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建构

2020-01-09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赖梁军

天津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梯形平行四边形数学教师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 赖梁军

随着小学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开始重视对有效问题情境的构建。通过有效地利用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于以上情况,数学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在坚持构建有效问题情境原则的基础上,有意识、有目的地建构有效问题情境,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和获取知识,实现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的全面提高,以保证小学教学事业朝着积极、稳定、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构建有效问题情境的原则

数学教师在构建有效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辛苦设计了情境,却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教学设计中某些问题没有处理好,所以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了确保问题情境构建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最大程度地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数学教师要严格按照以下四个原则进行构建,这四个原则分别是趣味性、目的性、探索性、真实性。

(一)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是指通过有趣的情境引出学生接下来需要思考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等非常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故事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目的性原则

创设问题情境必须围绕本节课的具体内容、任务来创设,要有明确的目的,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这样才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创设的情境要简洁,不要太啰唆,要能较快地进入主题,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获得体验。

(三)探索性原则

探索性也就是说创设的问题情境要具有挑战性,有一定的难度,不能让学生一下子就找出答案,需要学生通过探索才能找到答案。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设计的问题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才更有成就感,才能真正内化为自身的知识。

(四)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是指通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真实例子,构建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尽量让情境真实,最好是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原型的。使课堂教学贴近日常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感同身受。这样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通过动手实验构建问题情境

数学教师在构建有效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实验,在充分结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完成对有效问题情境的构建,通过引导学生有效地结合和运用眼睛、小手、大脑,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这对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解“统计”这一章节时,数学教师可以构建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某市区要选拔一批人大代表,需要采用民众投票的方式从八名候选人中选出,在整个选举过程中,需要学生做好制票、发票、投票、收票、统计票数五个环节,这样一来,学生通过经历选举的整个过程,加深对统计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并确切地感受到“统计”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知识的兴趣和欲望。

(二)合理运用新旧知识构建问题情境

众所周知,新知识不是凭空产生的,通常与旧知识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新知识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已掌握的旧知识的基础上,因此,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对旧知识的巩固和学习中,经过一步一步地深化和演变,引入新知识,这样有利于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通过运用新旧知识,完成对有效问题情境的构建,这样一来,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已经学过知识的巩固和学习,另一方面,更好地实现了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过渡,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深度。

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解“梯形”这一章节时,数学教师可以说“同学们,这节课的重点是求解梯形的面积,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解和三角形面积的求解,那么如何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对梯形的面积进行求解呢,大家可以举手回答。”这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提示下,很容易就能找到求解梯形面积的思路,有的同学会说:“先将梯形分割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再分别求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将它们的面积进行相加,就可以求出梯形的面积。”还有的同学会说:“可以将要求解面积的梯形旁边拼上相同的梯形,这样一来,就可以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就是梯形的面积。”同学们集思广益,通过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高效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之前学过的旧知识,还有利于加深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对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通过生活实际构建问题情境

数学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因此,从实际生活中引出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数学教师在构建有效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要有效地结合小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将枯燥难懂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可以构建一个这样的问题情境:“某某超市尺子的单价是5 元钱,圆珠笔的单价是2 元钱,雨伞的单价是20 元钱,文具盒的单价是25 元钱,如果老师的身上带了50 元钱,需要买两支圆珠笔,一把雨伞和一个文具盒,同学们算一下,老师带的50 元钱够不够,不够的话差多少”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教师的不断引导和提问下得到正确答案,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学生后期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小学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小学数学学科,需要数学教师熟练地应用有效问题情境的构建策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和效果。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出发,完成对有效问题情境的构建,这三个角度分别是动手实验的开展、新旧知识的运用和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在有效问题情境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课程目标。

猜你喜欢

梯形平行四边形数学教师
玩转梯形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梯形达人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