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数学课堂,激活、积累、梳理数学活动经验

2020-01-09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城区中心小学罗辉英

天津教育 2020年33期
关键词:面额经验创设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城区中心小学 罗辉英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数学活动经验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决定了其获得的数学知识,是在对具体事物形象的感知、认识、体会的基础上形成的。这说明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要尽量从具体的问题情境出发,问题由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如:根据北师大版(第四版)一至六年级的数学教材,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童真童趣、蕴含问题的故事情境;或是联系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捕捉生活中刚好发生的热点问题,创设与之贴近的生活情境;或是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教师预设、发现或挖掘学生的认知矛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并利用这个矛盾或冲突创设数理情境等。由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良好、愉悦的氛围中,这样学生就有“积极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开端;就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童趣盎然、生动活泼、多元多样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继而激发学生萌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动机,从而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数学学习经验或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以各种“经验”作为底气,带着蠢蠢欲动的“好学心”积极参与,主动学习。

二、设计有效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由此,使学生获得并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关键是:教师要设计好、组织好每一个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主动探究、乐于合作。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全过程,体验数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是促进他们从“经历”过程获得“经验”的关键。

例如,二年级上册“元、角、分的认识”中,教师设计“文具买卖”的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小面额人民币进行“文具买卖”活动,学生通过亲历“文具买卖”活动过程,初步理解和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进率;再如,二年级下册“时、分、秒的认识”,教师设计“摆动分针·见证时间”的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摆弄钟面的时针与分针(时针初始指着12,学生动手顺时针摆动分针,时针渐渐地从“12”指向“1”),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亲眼见证”分针转一圈,时针走“一格”,由此体会与初步认识“时”与“分”的进率关系。还如,四年级上册的“摸球游戏”,教师就教材内容设计“摸球游戏”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摸球”,感受与体验随机现象结果可能性的大小……这些数学活动,都是帮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具,及时生成、获取、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来感受数学知识的数学活动。

三、优化教学策略,梳理数学活动经验

为了深入开展数学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思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怎样的教学策略,才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其实,“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还可以理解为“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如此,教师在“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必须做到使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条理化。如何帮助学生梳理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呢?

(一)系统整理,总结归纳

北师大版(第四版)数学教材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这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与知识特点。那么,学生在每一次学习了这四个部分的相关知识后,教师都要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对各个领域中的各部分知识,通过“知识树”的方式对相应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行系统整理、总结归纳,让学生对自身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各归其位、安然放置”。

(二)对接迁移,转化提升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分为三个学段进行的,每个学段的数学课程设计都充分考虑每个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因此,学段间的“四个部分”课程内容是按照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呈现的。那么,教师在学生对每个阶段所学习“四个部分”的知识内容后,应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经验的“无缝对接”和“迁移转化”,使学生在新学段的数学学习中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使其知识技能、数学思想、问题解决的策略与方法实现对接迁移、转化提升。

(三)优化经验,拓展思维

“优化经验”是指教师指导和引导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后,或者在帮助学生实现数学活动经验的“新生”后,进一步帮助学生优化数学活动经验和拓展学生思维的方式。

例如:在进行二年级数学上册“元、角、分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在学生初步认识小面额人民币后,设置“眼明手快”数学活动,看哪位学生能按教师要求拿出正确面额的人民币;活动中发现有的学生将一堆小面额的人民币随意地堆放在桌面上,教师说到几元、几角时,这些学生就在那一堆的人民币中急切或慌乱地寻找;然而有的学生却事先将这堆人民币按面额的大小、张数依次排列好,不管教师说的是哪种面额的人民币,他们都是不慌不忙、快速有序且准确地拿出那张人民币。活动完毕,教师请两类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做法,让全体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析比较,最后请代表汇报。相信学生在交流时就已经知晓优胜的做法了,这就是教师帮助学生优化和拓展数学活动经验的教学策略。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不仅要成为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活动的开发者和设计者,还要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促进者、优化者和拓展者。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学情,设计体现数学本质、科学合理且可行性强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切实有效地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是实现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猜你喜欢

面额经验创设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