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掘校史资源,开辟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新路径
2020-01-09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张 帅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文中指出: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强化校训、校歌、校史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如何在中小学校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潜移默化地引起学生的共鸣,使之清楚地认识到自身肩上的责任,并焕发为努力奋进、立志成才的动力,校史资源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校史是一所学校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丰富、独特而深厚,不同时期涌现出的杰出校友则组成了一部生动、真实、充满感染力的育人活教材。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例,作为我国成立最早的公立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自诞生之日起(1901 年11 月2 日),就肩负着救亡图存、育才兴国的历史重任,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学校充分发掘百年老校的资源宝藏,开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路径:编写《中国名校丛书—北京师大附中》《一百个附中人的故事》(四辑)、《钱学森从这里走来》等校史书籍,雕塑赵世炎烈士像(北京市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钱学森院士像,利用原师大附小教学楼建设钱学森纪念馆(火箭军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北京市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以丰富的内涵、多元化的手段、先进的技术方式对学生进行爱校、爱国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史料育人
中小学阶段对个人成长而言,是形成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阶段。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非常重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每年9月,新初一、新高一年级学生入学第一课,就是校史教育。通过学校训,唱校歌,聆听附中百余年的校史校情,了解附中不同时期涌现出的杰出校友,真正领悟到“诚爱勤勇”和“正正堂堂本校风”,并下决心努力践行石评梅等老一辈附中教师总结的“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要做到的六点”:1、终生爱国、卫国、救国、建国;2、终生大公无私为国为民,毫不自私自利;3、终生艰苦创业,不计个人得失;4、终生勤劳、朴实,不贪图安逸、享受;5、终生学习,越老越要学;6、终生健康是保证生命力的源泉。
二、基地育人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出:建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的赵世炎、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是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国家培养的数千人才中的杰出代表。2009 年,他们分别被评为了“100 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赵世炎校友和钱学森校友身上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忧国忧民、敢于担当、为国家民族利益奋斗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宝贵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赵世炎,1915~1919 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27 年7 月19 日,年仅26 岁的赵世炎为共产主义理想英勇斗争,献出了年轻的生命。1986 年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建校85周年之际,学校组织人力,对赵世炎烈士的生平、斗争事迹、在附中的学习情况进行挖掘,探访赵世炎烈士家属、亲朋好友,对烈士进行全方位的了解。经过中共中央批准,征得赵世炎烈士亲属的同意后,学校在教学楼前建立赵世炎烈士雕像,于1987 年11 月完成,此处已被列入北京市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像为青年时期的赵世炎,是汉白玉的半身胸像,像高105cm,正面是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字——“赵世炎烈士像”,背面是烈士的生平介绍。每年4月清明节和9月30日烈士纪念日,校团委、学生会都会组织学生为赵世炎烈士像敬献花篮,在缅怀前辈、学长、先烈精神的同时,立下为国奋斗的志向。
钱学森,1923~1929 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他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两弹一星特等功勋奖章获得者、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钱学森在附中度过了六年中学时光,对附中怀有深厚的感情。1955年,钱学森不顾帝国主义的阻挠,毅然决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国,为祖国航天事业、国防建设和科研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赞扬、全国人民的爱戴。在钱学森亲属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成立专门工作组筹建钱学森纪念馆,2009年11月2日钱学森纪念馆作为北京市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广大青少年开放。
纪念馆设立在钱学森就读过的北京师大附小旧教学楼一层,纪念馆以钱学森的成长轨迹为线索,利用原先的五间教室(400 平米),通过真实照片、文物复制、人物绘画、铜像雕塑、多媒体影音以及互动设备等多种方式,展示钱学森一生的光辉业绩。纪念馆旨在号召广大青少年以钱学森为榜样,树立爱国大志,勤奋严谨、开拓创新、全面发展,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纪念馆前,还矗立着一座“附中人钱学森”铜像,反映了钱学森在附中读书时的精神风貌和理想追求。到钱学森纪念馆参观是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每一位学生以及新入职教师的“必修课”。学校还组织各年级学生开展“讲钱学森故事,学钱学森精神”活动,以演讲、板报、橱窗展、国旗下讲话等形式让学生实践参与,了解这位杰出科学家、伟大爱国者的言行事迹和精神世界,从中受到教育感染,自己得出结论,应当向钱学森校友学习哪些精神。
此外,学校系统地利用钱学森纪念馆基地设施开展离队建团、主题班会等教育活动,深切缅怀钱学森,继承和发扬前辈学长的光荣传统。钱学森纪念馆自建馆以来,年接待量千人次以上,其中有北京市大中小学校学生、航天部门研究人员、外地慕名而来的教育单位师生以及国外友校师生等。火箭军研究院受火箭军委托,将钱学森纪念馆挂牌为火箭军理想信念教育基地。
三、活动育人
百余年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他们成为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领军人物,是广大师生学习的榜样。结合学校重要活动,如开学典礼、成人仪式、毕业典礼等,邀请知名校友返校,以亲身经历和全校师生分享在附中的日子以及与祖国共成长的故事,润物无声的渗透爱校、爱国教育。2019 年9 月2 日,学校邀请了1950 届黄会林校友(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创始人)和1989 届张熇校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嫦娥四号”项目执行总监)返校,分别讲述了她们在青少年时期是如何为梦想拼搏,为国家奋斗。黄会林校友1950年奔赴抗美援朝前线,归来后创建了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张熇校友从80 年代在附中的学习生活谈起,回忆六年附中生活为她开启的自由探索之路,介绍了她亲历的“探月工程五战五捷”的巨大成功,为附中的同学们展现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进步和国际影响力,以及这背后全体航天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她们的讲述中,师生对附中人与祖国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的优良传统有更深切的认识和体会。此外,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一二·九活动,历史组教师作国旗下演讲,介绍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的历史及附中学子在一二·九运动中的表现,引导学生思考当今附中学子的责任;以年级为单位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勇担青春使命”一二·九合唱节和演讲比赛,唱红歌,铭历史。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挖校史、学校史、用校史为路径,激发学生、爱校、爱国情怀,使之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奉献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教育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