造成冲击,许多家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问题。如离异、单亲、留守等破裂家庭的出现,这种家庭往往缺乏对孩子的关怀、教育。本该对子女负有直接教育责任的父母,往往因各种原因没有尽到教育义务。其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来自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加大,许多父母为了生活而奔波,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当孩子身上出现不良思想倾向或行为以及身心异常时无法及时正确引导、纠正和制止;或是以宠爱及无限制物质满足的方式来弥补对孩子的亏欠,然而心灵的教育不是物质的享受所能达成的,相反无限的物质满足容易滋生孩子虚荣心。另一方面在各种压力的冲击下父母间极易产生家庭矛盾,无休止的纷争甚至暴力相向,让身处其中的孩子焦躁不安、情绪不稳、心理消极,也为孩子起了反面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同时,父母有抽烟、赌博、酗酒、打游戏等一些不良嗜也在无形中对孩子产生不良示范。其三,家庭管教方式不当,陷入教育误区。思想道德容易出问题的孩子往往在家庭教育理念、管教方式存在着相同的特征。父母更倾向于关注孩子学习的家庭容易忽视孩子的心理、情感与品德。

(2)社会教育的或缺。其一,社会教育机构缺乏。初中阶段是少年向青年过度阶段,这一时期是人的社会化过程的关键期,在社会化过程中,涉世未深的初中生尝试着接触社会,深受诸多不良社会风气和不良社会文化的侵袭,极易染上成年人的恶习。然而,在我国缺乏青少年不良品行矫正的专门性的社会辅导机构,青少年正常交际和休闲活动得不到正确的辅导,久而久之容易误入歧路。其二,社会教育理念缺失。近年越来越多的道德失范行为发生在公众视线之下,然而对于公众也不过是无关痛痒的别人家孩子的事。社会教育功能缺失,许多成人目睹学生行为越轨也无动于衷甚至冷眼旁观,扮演一个看客的角色,这种状况无形中助长了这种不良风气。越来越多的道德失范行为在公众视线下发生,这与社会教育功能的缺失不无关系。

2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前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师生间积极情感的土壤,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情感基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在教育、教学氛围创设中,要注重情感的作用,塑造新型师生关系,初中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的过渡期,自我意识、自尊心不断增强,产生了强烈的被了解与尊重的需要,教师应积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尊重、注重情感交流、友爱和谐的师生关系。因而有效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在“民主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理解信任的师生情感关系、交往互动的师生关系”下进行。唯有此,教师才能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教师敞开心扉,你只有在知道学生经历了什么、遭遇了什么、心理感受是什么的前提下,才能有效的开导他、引导他。

(2)锁定教育对象是重点。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不再是受众群体,而是有针对性的思想行为容易出问题,或是已经出现问题的部分学生。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在教学、教育内容设置上,要关注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以满足学生的知、情、意等方面的需要为目的,结合学生的经验来设置教育环境,努力创设自由的、宽松的、愉快的、和谐的教育情境,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考虑不同经验和需要的学生因材施教。一类是“德困生”,日常品行不检点,行为失范突出人员。平常应加强与其班主任、父母或是其他科任教师的交流、沟通,多方了解日常表现,及时把握其思想行为动向,尤其留意其同伴关系,一经发现问题要利用课堂教学或是课后谈话的机会,对其及时加强教育引导,避免“小错”酿为“大错”;二类是遭受暴力的学生。一般遭受校园暴力的学生都会在精神面貌、言行上有异常表现,因而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关注学生的课堂状态,对情绪和行为有异常变化的学生,要善于利用恰当时机了解情况,并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及时作好心理疏导工作,积极帮助其从校园暴力中走出来,避免反复沦为暴力受害者或事态进一步的恶化。三类是思想品行容易“越轨”的“特殊群体”。对于来自“单亲家庭”“留守家庭”“重组家庭”等破裂家庭的学生以及个别“心理偏激的女生”等问题易发“群体”也是重点关注和教育的对象。因而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关注对象选择上,应特别留心、倾向此类学生。多关注他们的日常表现,已经发现异常要及时了解情况,必要时要适时疏导、干预。

(3)营造教育氛围、善用教育方法是关键。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观上主张:应坚持“学生中心论”,教师在教育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由衷地信任和理解学生,创造一种真诚、关心、理解的促进学习的氛围,教师应起到“催化剂”和“助产士”的作用,而非权威者,通过意义活动和构建友好关系,帮助学生不断理解自己和发展自己。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实现身体、精神、理智和情感各方面的整体化,使学生在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联系方面同时达到和谐一致,实现身心全面发展。为此思想政治教师应有意识的营造良好的谈话环境和氛围,诸如在时间上宜选择较为宽松的课间或自习课;在地点上选择人员流动少,尽量选择没有其他无关人员的场所,学生才能心无旁骛,没有顾忌的一吐真言;气氛上不宜过于严肃、紧张、压迫感强、咄咄逼人,而适宜略微轻松,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前提下,针对一定的问题或表扬、或批评、或激励,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同时给予学生作充分说明、解释和申辩的机会,整个教育劝解过程情深意切,批评严肃中肯,让学生能信服。在教育方法上,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谈话”,可以采用启发法,如谈话中要增强发问艺术,保持诚恳、耐心、平和的态度,善于旁敲侧引,切忌直奔主题妄加揣测对学生进行刺激,反而会弄巧成拙,此时一句不当言行都可能成为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教育说服法,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行为的错误,只有学生心悦诚服才能将教师道理和要求形成“自律”。切不可简单的“标签化”处理,或是“以暴制暴”的教育方式,反而会加重其叛逆心理,形成“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最终沦为常态化的暴力分子。激励法,尤其善于利用身边的、现实中的优秀普通人物进行示范和激励,通过对比找出差距,进而全面认识自己,找到努力方向。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家庭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谈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师生关系的构建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情感
家庭“煮”夫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恋练有词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