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产妇过敏性休克1例
2020-01-09张传洲纪洪艳倪倍倍
张传洲 ,陈 杰 ,赵 俊 ,纪洪艳 ,倪倍倍 ,高 华
(1.青岛大学药学院,山东 青岛 266021; 2.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药学部,山东 青岛 266003)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为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抗菌谱广,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厌氧菌均有抗菌活性,临床应用广泛[1]。其常见不良反应为过敏、皮疹、恶心、呕吐等[2],部分患者出现意识丧失等休克症状,甚至导致死亡[3]。本研究中报道了1例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产妇过敏性休克病例,以优化临床治疗过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2岁,停经37+6周,因待产收入产科。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有乙肝病毒携带史7年余,未予治疗。入院第3天,于11月26日10:20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术后给予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1 g,每12 h 1次,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0.5 g,每12 h 1次,预防感染,并给予促宫缩及对症支持治疗。
11月28日,患者体温38.5℃,宫体压痛明显。考虑术后发热、术中出血多,将抗菌药物升级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 g,每8 h 1次,继续抗感染治疗。行青霉素皮试阴性后,于15:25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4.5 g(齐鲁天和惠世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AJ901013F2,规格为每支 4.5g),加入 0.9% 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静脉滴注2 min后,于15:27出现呛咳、胸闷憋气、面部水肿、皮肤瘙痒等。立即停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建立双静脉通路,持续心电血压监测。心电监护示心率117次/分,血压86/47 mmHg(1 mmHg=0.133 kPa),血氧饱和度(SpO2)88% ,呼吸27次/分。立即给予面罩吸氧8 L/min,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 mg静脉滴注,肾上腺素注射液0.5 mg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25 mg肌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 mL静脉滴注,补液。约10 min后,症状缓解,心电监护示心率 93次/分,血压 113/65 mmHg,SpO299%,呼吸17次/分。胸闷憋气、皮肤瘙痒等症状好转,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 讨论
过敏性休克是由IgE介导的Ⅰ型过敏反应,为速发型过敏反应[4]。多在用药1 h内发生,少数可延迟到6 h内[5]。其抗原由半抗原结合人体血清或组织蛋白形成。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抗原仅占β-内酰胺环水解产物约5%,含多种成分,合称小抗原决定混合物,又称次要抗原决定簇。其与IgE抗体亲和力强,90%~95%的过敏性休克等速发型过敏反应由其引起[6]。
根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订的判断标准对因果关系综合评价判断患者过敏性休克与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相关性[7]:1)发生过敏性休克前应用的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确实有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可能,且停用该药后症状减轻;2)起病前仅用了这一种药物;3)排除其他可导致过敏性休克的原因;4)重新使用该药后过敏性休克复发。4项均符合可确诊;符合前3项为很可能相关;符合第1项为有可能,不符合第1项为不可能。本研究中患者符合前3项,在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立即出现过敏性休克现象,经积极救治后症状缓解,但未再使用,故判定为很可能相关。
该患者在皮肤过敏试验(简称皮试)阴性后,才使用的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但仍发生了过敏性休克。青霉素皮试是目前预测青霉素速发型过敏反应最快捷、敏感和经济的方法。科学、规范的青霉素皮试对成人、儿童过敏性休克等过敏反应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其阴性预测值可达97%~99%,即皮试阴性患者仅有1% ~3%可能发生速发型过敏反应,可有效降低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等的风险[7]。青霉素皮试阴性表示发生过敏性休克等速发型过敏反应的风险较低,可接受青霉素类药物治疗,但仍有发生速发型过敏反应的风险,尤其在首次给药时。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时,必须做好抢救准备,对于过敏性休克高发危险人群,预备好肾上腺素注射液,可明显降低过敏性休克的死亡率[8]。临床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药物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临床药师需全面了解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药物,发挥其优势,优化临床治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