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写作意识的培养分析
2020-01-09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兴国镇第四小学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兴国镇第四小学 王 莉
一、激发学生阅读乐趣
阅读和写作是密切相关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写作意识培养的基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阅读意识来源于学生自己去分析文章,感受文章语言表达的魅力,结合实际生活去体会文章中作者的喜怒哀乐。这些都要求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措施的优化和改进,帮助学生激发语文阅读的乐趣,使其语文词汇不断地得到量的存储,写作思维不断地得到提升。例如,在语文教学“荷花”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的实际图片和影像去展示荷花的魅力,也可以让小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荷花去表述荷花的姿态和特点。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尚不完善,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建立对文章的认知,让学生在学荷花这一节课中感受到荷花的美丽特色,能理解作者对荷花的赞美之情。对于学生后续写作在描述景物时,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积累描述方法。
二、理解作者情感和文章思路
对于文章的理解离不开文章的思路脉络和作者情感问题,这也是学生提高学习写作的基石。小学生在刚开始学习语文文章时,尤其是较长较复杂的文章,容易产生不耐烦或者厌恶的情绪。对于这点,教师需要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前提下,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从文章思路出发,理清文章的顺序,让小学生知道文章的故事脉络;从文章情感出发,通过一些心理状态等词汇,去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心理状态的变化;从文章写作方式方法出发,让学生学习写作技巧,学会写作并且寻求创新。为了让学生更能体会阅读,更加了解写作,教师可以从写作的标准和写作要求方面,帮助学生评判文章,使小学生对于文章的懵懂得到激发和促进。在教师的帮助下,知道文章的立意、思路和结构。教师可以就文章题目指引学生研究文章的主旨大意。文章的标题一般是整个文章的题眼,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小学生的思维尚不完善,小学阶段就是培养小学生文字素养的关键时期,文章的阅读是建立语文学习,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基础步骤。对于文章的思考挖掘过程,抓住题眼,抓住主要段落,分清过渡段落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交流互动,自主学习
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对于文章的理解一定会存在问题,然而一些问题的存在和解决更有利于写作意识的培养。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在文章中发现问题,自主去尝试理解问题。不同的学生问题也是各种各样,要让他们相互交流,互帮互助,形成语文学习乐趣的乐园。在其中,学生可能会通过他人的帮助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也有可能产生更多的疑问,这是良好写作、深入阅读的积极开端,例如,“黄河的主人”一文中,学生在教师的课堂讲解中感受到黄河的波澜壮阔,被黄河的滔滔不绝所吸引。那么在学习中学生可能会对羊皮筏产生诸多疑问,羊皮筏是什么东西,有什么作用,被人类怎样生成的?学生也可能就黄河中羊皮筏的漂流产生疑问。这些疑问需要他们不断地精读文章,不断地讨论交流。较为浅层次的问题可能在此过程中得到解决,对于较为深度的问题则需要依靠教师的帮助。教师需要循循善诱,而不是直接告诉答案,去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的技巧和学会自主解决问题的技巧。
一个优秀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更是需要学生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自主尝试。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预习文章,让学生在课外资料,字典等形式的帮助下尝试自主分析文章。在学生自主预习文章和学习中,他们会潜在地学习文字含义,积累语文词汇,对文章内容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如果教师一味地把知识传输给学生,学生就会被动学习,不利于以后信息的搜集、查询和文章的写作。
四、把握文章阅读的重点,分析人物特点
学会对文章重点的把握是阅读文章的基础,对于人物特点的描述是用来塑造文章人物形象的,是文章主线发展的基础。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文章时需要培养他们把握重点,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文章的主线通常是指引学生抓住关键性信息,贯穿文章线索的作用。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从文章中找出主线,找出问题的重难点,让学生学会精读文章。学生在精读的过程中就是不断带着问题思考的过程,是不断探究文章深意的过程。一篇文章通常都有主次轻重,要让学生分轻重点,这样学生才能知道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文章脉络。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尤其是在学习较难理解的文章的时候。
合理分析人物特点对掌握文章的重点,对于阅读文章会带来很大帮助,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以后写作中对于人物的描写。文章的发展一般情况下离不开人物,通过人物的行为,心理状态或者是环境描写的衬托下,都是对小学生培养写作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文章的理解也可以从多角度进行分析,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习文章通过多角度进行理解,提升阅读水平,也可以帮助学生在以后文章的写作时进行多角度地叙述。叙述一件事或一个物品时,单一角度往往不够全面或者不够新颖,多方面多个角度的叙述不仅使文章看起来更有层次感,也使文章更有深意。现代课程标准中,更加重视学生的写作新颖和深度。在阅读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问题关键理解文章,多方位体验文章,不断精读,反复思考,才能在以后写作中更加顺畅。
五、根据文章题目学会提出问题
小学生刚好处于爱问,喜欢产生疑问的时期,合理地利用小学生这一特点,从文章标题出发,帮助他们学会问问题。例如,“船长”一课中,为什么用船长这个词语呢?与文章有什么关系呢?人物具有什么品质和精神呢?教师要学会鼓励学生问问题,学会提出合理的问题是激发学习兴趣,把握文章主线,主动学习的关键所在。学生根据文章标题,在产生问题的基础之上,通读文章,产生阅读文章的动力和兴趣,从而提升阅读能力。写作也是这样的,学生在写一篇文章时,要围绕一个主题或一个事件来展开描述,严谨扣题非常有必要。中学生在写作时常常会有偏离题意,没有理解题意的现象发生,这些行为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学生没有抓住主题,阅读能力低下造成的。
六、在阅读教学中注重细节
往往细节更能打动读者,所以在开始写作时去叙述一件事,通过一些细节的环境描写,人物行为描写更能使文章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阅读文章时,注意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细节的好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积累。小学生阅读中的好习惯需要在教师的指引下,不断坚持下,才能加速的养成。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帮助小学生抓住细节,如在描述一件事时可以通过描写外界环境去间接烘托氛围。在描述人物心理特征时不仅可以通过一些心理特征的词语,还可以通过他的行为细节来表达。一般文章细节的描述,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是文章写作技巧的一种。
七、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是小学生开始学习阅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理解语文奥秘的基础。教师要重视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这可以为学生后续的写作能力奠定语文素养,也可以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学习的意识得到有效的提高。小学语文也是学生积累语文词汇,体会语言魅力的开始,阅读的积累量是写作提高的必要基础,两者是密不可分的。随着人们对于精神享受的不断重视,阅读和写作能力也不断被提及,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