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化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2020-01-09山东省荣成市第三十七中学杨凌云侯俊敏
■山东省荣成市第三十七中学 杨凌云 侯俊敏
随着素质课改在中小学教育事业中的深入贯彻,教育体系发生了显著变化,课程结构和具体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重要的调整。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形式,在中小学阶段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随着其教学应用范围越发广泛,学校在教学载体方面也开始进行创新,逐渐趋向课程化建设。因此,作为学生思想启蒙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中小学当前需要做的是要高度重视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设计,全面提高课程整体质量。
一、研学旅行概述
研学旅行是教育部门针对素质革新发展要求,提出的一项全新教育理念,具体指学校通过有组织计划和设计旅行活动,让学生在接触生活、亲近自然的过程中丰富自身的常识储备,同时让学生在感受风景和文化特色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民族素养。研学旅行能够让学生在课外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体力锻炼来实现身体素质的强化建设,让学生养成善于吃苦、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同时,在实现智育落实的基础上,也能够促进学生实现价值观、民族观的建设,提高学生在建设家乡、报效祖国方面的责任意识。所以学校需要高度重视研学旅行这一教学体系的开发。并针对当前教学过于分散、盲目的问题展开具体分析,积极提出课程化的发展定位,明确课程化发展的价值,并通过合理的举措进行教学系统的全面更新。
二、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化的价值分析
(一)是研学旅行科学化的必然要求
在开发研学旅行相关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加强课程化建设,对促进教育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让研学旅行这一教学要素以更加规范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更加科学,所呈现的效果与之前相比更加优质。基于课程化发展原则对研学旅行教学工作进行系统设置,根据不同的主题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块,开展针对性教学。将研学旅行作为校园课程将丰富学生的体验空间,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热爱生活的动力。所以,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课程化发展对促进研学旅行规范开展的重要性。
(二)是研学旅行规范化的必然体现
在中小学阶段的教育领域,研学旅行是重要的教育工作要务,同时其设置的规范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体验效果。而如果将其设置成具体的课程,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体验活动,教师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以及旅行景观,合理确定研学旅行的组织地点、情境,对教学素材进行规范发掘,能够保证学生对此项活动更加认可,并且在课程规则的监督和引导下,以规范、严谨的态度参与到课程当中,从而实现研学旅行的有序教学。同时,针对不同阶段的中小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目标,针对低段学生,侧重于感受类活动的组织,而针对高段的学生,则重点加强体验和认识方面相关活动资源的开发。
(三)是研学旅行有效性的实践路径
研学旅行作为新提出的教育思想,也是实现素质深化改革的重要路径。以正规课程的方式组织和实施,相较于以往的组织形式,所呈现的教学有效性更加突出。以课程为支撑,组织相应的旅行活动,能够让广大教师对自身所承担的育人职责形成端正的认知态度,并在课程目标和资源体系的支撑下,有规律、有秩序地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从而保证活动进展得更加高效,也能够让中小学生在课程参与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文化知识。
(四)是研学旅行常态化的根本保障
若想实现学生素质全面开发,学校有必要将研学旅行这一教学内容设置成常态化内容,与其他文化课一样规范性、常态化地开展,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所获得的体验空间更加丰富。而课程化发展定位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动力,根据素质革新的具体要求,将研学旅行设置成具体的课程,并从课程内容、活动主题与进行方式,以及活动评价、师生互动等多个方面进行课程体系合理建设,从而保证针对中小学生所开展的研学旅行活动覆盖面更广,所呈现的育人效能也更加突出。
三、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化的实践路径分析
(一)制定相关政策,推进研学旅行课程化
为规范研学旅行教学,促进课程化的深远发展,加强政策干预十分必要。在中小学阶段,学校需要根据自身办学特点,以及学生的素质培育目标,遵循国家提出的战略思想,合理制定课程的管理体制,做好课程目标定位,以及课程体系优化构架,加强课程管理体制的完善,从而支撑相关活动的规范进行。分别从内容、形式以及学生活动参与表现和素质建设情况进行综合性管理,以此来支撑研学旅行这一重要教育内容的功能价值得到合理发挥。
(二)开发课程资源,确保研学旅行序列化
为顺利实现课程化发展,学校需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优化开发。首先,做好课程主题定位,明确活动执行目标。其次,组织专业小组对研学旅行相关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在搜集课程素材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即趣味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并保证所搜集的资源具有一定的育人价值。借助风景名胜、红色史迹为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提供一定的环境支撑。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龙山革命基地、将军碑廊、海战中心等,引导学生在实践参观的过程中思考其中所蕴含的革命文化含义,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建设。最后,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基于当地人文特色和校园办学目标制定校本课程,将旅行资源进行系统整合,搜集文化素材,构建特色课程体系,支撑研学旅行活动顺利开展。
(三)开辟学行基地,保障研学旅行常态化
为驱动研学旅行这一重要的教学要务实现规范化、常态化发展,中小学校需要加强资金投入,积极开发学行基地,并在国家政策的干预以及社会力量的支撑下,拓展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开发更多的旅行基地。例如,学校可以与社会机构建立合作,积极开发科技馆、博物馆等,丰富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展示渠道,拓展研学旅行活动开展空间。基于科技馆展示当地比较先进的技术工艺和科技模型,借助博物馆展示当地红色的文化资源,保证学生研习空间和载体更加丰富。
(四)加强监督评估,促进研学旅行规范化
为推动研学旅行教学工作实现长远发展,并提高其在素质建设方面的价值,中小学校需要在评估方面加强关注和创新。根据活动执行目标构建完善的监督评估体系,并借助网络在社会、家长和学校之间建立有效合作,构建多主体的评价体系。加强活动执行情况的全面监督,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活动举措,从而促进研学旅行逐渐向着课程化、正规化方向深入发展。依托信息技术构建智能化合作平台,实现远程监督以及全面性评估。上传学生研学旅行活动资料,如活动视频、旅行感悟与研学心得,综合评估学生素质建设表现。对研学旅行活动中学生成长和学习表现进行建档处理,为后续教学革新提供重要依据。
四、结语
依前所述,研学旅行作为一项全新的活动体系,在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活动中占据着十分关键的地位。为保证教学效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校需要加强教学革新,基于课程化对授课体系进行全面创新,从政策、资源、基地以及监督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干预,从而支撑研学旅行这一重要的教学活动,以规范、有序的状态全面落实,促进中小学生的素质建设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