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力” 合一 提升高校院系党组织组织力
2020-01-09孙倩
孙 倩
(南京工业大学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6)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1]。在我国,高校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而院系党组织在“四个服务”中起着承上启下、协调左右的作用。2018 年起,教育部启动了 “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截至目前,在全国高校范围内评选了一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目的就是以院系高质量党建工作促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要想全面提升院系党组织的组织力、争做“标杆院系”,就应当注重“六力” 合一。
一、以提升政治领导力为核心,实现党组织的坚强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2]高校院系直接面对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这一办学的根本问题,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新时代高等教育,就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院系工作的方方面面,源源不断地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提升高校院系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就是要强化“院系、支部、党员” 三位一体的组织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院系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以院系党组织会和党政联席会的有效运行实现党政共同负责制,强化院系党组织对本单位的工会组织、团学组织、民主党派组织的政治领导,特别是要处理好院系党组织会和党政联席会的议事边界问题,同时注重发挥教代会、学代会以及教授委员会对于院系事业发展的建议职能,齐心协力推动院系事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应当发挥师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师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标准化的发展党员程序、制度化的党组织生活、常态化的教育活动和特色化的支部活动,引导教师党员主动承担起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任务,激励学生党员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榜样。
二、以提升组织覆盖力为基础,实现党组织的有效延伸
在高校,已经建成了完备的高校党组织体系,这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实现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提升高校党组织的组织覆盖力,就是要把党的组织有效嵌入高校各领域,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高校的管理、教学、科研和服务各方面,从而更好地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作用、院系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和师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当前,高校普遍在院系单位设置二级党组织,一般按照系所设置教师党支部、按照年级设置学生党支部。随着高校与社会的互动日益频繁,师生党员的流动性也逐步加大,此时应当根据需要创新组织设置形式。在一些科研基础好的院系,可以依托大团队设置师生联合党支部,便于发挥党组织的力量开展科研攻关,激发师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更好地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在一些产学研业绩突出、与地方企业联系紧密的院系,可以依托产学研项目设置校地联合党支部,更好地把校地资源整合起来,从而提升服务社会的质量和水平;在一些研究生人数较多的院系,可以设置同专业本科生、研究生联合的党支部,支部书记的配备上以高年级学生党员为主,支委会则可适当吸收低年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三、以提升师生凝聚力为牵引,贯彻 “以人民为中心” 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归根结底是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在高校院系中,要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主要就是要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提升师生凝聚力,把院系师生团聚在党组织周围,齐心协力把院系的各项事业发展好,从而更好地为师生成长服务。
在学校层面,应当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如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一方面要强化对教师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重视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要发挥好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政策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为教师甘于三尺讲台、永攀学术高峰营造优良的政策环境和文化氛围。在院系层面,首先要落实好学校关于师生成长的各项政策,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其次,应当坚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经常性、系统性地与师生谈心谈话,掌握师生思想状况和成长需求等第一手信息,做解决师生困难的贴心人和成长发展的指导人;再次,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应当立足所在的系所,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应当立足所在的班级,服务好师生,维护师生切身利益,引领和带动更多的师生实现成长目标。
四、以提升师生号召力为抓手,最大程度把师生组织起来
一个政党尤其是执政党的社会号召力,是它针对社会中不同群体、阶层和力量的社会政治动员能力,也就是能把各不相同的社会群体、阶层和力量围绕某种价值理念、政治目标和社会愿景团结起来并付诸行动的能力。提升高校党组织师生号召力,就是要发挥各级党组织的组织优势,最大程度地把师生组织起来,围绕学校改革事业发展,早日实现中国梦而贡献力量。
一方面,必须坚持党对其他各类基层组织的领导,以高校院系党组织建设带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建设,发挥工会组织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政治责任,鼓励各级团组织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另一方面,要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党委教师工作部门应当站在培养 “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的高度,聚焦解决教师的政治信仰、师德师风、家国情怀和育人意识等问题。党委学生工作部门应当立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引导学生对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一培养目标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进而全面成长成才。
五、以提升改革推动力为目标,引领院系内涵式发展
提升改革推动力,就是把党组织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改革发展优势。在高校,就是把各级党组织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科学研究的优势、社会服务的优势、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优势、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优势,为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服务。
在院系层面,一方面通过优化师生党支部设置形式、选优配强师生党支部书记等提升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有效组织教师承担教育教学任务和科学研究活动;另一方面应当发挥学生党团组织的优势营造浓厚学风。教师党员理所当然要承担起教书育人、课题研究任务,通过教学内容优化和教学方法革新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学生党员不仅要做学习、生活、工作甚至科研的表率,还应当在党组织的领导指导下带动宿舍、班级、院系等不同学生群体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
六、提升自我修复力,保持党组织的战斗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在高校,提升各级党组织的自我修复力,就是凭借改革创新的精神勇于正视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自我纠正、自我恢复,从而为办学治校保驾护航。
一方面,应当强化党务工作队伍建设。高校中的党务工作队伍,主要由各级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其他委员,以及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教师工作部、学生工作部等党委职能部门人员构成。强化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就是要经常性地对党务工作人员开展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教育,制度化开展干部考核和干部监督,把高等教育的办学方向、本高校的办学特色融入日常党务工作中。对于院系党组织书记和支部书记,还应当运用好年终述职考核评议,针对全年出现的共性问题、难点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寻求破解之道。另一方面,应当注重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活和组织活动是各级党组织坚持学习教育常态化、经常化的重要方式和载体[3],通过高质量的 “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和主题党日、固定党日等彰显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思想性、时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