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用学视角下辅导员谈心谈话实效性提升研究

2020-01-09刘紫薇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语码四川话谈话

刘紫薇

(上海电力大学 数理学院,上海 201306)

在2014 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对于初级、中级和高级辅导员的能力要求均包含谈心谈话。因此,开展谈心谈话,是辅导员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最直接也是最常见的方式之一,是辅导员以语言为工具和载体以实现对学生产生影响或进行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活动。提升辅导员对谈心谈话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优化谈心谈话的语言技巧和沟通方式,对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辅导员谈心谈话开展现状

在上海某高校随机抽取150 名大学生对辅导员开展谈心谈话情况通过问卷开展调研,共回收142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生占55%,女生占45%。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学生总体对谈心谈话满意度和期待较高

结果显示,53.57% 的学生希望能与辅导员沟通交流,13.57% 的学生非常希望能与辅导员沟通交流;57.14% 的学生表示希望交流的频率在一个月一到两次,这表明绝大多数同学希望辅导员能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45.71% 的学生表示辅导员谈心谈话的作用很明显,这表明辅导员谈心谈话在开展学生工作中起到了正向的重要作用。关于谈心谈话效果,75%的学生期望能够缓解内心压力;67.86% 的学生希望能够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和内心疑虑;65.71% 的学生希望能够有很好的指导效果。由此可见,学生对于辅导员谈心谈话的期待较高。

(二)谈心谈话存在滞后性、缺乏持续性

对于目前辅导员谈心谈话存在的问题,39.29%的学生选择了 “只在违纪等特殊情况发生后开展谈心谈话工作”。由此可见,辅导员开展谈心谈话多数发生在学生出现问题后,属于被动性的解决措施,存在滞后性。30% 的学生选择了只有在新生入学时进行适应性教育,26.43% 的学生认为没有持之以恒的谈话,25% 的学生认为只谈话部分固定的同学。可见,辅导员谈心谈话的持续性和全面性有待提升。

(三)谈心谈话语言技巧待提升,形式和方式待创新

问及 “在辅导员与您交流的过程中,您认为存在哪些问题?” 除 “其他” 这一选项外,排在第一位的为 “缺乏语言的沟通技巧”,占10.71%。由此可见,辅导员谈心谈话的语言技巧亟待提升。64.29%的学生希望辅导员能发挥引导作用,60% 的学生提出遵循平等原则,47.14% 的学生希望辅导员能将问题分类。这表明大学生更倾向于对等交流模式和引导学生自我思考的启发式谈话方式。

(四)谈心谈话具有差异性

当问及 “您认为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中应涉及哪些方面?” 时,60% 的学生希望是倾听学生的困难并耐心开导,57.14% 的学生希望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55.71% 的学生希望帮助调适心理状态。由此可见,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由于成长经历、思维方式、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往往在学习和生活中会存在不同的问题和困惑。

二、语用学视角下提升辅导员谈心谈话实效性的途径

语用学(Pragmatics),研究在特定情境中的特定话语,特别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1]2。语言的选择往往会因为说话人或者听话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实际交际情境中,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身份往往会产生一些“变异” 的情况,这些 “变异” 反映出说话人或听话人顺应不同场合的方式。说话人除可以作为直接角色参与到对话中外,还可以采用不同的身份、语调或方式以达到不同的交际目的。

语用身份由陈新仁教授于2008 年提出,专指情景化的、动态的交际者身份,以区别于他们进入交际前固有的、静态的社会身份[2]25。交际者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话语来建构不同的语用身份,从而实现特定的交际目标。辅导员可通过借助不同的话语方式构建语用身份,如语码选择、话语内容选择、言语行为选择、称呼语选择、副语言特征选择(手势、眼神)等,来达到不同的谈话效果。

(一)称呼语选择

称呼方式可直接建构说话人与听话人的身份关系,包括自我称呼方式、称呼对方的方式以及称呼第三方的方式。在谈心谈话中,如何 “自称” 和 “他称” 会产生不同的交际效果。

情境一:期末考试前,辅导员开展考前动员。

(1)同学们,我对你们很有信心,这次考试希望你们不要让我失望。

(2)同学们,刘老师对你们很有信心,这次考试希望你们不要让她失望。

辅导员对个人的自称语不同,在(1)句中,辅导员运用第一人称 “我” 来自称,这种情况会强化教师的权利,将教师这一角色放在学生的对立面,加大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在(2)句中,辅导员运用第三人称进行自称,即选择与个人职位相匹配的 “刘老师” 进行自称及第三人称代词 “她” 来自指,使用第三人称可起到一种客观化描述作用,从而达到学生对辅导员的认同与肯定。在该语境下,辅导员不仅是要强调考试的注意事项等方面,更重要的是与学生进行互动,形成情感共鸣,从而达到考前教育的目的。

(二)语码选择

语码选择指交际者选择自己或对方身份的语言或方言,通过选择不同的语码来建构不同的语用身份。在日常交际中,根据交际需求,往往会发生语码转换。

情境二:大一新生小李第一次与辅导员赵老师谈话。

小李:老师好。

赵老师:小李你好,请坐。最近还好吗?小李:还好,一切正常。

赵老师:听说你是四川人?

小李:是呀,老师怎么知道。

赵老师:老师的课听不听得懂诶?作业做不做得来?食堂巴不巴适?(四川话)

小李:哇,老师居然会说四川话。(四川话)

赵老师:哈哈,因为我母亲是四川人,我们也算是 “半个老乡” 了。

二人的会话开始是用普通话进行的,之后教师便运用四川话,发生了语码转换(从普通话到四川话),建构了一个自己是四川人的乡籍身份,这一与学生共有的身份客观上拉近了双方的心理距离。而后来解释缘由时,再次进行语码转换(从四川话到普通话)则是将双方关系从老乡再次转回到师生,以更好地开展工作。

(三)语用移情

语用移情,是指在语言使用过程(包括表达与理解)中体现移情或共情心理特征的一种话语策略。何自然指出,语用学上的移情(Empathy)指“言语交际双方情感相通,能设想和理解对方的用意”[3]94。在日常交际中,说话人有时会主动寻求、建构与听话人在特定情境中浮现出来的某一语用身份一致或相反的语用身份,被称为“认同策略”[2]128或 “圈内人身份”“圈外人身份”[4]57。

情境三:辅导员与学困生小王谈话。

小王:我感到学习没有动力,没有目标。

张老师:我们要记住,我们是学生,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学习。

在张老师的回复中,其站在与听话人相同的身份角度说话,即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语言编码,通过使用 “我们” 把自己和对方归于同一个 “圈” 内,教师的身份发生了偏移,构建了与学生相同的身份,减轻了学生对于教师的抵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意见。

结语

本研究从语用学角度对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谈心谈话真实语料进行了分析,并突出不同情境下不同语言用法的优势,有助于为辅导员在谈心谈话中话语使用时增强 “身份意识” 提供参考,使辅导员在开展谈心谈话时不再仅关注话语传达的信息,更留意相关情境下话语使用的得体性和正确性等,通过使用科学合理的语言策略和技巧构建不同的语用身份,增强谈话的技巧性和艺术性,提升自己的谈心谈话水平,使谈话语言的使用更加契合不同的情境或更为学生所接受,从而提升谈心谈话工作实效性,为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语码四川话谈话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未来5年,你会不会成为被淘汰的料企之一?从海大薛华的谈话中,窥见“危与机”
方言专家
语码转换探究——以情景喜剧《爱情公寓》为例
论中英微小说语码混用现象
浅析语码转换的社会语言学的本质
四川话的形成及特点
谈谈四川话的“拿给”
教你如何发起谈话
看普通话版还是川话版?